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论文

时间:2022-03-30 10:18:5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医学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学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学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论文

  医学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论文 篇1

  【摘要】

  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安全不同于其他院校的实验室,根据专业特点应以生物安全为主,有必要对医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及技能培训,防止微生物病毒传染,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护策略。

  【关键词】

  医学实验室安全,学生,防护

  最近,东北农业大学部分学生和教师因实验不慎感染布鲁氏病菌,造成了较严重的后果。因医学实验室人员长期接触有生物危险的菌种、病毒等,所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生物安全的研究和认识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直到2002年,卫生部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该准则对生物医学实验室内的生物安全作了详细的规定,可惜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使得国家相关部门把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注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关法律法规相继面世[1,2]。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为此国家加大了对医学教育的重视和投入,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先进仪器的进入和现代化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利用率的加大,使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学生走进了医学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增大,给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学生进入医学实验室应把生物安全放在第一位。首先要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在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下,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使之受益终生。结合医学实验室的特点,将实验室及学生有序的管理好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多年的实验室工作和思考总结归纳以下实验室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仅供参考。

  一、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上课做实验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存在着因防护不严而病原微生物失控,不仅感染实验室人员,甚至还可能传播到社会,引起传染病的流行。

  2.与实验无关的东西随意带进实验室。甚至有时将食物、饮料、衣物等摆放在实验台上与实验材料同放。

  3.进实验室前的个人防护问题。许多学生很随意的穿着自己的衣服进入实验室,还有的学生穿者凉鞋、拖鞋,更有甚者为肩佩长发一边做实验一边用摸完实验用品的手不断的弄头发。

  4.使用酒精灯不注意安全。在病原微生物接种时酒精灯是最常用的,它的安全问题往往被忽略,有的同学因某种原因离开自己座位时依然点着酒精灯,酒精灯发生意外致人损伤的事件在学生实验室曾经是有过先例的。

  5.实验后不洗手、隔离衣乱放。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前有的同学忘记洗手,赶上午饭前直接去饭厅,是十分危险的。再有下课后有的同学不将白大衣反折单放,而是直接塞入书包与其他物品同放。

  6.实验物品的分类使用和存放混乱。值日生同学不懂实验后的用品如何分类,经常将污染的与没污染的用品混放,造成污染的范围扩大,更有甚者为乱倒实验垃圾,不知道实验垃圾应该如何分类等。

  二、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硬件建设、制度建设和安全的教育上

  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现在大家对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基本实行“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实验室和个人,逐级签定安全责任书,开展各级培训班。把各项规章制度挂在墙上。这些都是最基本、最起码的安全管理,但未必就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一切原则、责任都于事无补,因此还需要在以下3个方面对安全管理加以支撑和保证。

  1.硬件建设,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所有实验室门口都应贴有明显的标识牌(例如某某实验室,生物安全几级以及逃生门等必要的内容),实验室内外要有足够量和有效的消防器材,以备火灾时使用。紧急喷淋和洗眼器,以备有害液体不慎飞溅到眼睛或皮肤上时冲淋以减轻伤害。实验室应设置紧急救助药箱,备好基本救助材料,以供紧急需要时使用。

  2.对于利用病原微生物开展教学的医学实验室,必须根据所开展工作的性质、接触的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和因此所需要的生物安全等级(目前分为4级),使实验室的建筑结构和设施、安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达到相应的要求,否则该实验室不能使用。

  3.严格安全制度,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实验室的安全,预防措施必须以制度的形式稳固下来。

  ①定期检查制度。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条件和设施要做到胸中有数,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杜绝安全隐患问题。

  一旦发现重大安全隐患问题的实验室,必须立即停止使用,疏散人员,限期整改,确保人身安全。

  ②加强教育严格准入制度。对进微生物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首先要进行系统的生物安全教育以及防护方法教育,使他们通过教育具有安全意识,做事有条理,遇事不慌,处理得当。与实验无关的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实验室。

  ③定期演练制度。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对突发事故的模拟演练,来检查人员的安全意识,正确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可定期进行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

  ④危险品保管制度。对易燃、易爆、剧毒、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等危险品,要设专室专柜储存,双人双锁妥善保管。作好详细领用记录。

