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时间:2021-04-11 09:44:4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美国当代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从哪来?一方面是教师设计,另一方面是学生提出.而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就是要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一、尊重鼓励学生,使学生有胆乐问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问题来自教师设计的多,学生主动提出的少之又少.学生较少提出问题,从学生心理因素看,其一主要是过份依赖和迷信教师,认为教师即为真理,讲什么都对,教师会为他们全方位考虑、周全设计,他们没有提问的必要,提问是教师的权力和专利;其二是摄于老师的权威,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被老师视为干忧课堂教学而挨老师批评、同学指责;三是担心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是个“人人皆明我独愚”的问题,是众人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那样会成为同学们的笑料被同学们瞧不起.
因此,要使学生有胆乐问,教师要创建民主课堂,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尊重学生是保护学生提问积极性的根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不论学生提任何关于认知上的问题,教师都要有耐心地认真倾听,然后或自己认真解答,或有请同学解答,或组织小组讨论后归纳解答.因为当学生暴露了他的想法,则无论其问题价值的大小,都说明他已积极参与且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其对班级是有贡献的.
        2.赞美和鼓励是引发一个人体内潜能的最佳方法.
        教师要鼓励、表扬敢于提出问题的的.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在课堂上提问题会受到老师的重视,同伴的关注,从而御下心理包袱,敢于也乐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更让其他同学认识到提出问题是老师对自己的期待,不敢提问是不思进取的一种表现,从而更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参与提问.
        二、创问题情境,引学生实践,促学生产生疑问
        1.创问题情境,促学生生疑.
        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是创设学生提问的情境.波利亚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即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境,促使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姚明是同学们熟悉而喜爱的篮球明星,他高大而帅气,有人说:“姚明特厉害,他一步就能迈3米”,对于这个说法,你信不信呢?(背景资料:姚明身高2.26米,腿长约1.30米),从而引发了学生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提出了许许多多关于如何验证说法是否正确的问题.
        2.引学生实践,促学生产问.
        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而产生问题.如在学过(ab)2=a2b2以后,许多同学都错误地认为(a±b)2=a2±b2,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我引导学生用具体数值代入验证,学生在自主实践后就会发现原先自己的错误认识,从而产生了:“(a±b)2结果应是什么,如何证明?它与a2±b2的区别在哪里?”等问题.
        三、教给提问方法,使学生能问会问
        学生有了提问题的勇气,老师也给学生创设了提出问题的情境,并不等于学生就能提出问题了.因为有些学生想向老师提出问题,但却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容易产生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途径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问会问.      1.引导学生从“课题”中提出问题.
        课题是教材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养成爱提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如在出示了《勾股定理》这一课题后,学生会提出:“什么是勾股定理?它有什么性质?如何证明?用它能解决生活中什么问题?”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的需要,适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为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联系中提出问题.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许多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只要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公式和性质的相互联系,借助研究同类问题的方法,认真思考就能产生许多问题.如在借助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的方法来探索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后,就有学生提出:在叙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不加“在每一象限内”这一限定条件行吗?
        3.引导学生从比较同伴解答中提出问题
        在数学课堂学习交流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伴或课本的解法,提出讨论性或批判性的问题.如:“这道题可以这样做吗”、“我的方法为什么不对”、“哪种解法更优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等.
        4.引导学生从小结反思中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