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认知理论与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

时间:2022-12-02 19:44:3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元认知理论与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


  论文摘要:元认知理论的研究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打开了一个突破口。论述了元认知理论的三个维度,并针对目前民族院校大学英语学生元认知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提出对民族院校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几点策略,以期进一步探索提高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突破口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元认知;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李子建等,2007)基于这种认知,近年来大学英语改革的主旨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的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承担起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意义构建担负起帮助和促进的作用。于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采取何种策略能够使教学更加有效、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提高。在对学习者认知心理方面的研究中,元认知理论的提出被认为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和突破口。大量实证研究也已经证明,运用元认知理论及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者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自主能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元认知理论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元认知这一概念。他认为,元认知是“以认知的过程和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的实质是“个体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调节。”(Flavell,1979)心理学家布朗(1984)认为,元认知是意识到的关于认知领域的知识和认知的控制,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两部分。 Stemberg则概括了元认知的本质,即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Cathy认为:“元认知是指学习策略的自我知识和以一种有效率、有效果的方式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姜英杰,2007)与认知相比较,元认知是对内在的、抽象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调控间接地使主体的认知活动有所进展。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的基础。Flavell认为元认知知识包含个人变量(personal variable)、任务变量(task variable)和策略变量(strategy variable)三个维度。周震认为,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要获取正确的元认知知识,就要首先对认知主体有一定了解,即对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动机、语言知识水平、记忆特点、自己与他人的差异、自我能效等方面有所了解(周震,2006)。这些构成英语学习者元认知知识的第一个方面,即个人变量。任务变量是指对在完成认知任务或目标中涉及的各种有关信息的认识,可以具体分为对认知材料的认识、对任务性质的认识和对任务目标的认识。具体到大学英语元认知的研究中是指学习者对所要完成的教材的各种信息的了解,主要包括对教材各单元语言学习目标的了解、对语言知识重点、难点的了解、对所涉及的阅读技巧、写作技巧的了解等。策略变量是指在完成认知任务中各种相关策略的知识,包括有关策略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具体到大学英语中就是指完成教材各单元学习任务所要掌握的各种策略的知识,如知道什么是略读策略、什么是篇章分析策略,知道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及如何使用。
  2.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体验指伴随并从属于智力活动的有意识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Flavell(1979)认为有很多元认知体验是关于在某一认知活动中已经取得进展或将取得进展的信息。姜英杰将元认知体验细化为成功时的体验、失败时的体验、顺利时的体验和挫折时的体验。(姜英杰,2007)元认知体验是情绪、情感过程的参与,可以使作为认知主体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或挫折感、修改或放弃就目标、制定新目标。元认知体验的结果为认知主体提供了修改或增补现有元认知知识的依据,把体验到的学习目的、手段和任务结果间的相互关系同化到元认知知识中。元认知体验的作用还表现为它对认知策略的主动监控、调节和统摄(刘萍,2007)。
  3.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监控指认知主体以当前的认知活动为对象,不断进行一系列积极的自觉监测和调节活动(刘萍,2007)。元认知监控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价三个方面。认知主体首先要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在学习过程中,认知主体要努力控制自己,排除干扰,实施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认知主体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检查,以适时采取措施补救学习过程中的失误,总结经验教训。
  事实上,元认知活动与认知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并不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它们有所重叠。研究证明,学习者在学习的认知活动中都会运用一定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但是学习效果却存在差异,其优劣就在于运用策略的灵活性和恰当性,而灵活与恰当取决于学习者对学习做出的自我评价和调控能力(陈唐艳,曾洁,2007:45-48),这也就是与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有关。Skehan(1994)认为,反思、监控与评价是运用学习策略的关键因素,缺乏这些因素,学习者只能获得零散的、无助于整体学习的技巧。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高低、学习效果的优劣与学习者作为认知主体的元认知水平的高低存在正比例关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还应增强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陈唐艳、曾洁,2007)。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获取一定的元认知知识,运用恰当的元认知策略,促进学生有效的个性化学习。

  二、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对元认知理论的研究为大学英语改革的展开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支持。国内高校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也积极探索对元认知理论的应用和对它在广度、深度上的拓展研究。元认知理论对民族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则更加重大,这是因为与国内普通高校相比较,民族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其独特性。
  民族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因为受到地域与教育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整体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队伍年轻化,理论水平层次较低,但这并没有局限到这支队伍对专业水平更高化的要求。以北方民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近几年来,我校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积极探索。针对大学英语教改的需要,我校大学英语改革采取了分层管理、分级教学制度,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课堂授课逐步向互动式教学转变。广大教师针对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能、实现有效的个性化学习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虽然这种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整体而言,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在对学生元认知知识的培养、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与研究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向国内同行借鉴、学习。