  ⑤不断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定期的、经常的安全教育,不断创造重视安全的氛围,是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安全习惯,从而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学习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的要求、病原微生物安全防护、医疗废物及危险品管理等国家和学校的有关法规、制度,学习掌握各种标准化、规范化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室环境和安全措施,学习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逃生技巧等。

  三、学生重在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加强自我保护

  对于初进医学实验室的学生,为确保实验室和自身安全,必须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实验室安全问题,认真学习和掌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加强自我保护和防护策略,对于新开的实验课一定要在课前找好实验室的准确位置,了解其实验特点,要做哪些实验内容,千万不要脑子空空,现上课现找实验室,匆忙进入实验室,投入实验,完全依赖带教老师,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浪费时间和资源,重要的是加大了不可控制因素带来的危害。

  1.做好个人防护,进医学实验室前一定要穿好白大衣,实验课前一定要认真预习实验内容,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前,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不要抱侥幸心理,以为不会出事。课上严格按照带教老师所提的要求去做,对不懂的问题或操作,一定要问带课教师,不可自作主张,莽撞惹祸。一旦出现问题不要私自处理,要立刻报告给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2.做实验要严肃认真,集中注意力,不要闲聊和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实验进度和实验室整体氛围,使人麻痹大意,引发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在实验中要按规范进行操作,若在实验中不慎将细菌遗落在实验台上,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以防传染。

  4.不要将与实验无关的物品随意带入实验室,更不要放在实验台上实验台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都应保持清洁有序,对于病原微生物专业常用的酒精灯一定要更加注意它的安全性。

  5.用电设备的使用,谨慎仪器要在带课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不要用带水的手进行操作,用后需切断电源的一定要切断电源,不需切断电源的千万不要切断电源。例如微生物实验室所用的温箱、冰箱课后不要随意断电。以免造成结果无法观察的后果。

  6.实验完毕后不要随意处理实验所用物品,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分门别类的将其放好送到应该送的地方,洗手或用消毒液浸泡手后,将白大衣反折单放后再离开实验室等。

  四、结束语

  医学实验室的特点是仪器设备多、空间狭窄、实验复杂,涉及的危险因素多。学生进入实验室,如果对安全重视不足,教育不够,养成坏习惯,不仅会成为事故的制造者,造成人身伤害,还可能恶习难改,影响自己长远的职业生涯和将来工作的实验室的安全。

  学生是医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点,通过认真全面的安全教育,使他们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室习惯,要尽快熟悉实验室环境,尽快掌握各种规范化实验操作。做好他们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不仅保证其学习期间的安全,还有以下深远意义:受过正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并且熟练掌握其知识。有些学生毕业后将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或有机会参与实验室设计和建设,可使他们从容应对工作中面对的问题。还有些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教学工作,把所学到和掌握的生物安全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我国的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将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有些毕业生走出国门学习深造、或参加各种合作的研究项目,受过正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并且熟练掌握其知识,可以在国际交流中体现我国医学生的基本素质;熟练掌握其知识,受益终生。

  医学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论文 篇2

  摘要:

  外语实验室是大学外语教学的必备场所,具有服务面广、仪器设备数量多、实验室人流量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在“隐患即事故”的新常态下,本文分析了外语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落实安全职责、完善管理规程、加强教育宣传、强化安全检查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和建议,旨在将隐患降到最低,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

  外语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

  一、引言

  安全管理工作是是学校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校财产安全和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实验室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人、财、物密集程度高的区域,是校园安全事故的多发区。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头等大事,稍有不慎就会给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巨大。外语实验室是大学外语教学的必备场所,一般作为高校教学的基础性实验室,具有服务面广、仪器设备数量多、实验室人流量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其安全形势虽不像化工类实验室那般严峻,但也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在新的安全形势下,“隐患即事故”的标准已成为新常态,如何做好外语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室安全而稳定的运行,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二、外语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意识淡薄。

  外语实验室安全问题较之于其他行业不那么直观和突出,师生安全意识淡薄,思想上不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一些教师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防范意识弱,下课离开实验室不断电、不关门窗,认为自己只负责教学,安全工作由实验室管理者负责,于己无关。部分学生不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不爱惜实验设备(如人为损坏听力耳机、在设备上乱刻乱画等)、在实验室里随意吃东西、丢垃圾。提高师生安全意识依靠安全宣传教育,而我们的安全教育常常存在不系统、不到位,流于形式等问题,未将安全隐患成因讲透,未起到实验室安全教育应有的效果。

