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功能对学生职业养成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1-04-11 13:50:3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博物馆教育功能对学生职业养成的影响研究

摘要:作为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博物馆教育功能日益受到文博界和教育界的重视,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也日益成为校外教育、职后教育的开放式教育场所。高职教育正从职业技能教育向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转变,本文以高职旅游专业职业养成模式构建为例,探讨博物馆教育功能与职业养成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职业养成;高职教育
 一、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向公众开发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被誉为人类文明的宝库。博物馆融入公众、致力于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特殊资源和阵地。现代的博物馆既凝聚了先人智慧之精华, 又展示着人类现阶段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 它能让受教育者益智励志, 借古博今,也可以激发受教育者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公众的责任心与自豪感。它作为非正式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极大地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并提供了不同的学习、交流以及职业素养养成的方式,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
 二、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养成的内涵和要求
 旅游企业呼唤着大批合格的乃至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而毕业生职业意识与能力又普遍与行业要求相差甚远,造成了在高校大众化进程和中国旅游大发展形势双向挤压下中国旅游职业教学人才培养滞后的状况。对于以技能训练和职业养成为目的的高职旅游专业,其目标为培养掌握旅游行业管理与服务所需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专业英语为涉外旅游业服务,具有较强旅游行业一线服务技能、人际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职业养成模式就是致力于通过涵育熏陶、环境影响,注重调动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促使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成长、成熟直至成为合格的乃至高质量职业化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更为重要的是,职业养成模式构建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实现和完善。孔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一思一习一行”相统一的过程,强调“习行”的重要性。旅游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旅游职业教育教学的灵魂,全面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始终是旅游职业养成模式的生命线。旅游专业学生入校就在每个方面感受到旅游服务的基本涵义和细节,从小事细节抓起,从端正态度增强服务意识抓起,宿舍的自理、教学场地(教室、校内实训室等)的清扫到企业的顶岗服务,紧紧抓住,一刻不放,始终放在职业养成教育的首位,培养学生养成“让服务成为一种愉快的人际交往”的职业理念。
 构建博物馆与高校合作战略联盟,加强双方合作、深化工学结合,进一步调动博物馆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双方各种资源由外延式利用深入到内涵式整合优化与提升,人才培养由理论实践分段拼接型的接力棒方式推进到双方深度融合全程合作培养,实践旅游人才培养博物馆与高校密切合作,构建职业养成的教育一体化、基地高端化、评价多元化、训导全程化的岗位主导型养成模式,着力提高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效益和质量,为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旅游智力支持。
 三、从多学科角度分析博物馆场域下的职业养成影响
 (一)旅游学角度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地理学和旅游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在学术界有多种表述,归纳起来,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的自然存在、历史遗存和文化环境,以及直接用于旅游娱乐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或称为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博物馆属于人文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的重要旅游吸引物。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得到旅游者的认同,具有深刻文化蕴涵的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多旅游者认识地方文化、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旅游吸引物。
 博物馆旅游是旅游者出于接受教育、考察研究、增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或休闲娱乐等目的,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的短暂停留过程,获得审美与愉悦体验,并由此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1]。从旅游发展历程看,具有文化性的旅游始终是世界旅游市场上最具吸引力的产品,思考、探索、发现的学习型旅游休闲活动将引领旅游发展的潮流,而博物馆正是这种吸引力和潮流的体现。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博物馆旅游资源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在这个场域中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互动性有机结合,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样式,实现题材、风格、品种和载体的极大丰富,使陈列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使旅游活动从纯粹的娱乐升华为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具有高品位性。
 在博物馆里开展的高层次、高品位的旅游休闲活动,需要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的感受而达到精神上的享受,有助于旅游者个人的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个目标,博物馆讲解这项创造性的劳动必不可少。讲解员通过自己的语言,能使凝固无声的陈列“活”起来,实现文物与观众的人文情感交流。好的讲解可以加大陈列的广度与深度,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想教育,是联系陈列展览与观众之间的桥梁,进而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博物馆与高校合作构建战略联盟,可使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在博物馆这个特殊场域中担任讲解员或其他义务工作人员,不仅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锻炼表达能力、控制能力、交际能力等,还丰富了他们的人生阅历。
 (二)教育学角度
 博物馆教育具备直观性、临场性、生动性和寓教于乐的基本特点,博物馆在情境教育、愉快教育等方面可以发挥独有的作用。博物馆所蕴藏的知识量是巨大的,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知识宝库向广大民众传授知识是博物馆工作者的一项艰巨任务。许多博物馆开辟了专题讲座、专家导览、流动展览、主题活动、多媒体声光影展示等多种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创新教育方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教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把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合起来,把教学活动和知识性、形象性、趣味性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感知、体验和创作中走进知识、发展思维,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博物馆的教育项目创新和普及。目前,中小学已纷纷推出参观诸如博物馆一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卡”制度以及“第二课堂”活动,高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可协助博物馆开展专题的工作室、实验室、户外课堂等活动,担任组织者或助理的角色,培养高校旅游专业学生的知识表述能力、策划能力、现场组织能力等,同时也实现“以博物馆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