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时间:2020-10-07 19:16:4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众所周知,语文皮厚,要想提高谈何容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给了语文一个很好的界定。谚语说得好:“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这恐怕是学好语文最好的方法。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下手,也毫无意义。无论是语言材料的积累也好,还是语文素养的积淀也好,光靠一个学期二、三十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光靠一个学期五、六篇作文的训练数量也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必须做到时时积累。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积累呢?
        第一,积累基础知识点。
        高一新生在入学后,要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引导他们建立积累本。每天五个字音、五个字形、三个成语,每周一段精彩的作文片断。在积累这些基础知识的时候,还要倡导学生多翻阅字典,每个存在疑惑的知识点必须经过字典的核实方可誊写到积累本上,这样就使学生养成了勤翻字典的好习惯。十三个基础知识拒偏、拒冷,不支持查找那些生僻的、常年不用的,着重注意多音字、形似字、惯用成语多个义项的累积,督促他们在每天的早自习上反复背诵。
        第二,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片段。
        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语言修养和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每年我都对高三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意摘抄一些名言、警句、精彩文段、甚至是成篇的摘抄;注意搜集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有思想内涵的故事。 
一有时间,就拿来翻翻,久而久之,就受到感染,这些警句、典故、故事等,就会化为自己的东西,活跃在自己的文章中,在不自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水平,增加了语言的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第三,背诵好的文章。
        宋代的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腹中的诗书从何而来呢?侃侃而谈、口若悬河、舍如利刃的辩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才高八斗的智慧;温文尔雅、谦和恭谨,文质彬彬的气质;从何而来呢?从背诵中来。背诵是一个人才能、智慧、品格养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著名的学者都曾在背诵方面下过大功夫,集学者、作家、翻译家于一身的钱钟书先生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发誓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他不但背诵了大量的古代文学名著,而且精通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古印度语言。他的文章历史典故随处可见,精譬妙喻俯拾皆是;他的演讲气势恢宏,妙语连珠,机智幽默。著名小说家巴金,十二岁时就能背《古文观止》,杰出文艺评论家茅盾,小时候就能把《红楼梦》倒背如流。赞叹之余我们悟到了什么呢?没有文化的积淀,不可能成为一个有语言修养,有文化内涵的人。
        第四,在生活体验中积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教学做合一”,这些都表明单有学校的课堂学习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家庭的、社会的生活。语文学习亦然。高中生风华正茂,求知欲强,情感丰富,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把语文学习空间框定在课堂、教材这“一亩三分地”上,只能使朝气蓬勃的青春倍受压抑。因此大力解放语文学习空间,多方开发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是当务之急。语文教师要注意引进生活的活水,将学校语文与社会语文贯通,以增益他们的积累。诸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旅行、社区公益活动等等都是促进其生活积累的途径。
        正如余秋雨所说:“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如把它与积累有机结合,发于声,形于文,就会碰出灵感的火花,化作一道绚丽的彩霞。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相关文章:

1.健美操毕业开题报告

2.高校通识哲学课教学的反思探析

3.高校通识哲学课教学的反思分析

4.变速器开题报告

5.断路器开题报告

6.变压器 开题报告

7.健美操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8.毕业了说声感谢论文致谢词

9.文化通识教育与人文素质的提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