  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具体。

  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实验设备主管部门一般都会出台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文件,但这些上级的制度文件都是纲领性的,对具体某个实验室来说不具体、缺乏针对性。而实验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一般太过笼统,对师生来讲可操作性弱。

  3、多部门协调配合不畅、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解决。

  外语实验室从设备管理主体上可分内部仪器设备和外部基础设施(房屋、水电、中央空调等),内部设备由学院负责管理维护,外部基础设施多由后勤部门负责管理维护。实验室安全工作涉及到不同的职能部门,在协调沟通、应急处置不通畅的情况下,很难快速有效地处理安全隐患。

  4、安全检查、奖惩机制不健全。

  实验室安全检查力度不够、一些安全隐患未及时发现、未建立系统的巡检记录机制。在查出人为原因的安全隐患时,一般碍于情面,只是私下提醒注意,缺少必要的惩戒措施,对在安全工作做出贡献的师生缺少奖励措施。

  三、加强外语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安全职责。

  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能是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各项制度的重要保证,关键在于明确责任并落实到人。成立二级学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院“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使用人员具体的职责。每间实验室落实具体的安全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详细记录实验室使用情况,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及时追查安全责任人。

  2、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及操作规程。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及操作规程要以有效引导师生遵守安全规则并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及时根据实验室的发展需要完善制度的规范化和可操作性,使得实验室安全的各类相关人员都能“执行可循章、循章可执行”,从而营造出安全而人性化的实验环境。按外语实验室类别,如“多媒体实验室”、“数字化语音实验室”、“网络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等,分别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及操作规程,并制成展板上墙,师生进入实验室后能看到针对性强的安全规定和详细具体的仪器安全操作规程。

  3、加强教育宣传、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事故应急能力的有效手段,更是从源头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根本方法。实验室安全教育涉及领域繁多,要针对外语实验室特点来选择安全教育内容,从消防安全、水电安全、房屋安全、设备仪器安全、人身安全等方面,系统梳理总结外语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和可能出现的事故问题,如电线老化起火、仪器设备遇水漏电、天花板脱落砸人、门窗不关设备丢失等。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邀请消防干警进行安全知识讲座、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等。在教学楼摆放实验室安全知识展板、在实验室内张贴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安全提示标志,全方位的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4、定期检查、台账制度。

  建立常态化、科学化的安全检查机制,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深入排查和有效化解各类安全风险,是有效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重要途径。开展多方位的安全巡查,不仅包括学校、学院层面的.检查,还要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的日常自查活动,让安全检查常态化、制度化,将安全隐患在有序、有制的排查活动中无处遁形。实行安全检查台账制度,每次检查记录留痕,建立安全隐患电子档案,跟踪每一处隐患的处置进度,直到整改完毕。安全隐患整改完毕后,应对同一隐患位置进行拍照反馈,确保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到位,避免安全检查形式主义。

  5、建立实验室安全追踪系统,推行安全工作奖惩措施。

  推行“责任追究制”,通过电子化手段建立实验室实时动态监控系统,对实验室的重点仪器、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时刻关注实验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制止,减少、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安全隐患事件,可视频追踪当事人,视情节严重追究安全责任。同时,将安全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对无安全事故的安全责任人给予奖励。

  四、结语

  实验室安全已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头等大事,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保障。对于这项工作,要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懈怠与麻痹大意,在实际工作中,应始终贯穿“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要坚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将事故隐患降到最低,为外语实验教学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实验教学环境。

  医学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论文 篇3

  摘要:

  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理应以和谐观为目的、以安全观为前提。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具有涉及面广且内容繁杂、种类较多且危险性大、教学与科研均存隐患等基本特点,存在个体人为、设备环境、保障机制等主要问题,亟待进一步优化组织机构体系、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健全运行保障体系,进而促使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建设发展。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高校作为一个社会单元和组织,同样适用于“安全发展”这种理念,应该结合学校的特点研究安全工作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实验室的复杂情况推行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运行机制[1]。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

