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2-12-30 09:30:4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均衡编组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使学生得以充分地合作,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1

  一、科学分组,合理搭配

  合作小组一般以4人为宜,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便于组内互相交流与合作;组间同质,则有利于开展组间公平竞争。

  在某种程度上还应尊重学生意愿,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考虑,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此外,各小组成员应相对稳定,一般不随意变动。还可将班级行政小组和合作学习小组合二为一,使课内课外形成一体,让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增强小组成员的集体观念与集体荣誉感。

  二、合理分工, 明确职责

  建立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是关键要素,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三、选择内容,适时合作

  1.科学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小组合作是针对某一疑难群策群力、共同攻克难关的策略,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就不值得合作。合作学习要应时而用,应需而用,并适时调控预设,引导合作发展。

  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置的问题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使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深层求知欲望,使学生体会探索的意义与价值,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把握时机,适时合作。往往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例如:

  ①在知识的关键处组织合作学习;

  ②在规律的探求处组织合作学习;

  ③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合作学习;

  ④在学习策略的发展处组织合作学习。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干什么?是旁观,是监工,或是局外人?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讲授过程也要力求简练清晰、时短量大、高效低耗,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

  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时,教师首先应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的要求;在小组深入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为使小组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调控。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要求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在具体操作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为指标,可采用学生自评、组员互评、老师参评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各组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 改变过去对学生的个人评价为面向小组的团体评价,这就使更多的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经常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可以使学生深信自己的力量,指引他们力争上游,去完成日益复杂的学习和认识任务。

  五、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小组成员保持相对稳定。学习小组的划分由班主任牵头,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成员保持相对稳定,便于按照小组编排座位,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因不同学科特点,人员亦可适当调整;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组内人员职责亦可轮换。

  2.小组合作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讨。因为学生缺乏对问题深刻的思考和独立的见解,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所讨论的问题往往没有探索性,或者部分优生“一言堂”,或者大家一哄而起,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呢?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先布置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教师适时安排合作与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才有话可说,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才有实效。

  3.教学生学会倾听。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考”。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具体做到:

  一要耐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不足。

  二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三是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也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

  学会倾听不仅是学会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是学会尊重、学会交往、学会做人的需要。

  4.不要冷落了学困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主动,形成深刻的体验。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流程:

  1.情境诱导。

  2.明确任务。

  3.合作探究。

  4.交流反馈。

  5.归纳评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是我们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环节,在不同的学科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2

  一、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是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是教师通过把学生分成2---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在合作式学习中,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即个人目标的真正达成取决于小组集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是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前提。

  二、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是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的重点。

  教师要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能关键在于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组织和设计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从而完成共同的任学习任务。

  (一)转变教师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明确开展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或进步的喜悦,增强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等。

  1、管理者。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充当“管理者”,避免一些学生借合作学习的机会谈天说地;

  2、引导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方法的引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合作学习过程的遇到的难题;

  3、参与者。教师直接参与到某一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去,在这过程中可以不断“咨询”学习问题,或充当“顾问”,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回答。

  因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引导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

  (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技巧

  1.教师要关注学生,关注课堂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把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建构属于他们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给他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的机会,提供给他们更多解释和评价思维结果的权利。

  (1)关注课堂。教师要让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在课前要作周密思考。

  ①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②不用可以吗?

  ③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

  ④问题怎么提?

  ⑤学生该怎么做?

  ⑥大概需多长时间?

  ⑦教师如何点拨?

  教师对课堂教学中要开展合作学习的一连串问题剖析,有助于克服合作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关注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我们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人数一般4——6人。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要避免开小差、说闲话等假合作的形式,需要教者进行长期的培训。

  2、实行合作学习,创设积极思考的时空环境。

  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1)学生如何交流?

  (2)如何倾听别人意见?

  (3)如何评价别人的优点与缺点?

  (4)师生要如何交流讨论?

  这样,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像低、中年级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的细心指导和活动要求的明确布置,在展开活动时,才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正确把握合作契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也就是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要适时,一般可在以下几个环节处展开:

  1、实验探究。教学中出现有实验探究规律的,才开展合作学习教学形式。也就是数学教材中有许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才能发现,这时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时,我让学生经历独立操作——小组探究——集体归纳的过程,从而充分领略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论证辨析。当出现需论证辨析易淆概念时,才实施合作学习教学。例如: “质数”和“互质数”的教学,教师设计 “在10以内的整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你会选取其中的两个数组成互质数吗?为什么?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结果各小组争辩激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对“质数”和“互质数”的本质区别与各自内涵越来越清晰。

  3、选择策略。当教学中发生对选择解答策略有异议时,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出各种策略和结论,才实施合作教学。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要求学生算出“第一小组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98分、60分、95分、100分、82分,这一组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解答,作业在小组内互阅、互改、互评并阐述列式根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学到更多的解题策略,思维越来越开阔。

  (四)引导学生掌握社交技能,感悟学习应用价值。

  在合作学习中,一般来说,学生需要掌握三种类型的社交技能:组成小组的技能、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交流思想的技能。

