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骑行的身影格外真实

时间:2022-12-03 01:50:0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骑行的身影格外真实

  让骑行的身影格外真实

  基层,尤其是农村,有着最真切的民生,这是我千里骑行归来最直接的感受。

  2011年8月初,《扬州晚报》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徐向明总编辑亲自策划了大型主题采访“单骑走基层,千里看扬州”的报道方案。

  我很荣幸,能成为《扬州晚报》首个“单骑走扬州”的记者 ,26天内骑着自行车沿着扬州边界穿越了30多个乡镇。骑行期间,我深刻地感受到,到了基层才接了地气,开阔了眼界,接受了教育,得到了锻炼。这次骑行,我是带着“三个问题”出发的,归来之后也有一点心得。

  怎样的骑行才能接上基层地气?

  骑行期间,徐向明总编辑一再嘱咐采访要求:不主动与乡镇村组对接搞安排、不做生硬策划……要求以扬州边线的骑行所见所闻为素材,采写基层新闻。因此,为了能够深入到最真切的基层,我每天的骑行路线大多都是村村之间的小道,穿村而过深入农家。每天,只是在傍晚准备找住宿的地方时,我才会返向乡镇间大道奔向镇里投宿,一天至少要骑四五十里路。但也正是在骑行中,我才体会到自行车的“妙用”:如沿着颠簸的堤岸骑向瓜洲的渔村,沿着田间的小道骑进范水受灾的稻田……如不是骑自行车,我可能很难深入到这些角落。

  但说句实话,我已经三四年没骑过自行车了。这次骑行对我来说真的是一场意志磨砺的考验,我的一双凉鞋在长时间的蹬骑中,被带有凸点的自行车脚踏磨出了洞;一天几个小时的骑行,身体许多地方都磨出了泡;有时骑行离镇区较远,当晚赶不到镇上住宿,就选择乡村浴室花个20元借宿一晚……更煎熬人的是,骑行的大多时间是白天正热的时候,太阳毒辣、天气炎热,两只胳膊被晒脱了皮,至今黝黑的皮肤上仍是白皮斑斑。但是尽管骑行下基层很辛苦,我却从心里认识到,自行车只是方便采访的代步工具,并不是说骑得很辛苦,挥汗如雨了,就算深入到了基层。如何才能深入到基层中去,骑行中我一直在思考。

  骑行期间,如果中途畏难怕累,联系当地安排采访或许也能完成任务。但我没这样做,坚持骑行至远离乡镇的边远基层,以所见所闻为素材。现在觉得,如果把等乡镇部门安排采访,比作媒体与群众间隔了一扇门的话,我觉得只有不“隔门”采访,才能深入基层,写出最原味的事、最原味的人、最真实的基层生活,才算是深入农村基层第一线,才算得上接了地气。

  什么样的作风才能融入群众中?

  在扬州边界千里骑行采访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农村基层群众与新闻工作者的距离有些疏远。比如一开始我骑行到村民身边,准备开聊时,他们总是环顾周围。当时我还纳闷,后来我才弄明白,他们是想看看有没有镇上领导陪同我采访。

  对新闻工作者这种工作作风的印象,在很多基层群众中,有些根深蒂固。因此骑行中,我时刻注意着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以求更深入地融入到群众中去。

  农村的生活环境不比城里,无论是餐馆还是农家,一切都很朴实和随意,因此在与村民打交道时,首先要改变的是交往作风。

  骑行头几天的采访,我总是站老远问问题,农民热情地喊喝茶,觉得碗脏就推托口不渴而不喝,可推托后再去问村民一些问题时,他们总是答不到真实的核心。随后,在骑行中,我改变与村民的交流作风,接过村民递过的茶水大口地喝,椅子上灰尘再多也坐上面开聊,田头的地再脏也会和他们席地盘腿而坐……

  通过自己作风的转变,渐渐地,我与沿途村民打成了一片,亲切地与他们聊家常、聊身边变化,很多鲜活有趣的素材,就是与他们聊天得到的。村民徐步营的话令我记忆深刻:“你近我们一步,我们就愿掏心窝和你聊。你远远地喊问,我们就与你隔了一层膜,觉得你不靠谱也不愿多说。”

  现在想一想,如果不愿意与村民坐下,不主动上前握手拉家常,那么贴近农村最基层的核心新闻就永远躲在角落里,骑得离核心再近,也一时发现不了。

  什么样的文风才符合“走转改”?

  转变了作风、接上了地气之后,怎样的文风、什么样的报道,才符合“走转改”?

  其实,比起骑行的艰辛和历程的收获,实实在在的每篇报道,才是基层群众最想看到的。

  《农村兴起养猪热》、《怪风袭稻田,农保成定心丸》、《兴水利“壮胆”种田户》等基层新闻,都是我沿着乡村小道骑行,与四五个甚至十几个群众交流碰出的素材,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出农村基层的小现象和小事。

  晚报总编室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骑行期间,报社领导对于如何发现、如何报道基层最鲜活的新闻,每天都与我联系给我建议和指导。有了后方的支持,这令我的骑行减少了盲目性,对如何采写也有了一定的明确性和针对性。这次边界行报道,我就把重点放在了农村巨变中的乡土风情及行当文化上,以及那些在乡村经济飞速发展中,易被忽略的微型社情民意上。

  这也与我出发时的想法一致,当初我就想,如把着眼点还放在农民生活如何变得富裕、日子如何过得好上,基层的群众已不爱看,城里的读者也会觉得老套。同时在与基层百姓接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的采写重点是正确的,现在农民的关注点,已开始从以往“宏观”关注吃喝,转变到每一项利民政策对其本身的“细微”影响,村民的想法变得更务实。

  此外,在写作形式上,我尽力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变迁和故事。并且还通过“骑行手记”来小结,对报道内容进一步提炼和升华,要让每一篇报道,也成为一份微型采访调查,不是有闻必录,而是透过发展看问题,反映农民的心声和盼望。

  骑行中我的另一感受是,现有的都市新闻圈也应向农村基层延伸,农村题材对于都市类报纸来说,不是不能写,而是要探索和思考如何去写。我相信,农村基层的这个新闻富矿,其鲜活和带有乡土气息的报道,城市的读者同样会喜欢。

  目前,我参与的边界行已结束,鉴于个人能力,在报道等方面也留下很多不足和遗憾,但通过这次骑行,我还是深刻感受到农村基层对媒体转变和深入的渴求与呼声。也正因此,我为时26天的沿扬州边界途径30多个乡镇骑行一周的采访之旅,才觉得值得,秋日里骑行的背影也才格外地真实。

【让骑行的身影格外真实】相关文章:

论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