  (一)涉及面广且内容繁杂

  我国高校的学科、专业面很宽,加之理工类学科的教学科研实验、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新时代教育需求,很大部分高校及其专业都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科研等实验环境与条件。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必备场所,实验场所及其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涉及面非常广泛、内容也非常繁杂,既包括实验室硬件条件的安全管理(房屋、水电、环境等),也包括实验室软件方面的隐患排查(仪器设备、特种设备、危化品等)。除此之外,各类实验室因专业性差异,其危险性质、程度及其防护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化学实验室更关注化学试剂、“三废”的安全处理,电工实验室更关注电路线路、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因此,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做到面面俱到、全方位无死角,确保实验室教学与科研的安全稳定。

  (二)种类较多且危险性大

  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实验类型多样,这就使得危险类型较多,加之个人行为、机器系统、管理环境等因素限制,高校实验室的存在安全隐患且危险性较大。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实验室的实验安全主要包括机械伤害、电气电工、压力容器、危险化纤、军工科研等类型,且这些实验安全类型存在着大小不一的安全隐患。一是机械伤害类型,主要包括机械加工、焊接、数控、钳工等专业实验,存在扎伤、擦伤、撞伤、刺伤、卷入、飞物、触电、高温、噪音等安全隐患。二是电气电工类型,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机电等专业实验,存在触电、漏电、接地、短路、静电、带电、雷电、放电、磁场、火灾、爆炸、烧伤、烫伤等安全隐患。三是压力容器类型,主要包括电气、机械、物理等专业实验,存在反应容器、换热容器、分离容器、储运容器的泄露、爆炸等安全隐患。四是危险化纤类型,主要包括材料、化学、环境等专业实验,存在燃烧、爆炸、毒害、放射、腐蚀等安全隐患。五是军工科研类型,主要包括军工类院校、军工类项目等专业实验,存在爆炸、辐射等安全隐患。

  (三)教学与科研均存隐患

  新形势下,科学研究已然成为高校的重要职能,大有与教学“并驾齐驱”之势,且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的高校一直以来很重视科学研究,这就使得高校教学实验与科研实验及其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调研表明,高校实验室的教学与科研之用,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统筹解决教研安全管理隐患问题。高校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方面,学生虽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但因学生不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师生存在安全隐患麻痹心理、缺乏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学生晚睡早起体力不支、存在积水等恶劣实验环境、实验室“管理真空”等,容易导致教学实验的安全问题。高校实验室的科研管理方面,因为科研实验的前瞻性、探索性、实践性、创新性,使其更具有危险性、不确定性和安全隐患性。尤其是在研究过程缺乏深入有效的科学论证之际,急躁、盲目进行的科研实验,往往伴随着更大的人身伤害、设备损毁、环境破坏等潜在危险性。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个体人为问题

  在安全领域,普遍认为最大的漏洞就是人[2]。对于高校实验室而言,人为行为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及其危险。一是人的心理因素。师生进行科学实验时,若低沉、兴奋、紧张、急躁、抵触、恍惚,就容易忽视安全警告、略过操作规程、私自随意操作,这种麻痹大意、不听指挥、胡乱摆弄的行为为事故埋下了隐患。二是人的生理因素。师生的近视、耳聋、色盲等先天缺陷,以及疲劳、醉酒、服药、晕眩、头痛等身体不适或疾病在身,加之噪音、拥挤、高温、低温等恶劣环境影响,都容易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事故的产生。三是人的技术因素。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技术因素,既包括师生掌握的技术规程、技术操作、技术探索、技术创新等要素,也包括仪器设备、工艺流程等技术的成熟度与稳定性。由此可见,人的心理、生理、技术等要素,都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当重视且着力缓解的安全隐患。

  (二)设备环境问题

  宏观而言,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既包括硬件环境也包括仪器设备,主要有建筑物、设备、材料、能量、环境等。建筑物安全管理方面,基于造价成本等考量,高校实验室用房往往未能按照专业性的特殊要求进行建设,建筑设计也不符合安全规范,且容易疏忽实验室的隔爆等级、相邻间距、内部结构等专业要求。仪器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大型装置、精细仪器、化学试剂、气瓶气罐若没有及时进行维护、保养,就容易造成实验条件不达标和生命财产安全隐患。实验材料安全管理方面,忽视了实验原料、工具、成品、半成品的固有属性,加之配比不对、存放不当等人文要素,更是加剧了实验材料的不安全、不稳定状态。能量安全管理方面,对电能、热能、生物能、化学能、机械能、辐射能等能量转换与传递过程处理不当,使得出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安全事故。同时,实验室的杂乱无章、油污湿滑、通风不良、光线不佳、粉尘积聚、温度过高等恶劣实验环境,不仅影响实验数据及其结论的准确性、可靠性,更是容易导致安全问题及其隐患。在设备维护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兼顾防火防盗、网络信息等软件设备的安全保障[3]。