浅谈元认知理论与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


  在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初步研究中,笔者发现我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自觉运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策略的效度并不理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成绩的提高。具体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学生的目标意识不明确
  目标意识不明确表现在学习中学生常常会感到迷茫和焦虑,具体体现在学生对应该制定怎样的学习目标、完成哪些学习任务、采取何种学习策略、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如何进行评价等问题感到不明确。在民族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这一点反映得尤为突出。在多元文化的校园里,学生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往往会对他们的学习认知活动、自觉运用一定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等产生影响。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曾通过随机访谈形式了解到我校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分级教学的任务特点有一定了解,但是对个体应该确立怎样的学习目标、采取怎样的学习策略、如何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如何运用元认知策略监测自己的学习效果缺乏明确的认知。
  2.学生缺乏自我纠正意识
  随机访谈还反映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自己已经获得的语言水平、学习能力、学习特点缺乏认知,因而不能制定出适合个体的、有效的学习计划,学习过程中对个体的监控、评测也不能有效实施,因此自我纠正的意识薄弱,不能及时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救。这说明学生的元认知知识不足,对个体变量和策略变量缺乏认知。
  3.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不高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课堂表现认真踏实的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并不显著,这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一定的学习目标,也制定了一些学习计划,但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严格的执行计划,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情绪,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灵活调整,缺乏适用的学习策略,也不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因而学习过程中缺乏成就感。元认知知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元认知策略指导,加之非认知领域的情感、意志、动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策略的获取及运用、其学习效能的提高与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有密切关系,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将是提高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突破口,也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三、民族院校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元认知能力的获得有三种途径:从自身认知经验中获得;由有经验者给予方法指导而获得;从教学培训中获得(陈唐艳、曾洁,2007)。在对民族院校大学英语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探索中,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提高教师的元认知水平。在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承担的辅导、帮助功能非常重要。要想对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和训练,首先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元认知水平。教师元认知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求教师提高对于元认知的理论修养,更要求教师增强个人元认知意识,将元认知策略运用于教学之中,对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并能够在对学生元认知能力培训的过程中进行监控,根据任务实施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指导、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
  其次,加强对学生元认知知识的培养。在元认知研究中,对元认知知识的研究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对于学习者而言,具备充足的元认知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并对学习者的认知活动产生积极影响。在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知识首先要让学生具备对个体的认知、对任务的认知和对策略的认知。帮助学生正确了解个体目前具备的语言学习水平、语言学习能力、个体学习语言的特点、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特点有客观正确的认知。然后帮助学生明确当前的学习任务和应该采取的一些策略。比如,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难点、应该完成的阅读任务和完成阅读任务所需要具备的一些阅读策略,另外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学习课文中的词汇、语法,又应该使用何种策略将本单元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在写作练习之中,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最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元认知调控指导。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还需要他们能够运用元认知知识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监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元认知调控指导需要从三方面入手。
  1.计划策略
  大学英语的学习不能只依赖于教师课堂的输入性教学活动,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找到适合个体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的培训时,注意对学生计划策略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个体的学习计划、预计结果、选择策略,并构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想法。比如,英语写作教学中,课前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写作的主题、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制定出具体的短期或长期的目标,与此同时,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教师指导制定出阶段性目标,比如短期目标是学习使用正确的句子表达思想、避免常犯的语言错误、提高用词的准确性、掌握各种段落开展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篇章写作的特点、谋篇布局的策略,写出思想统一、内容完整、语言表达清晰的文章等。而长期目标是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技巧,能够灵活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创作出具有个体风格的文章等。
  2.监督、调节策略
  监督、调节策略是对学生自我控制力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进行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作出及时的评价、反馈,并据此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例如,在阅读训练中,学生阅读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所读内容的关键词和每段的首尾句及给出的问题,因为段首句与关键词表达了段落的中心思想,而针对问题阅读能够使学生迅速找到答案,获得对篇章的中心思想的理解。这一过程中,元认知监督可以使学生避免注意力分散。此外,学生可以采取自我提问的方法,检测是否掌握所读段落的核心思想、是否运用所习得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自己的阅读策略是否有效、如果学习策略不当该如何改进。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指导和监控的作用,观察学生的表现,监控学生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学生通过练习反思自己阅读理解产生的错误与误区所在,总结难点和技巧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技巧与理解能力。
  3.评价策略
  评价策略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反省各种各样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同时根据对认知活动效果的检查采用的相应的补救措施。有效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及时补救,从而得到提高。例如,在对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学生发现对单词表上的单词进行的机械记忆效果不佳,很快就会忘记。而放在篇章中记忆,效果则比较好,不仅可以记住单词、词组,还能记住篇章中的一些好的表达句子并且将它们用在写作当中。因此,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实践,对自己原先的机械记忆方法进行评价,发现了这种方法的不足,采取相应的调整,从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单词记忆方法。

  四、结语

  研究证明,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效有积极作用,而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但这一摸索过程中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突破口与方法。在今后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中,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以探索适应民族院校学生提高大学英语学习各项技能的具体策略,从而促进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成效,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上一页  [1] [2] 

【浅谈元认知理论与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相关文章:

浅谈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及行为研究08-20

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特征04-11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05-14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建设08-25

浅谈激励理论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08-27

谈文体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8-16

浅谈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析08-19

浅谈对高校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思考08-28

浅谈英语教学的创新意识08-22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