论新闻传播对社会认同感的建构

时间:2021-04-10 11:04:3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新闻传播对社会认同感的建构

  摘要:新闻传播在全球化语境下对个人与社会认同感的建构具有独特和重要的作用。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发展过程的时空建构,社会认同感作为一种感应与评判事实与观点的社会心理建构,两者在社会建构的整体过程中互构。新闻传播中传者本位与受众中心的脱节错位,亟待重构两者间相互尊重与理解的认同感。新闻传播中框架刻板与多元话语的冲突失衡,亟需重构社会成员对时代语境的理性认知。

  关键词:新闻传播;社会认同感;时空建构;社会心理建构

  在当今信息化程度日渐加深的社会,信息的传播和选择性使用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现代化的重要表征,而新闻信息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因为其日常性与持续性,正成为现代人交流与发展的社会化通道,通过人们媒介素养的不断提升,其信息使用的合理性与效用与日俱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新闻传播的耳濡目染以及所形成的媒介依赖,刻画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新的生存状态,在媒介技术高度发达带来的“全息式”学习与发展的环境下,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知识和价值传播的重要载体,其本身进行的过程已然成为一种社会建构的工具和独特的平台,它所具有的这种社会建构特性不仅基于传播技术的保障,还有赖于其所提供的不间断的新知与各类信息,它直接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的认知,在规模传播的基础上对凝聚特定地区、特定群体的认同感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新闻传播不仅是一个社会以及社会成员的认同感的发生平台之一,还是一种社会建构的重要工具,它通过事实传播和观点、立场等价值传播,能够将多元零散的认同进行选择与聚合,从而形成与社会发展和人类个体发展相和谐的观念体系(如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倡导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整合社会认知的有效工具和途径。在全球化语境下,面对人们认知对象的繁杂以及个体意识觉醒的新需求,作为一种“文化育人”的过程,新闻传播无疑正在担当“文化化人”的使命,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命题是就当下语境中应对日益凸现的认同危机,立足新闻传播的过程性考察,旨在阐明其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的工具和载体在社会认同感聚合中的逻辑与价值,意图从新闻传播的功能考察惯常重视效果研究的角度转向重视其过程性建构的研究角度。

  一、新闻传播与社会认同感的关联

  新闻传播与社会认同感的关联可以说是一种互相影响与互相建构的过程,是社会建构在精神与价值认同上的媒介化表征,从其形成与特征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现。

  1 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发展过程的时空建构

  新闻传播以新闻事实为核心,通过大众传媒将世界的昨天、今天以及明天告知给受众,它对于新闻事实的记录是一种集体文化的时代书写,其日常性的传播是社会发展的镜像;它不仅反映变化与变迁的动态,还因为这样的纪实成为社会发展的建构要件,它本身的信息属性和建构特性使其构成社会历史建构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从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更广阔的视野上看,新闻传播既是社会发展鲜活的文化文本,也是不断发展的时代风貌的媒介化文本,它通过最有效的信息内容与呈现方式实现社会及其成员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它在迅捷而丰富的信息传播中达成人们社会化认知能力的提升,事实与观念形态的各类信息触及人类的身心,影响人类的行动,所谓信息化社会的另一种诠释即为新闻传播的社会建构的转化——时空再造。正如李普曼所言,大众传播具有塑造拟态环境的功能,而拟态环境本身就是新闻传播的一种时空建构能力,它不是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的还原,但是它却能在原态的基础上通过主体选择表达我们人类对世界、社会以及自我的理解,是人类的认知在真实世界时空中的某种抽象,它通过媒介化的表达使认知的时空构建起来,体现出人与社会互动过程中的创造力,这样的时空建构已经突破物质层面的有限延伸,是人类有效利用媒介和信息自我完善与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开掘与精神型塑,它是物质信息与精神感悟的时空的延伸和再造,能够为社会发展的过程注入动力和提供解释,因之,新闻传播的这一建构是独特而重要的人的感官延伸与见证,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性呈现。

  2 社会认同感:作为一种感应与评判事实与观点的社会心理建构

  概言之,社会认同感是认同感的社会化凝聚,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中的人、事、物以及自我、集体的一种价值评估和共同的心理感应。辨析认同、认同感以及社会认同感的含义,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社会认同感的生成过程,也即理解其作为一种感应与评判事实与观点的社会心理建构的逻辑。

  “认同”(idetity)主要有两层含义,一为逻辑学上的同一性;二为时间跨度中所体现出来的一贯性与连贯性。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认同”是指“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还有“承认,认可”之意。作为一种认知行为,认同会产生直接的感应和判断,即它是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对自身角色以及与他人关系的一种动态的评估或判定。这种行为可能是主体之间的感应,如人际交往中,我们会认同某人的言行;也可能是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的一种感应,如某人对某种价值观、文化的感应。认同行为不仅是主客体之间相似性的共鸣感知,还是一种心理沟通的反应过程,因此,社会心理学家很重视将认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发生的动因来进行研究,尤其是从心理感知出发,去了解它所作用于认识主客体以及认识活动的价值与作用。而从这种心理感应的社会条件出发来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认同本身就是自我、他者以及社会互动的产物,它是社会文化与人之间紧密关联的纽带,它既内含着文化的因素,本身又是文化的反映,无论是自我认同还是社会认同,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投射,认同的个体性、社会性和心理性在当下文化的变迁中更凸现出其渗透性和多元性的特质,它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并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去透析各领域中的文化现象或文化活动,新闻传播无一例外。

  “认同感”是指对相似性或共同性的一种共鸣或感觉,在心理上既有亲切、亲近的感觉,也有一种情绪上的友好、积极以及肯定的表现;认同感是认同行为发生的一种感知判断与结果反应,当认知的主体之间基于某个对象产生了这样的感知与心理反应,其实就建立了对人或事物的某种价值判断,至少在价值的选择上有了能动的结果,它不仅是对客体的单向评价,更是对主体自身价值的一种回应,其过程是双向互动的,认同感在认知的主体间同时存在,而同步与否则由主体间认知能力和影响因素的差异决定,而这正是作为一种心理反应过程考察的难度所在;换言之,当我们能够考察并测量主体间认同感的构建方式和程度深浅时,也就意味着我们对认同行为的发生有了深度推进,也能够确凿地证明认同感的型构确实对我们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此乃本文所想探讨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