  (三)保障机制问题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保障机制问题,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不顺、规章制度虚空、责权利不一致、教育培训滞后、基础条件欠缺等。一是体制机制不顺。治安消防、信息安全、食品卫生,往往分属保卫处、保密处、后勤处管理,加之缺乏统一组织协调的职能部门,以及校院两级管理结构模糊不清、权责盲点误区,使得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多头领导、少人管理、监督真空等风险。二是规章制度虚空。国家、省市、学校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师生往往在实验过程中我行我素,对实验的安全性评审、危险性作业、宣传教育、安全管理制度置之不顾,对这些规章制度不执行、打折扣,这种规章制度虚空下的管理真空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三是责权利不一致。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管理人员、课题组负责人、教学人员、实验人员的岗位不同,但对他们的责权利要求较凌乱分散,且之间安全管理、各种矛盾协调不到位或不及时,都有可能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四是教育培训滞后。高校师生往往只注重实验规程及其结果,对安全的教育培训置身事外,他们局限于当专业理论上的行家而未必是安全实践中的能手。五是基础条件欠缺。物质保障、人员保障、措施保障等基础条件的缺失,不利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长效化发展。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优化组织机构体系

  根据现代组织理论,要协调集中领导、明晰职能目标、法权有效统一、确保精干高效,强化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以此为导向,应当建设一个领导有力、协调到位、分工明确、权责统一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因此,高校要站在安全稳定、改革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其它工作一同部署,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管理”的基本原则,成立实验设备处统一领导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并由院系落实具体责任人,做到层层负责、传导责任。同时,实验设备处协调各院系之间的实验室资源共建共享、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等事项,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最佳使用等目标。除此之外,实验设备处还需加强对外交流与联系,为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共建平台争取资源与牵线合作。当然,学校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及其发展形势,成立校领导负责、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其院系共同参与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实验室安全管理乃至建设发展事宜。

  (二)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高校要在优化组织机构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实验室安全的监督管理体系。一是有效发挥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的集中领导、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校内外的资源整合、联系沟通,规避机构臃肿、职能交叉、推诿扯皮、互相阻碍等现象,及时、有效处置各类安全隐患及其责任事故。二是明确院系领导的职责分工,促使院系领导能够从安全教研、人才培养、教师成长的高度,严抓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其建设,切实承担起实验室安全管理、宣传教育、文化营造等第一责任人的重任。三是严格专兼职安全员的监督考核,通过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事业激励、环境激励等举措,充分发挥专兼职安全员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应有之力。四是实行实验室主任、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将实验室安全稳定工作与其职称评聘、职务晋升、项目申报、评奖评优紧密结合起来,这种责权利相统一的做法能够有效防范出现“管理真空”等现象。五是建立全员参与安全监督机制,把实验室安全管理与院系、相关职能部门的绩效、评优、评奖相挂钩,形成全员共促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良好格局。

  (三)健全运行保障体系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运行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硬件建设、目标激励、安全文化、长效机制等。一是加强硬件建设。通过加强实验室建筑用房的基础条件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化建筑设计、配备消防应急安全防护设施等方式,进一步加快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有效提高实验室建筑、设备及其环境的安全度。二是强化目标激励。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基于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安全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立足学校及其师生实际,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与行动计划,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师生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其改革建设的利益最大化。三是营造安全文化。从学校层面出发,依托“安全教育周”“教学质量月”等系列活动,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传播和营造,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四是建立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加快实验室安全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环境条件等标准化建设,开展常态化安全教育与培训,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考核监督,及时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尽可能通过建立健全这种长效机制,促使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隐患及其危害降低最低甚至消除隐患。

【医学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论文】相关文章:

医学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探索论文07-30

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分论文12-11

与预防医学有关的论文09-22

数学与医学的关系论文04-26

人文与医学论文09-16

关于浅谈金属腐蚀与防护方式论文04-08

转型升级视野下基础医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论文12-08

医学论文写作与发表06-19

信息系统风险分析与安全防护研究08-15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解析论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