  1、学会倾听。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或小组活动中出现的社交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交技能的必要性和它的价值所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罗列出许多行为指标,像“应该看着讲话人”、“用点头、皱眉”等行动来表示正在倾听 、用“嗯”、“对”等词语来应话、简要记录讲话的要点等,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得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去倾听别人讲话,怎样判断别人是否在倾听自己的讲话。

  2、学会表达。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课堂的小组活动中使用特定的社交技能,并提供及时的反馈,以便学生不断改进。比如:教师让学生在平时的校园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有意识地练习使用特定的社交技能,向提供帮助的人表达感谢、对别人的讲话进行恰当的评价等。

  3、学会配合。教师要经常并坚持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技能。例如老师利用四人小组开展口算训练,其中二人充当挑战者;另外二人负责选取口算题目以及评价。这种形式既突破了口算练习的枯燥无味,激发了兴趣,学生参与的热情极为高涨,同时也有效地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4、学会分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在合作中合理安排好每个人的“角色”,如让小组四人轮流担任中心发言人、资料整理人员、记录员等,这样既使每个人在合作学习中都有“事”可为,又锻炼了每个同学的能力,充分挖掘他们每个人的长处。

  5、学会关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引导各小组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

  (五)建立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追求的是整体目标达成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也就是学习小组每人均是一个真正的学习个体,学习小组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追求基于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个人进步基础上的团体进步。

  1、过程与结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我们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的精神的重要性。

  2、小组与个人。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并侧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3、自评与组评。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有个恰当的评价。

  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位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

  (六)规范实施合作学习的操作步骤,促进课堂教学获得实效。

  1、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准备:

  (1)组建。课堂教学中典型的合作学习小组通常为2~4人。时间越短,小组规模越小。

  (2)分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使小组内部成员获得更多的信息、更深的见解,可以采取“异质”分组。

  ①随机分组。若是课堂上短期合作,可采用随机分组;

  ②兴趣分组。对于长期探索性学习活动,则采用兴趣分组为宜。

  (3)沟通。学生彼此的距离越近,沟通交流效果越好,组员应该促膝相对。

  (4)“使命”。备课时慎重考虑小组学习“使命”,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习任务能使小组学生相互依赖。

  2、课堂组织监控。

  (1)过渡。教师要做好由集体讲授向小组合作学习的平稳过渡。

  (2)说明。教师要清楚说明学习任务、评价小组成果的标准。

  (3)规定。教师要预先规定学习的行为规则,避免组内冲突。

  (4)监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监督学生的行为。

  (5)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巡视,发现问题要及时提供必要的学习帮助。

  (6)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介入学习小组的交流研讨,指导社交技巧。

  3、评估和总结。

  (1)评定。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评定学生的学习结果。

  (2)判定。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综合评价学习小组的合作状况。

  (3)总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作最后总结,提出下次活动的建议。

  三、规避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的难点。

  合作学习已普遍被中小学教师采用的课堂教学上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因而,教师应克服形式上的、表面上的“花架子”、“走过场”的合作学习,要规避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课堂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不高

  教师要避免想当然地认为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合作学习小组,只要让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进行学习或讨论就行了,不能让其中一个同学完成的,其他同学只是作为一个陪衬,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什么用,简直是摆设。

  (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责任扩散

  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的,而是要讲究一定的契机,教师在上课时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合作学习。合作前没有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先自己用小棒摆一摆或算一算,这样的“合作”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自然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三)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调控不好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以独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决,遇到争执时,不及时指导学生如何解决,结果学生的时间耽误了,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教师没有真正地参加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在想与教学无关的事。

  (四)合作学习缺乏合作技能,合作效益不高

  教师应帮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避免学生只注重个人表现:

  1、只关注自己。小组讨论时,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而只关注自己的发言机会,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2、耍“权威”。小组在合作学习时,学习好的同学成了“权威”,特别是瞧不起学习困难的学生;

  3、缺乏群体精神。在小组间进行竞争时,缺乏群体精神,将小组内认为妨碍获胜的同学排斥在外;

  4、互相指责埋怨。小组活动没有明确的活动程序及策略安排,比赛竞争失败后互相指责埋怨。

  (五)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未转变角色,用合作学习取代学生的独立学习。

  一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指挥一切,大包大揽,学生的所谓“合作”只是一堂课中老师指挥的短暂表演而已。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只是跑跑龙套,敲敲边鼓,充当着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不但预期的目标没有实现,学生通过这节课得到的收获也甚少。

  (六)在实施过程中课外不会整合,割裂目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片面将一节课分成知识、技能与情感的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这样做只是呆板的理论、价值观的灌输,学生没有通过自身去体验、去领悟,实际上割裂了目标,并不能真正提供学生进行合作的练习机会,未能练习新的合作技巧,达不到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除此之外,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焦点转移、导不得法、轻视过程、照本宣科、钳制思维等,这些都影响小组学习的效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教师要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创设合作学习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也应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和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相关文章: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03-10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05-03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08-23

词汇学习中有效使用小组合作08-24

在教学中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10-08

如何让英语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更有效04-11

浅析如何有效进行工程索赔05-01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的有效性论文02-26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