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心理规律 提高沟通效率

时间:2022-08-22 22:09:0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寻心理规律 提高沟通效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家庭教育是子女受到的第一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在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的至关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却往往不得要领,存在不少误区,从而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造成他们在待人接物、行为举止、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而在学校学生打架斗殴、抽烟、谈情说爱、上课听歌、玩手机、打牌、不尊重老师和同学等现象的出现就不是稀罕事了,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校的教育越来越艰难。这样的现状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探寻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未成年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本人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学习,总结了一些规律。
         一、把学生调动起来放第一位,成绩放第二位
        教育家第惠斯多曾指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果我们老师只有一个想法,只有想让学生成绩上去的想法,拼命地灌,对现在的很多学生来说,他们的成绩就上不去。那怎么办?倒过来,把成绩放在第二位,把学生调动起来放第一位,学生被调动起来了,他就会想方设法寻找学习方法,成绩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当所有的学生都被调动起来了,并有了很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后,老师就可以把提高学生成绩放第一了。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呢?除了老师们常用的一些方法外,本人认为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如心理游戏或每天课前写一条具有教育意义的句子在黑板上,还可以选择非常小的哲理故事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高三教室没多媒体,我就在黑板上画图和文字板书。有个故事说:许多人都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朝着目的地前进,途中有一个人忽然停了下来决定将十字架砍掉一块,砍掉之后他的步伐加快了。后来他又想:虽然刚才已经将十字架砍掉了一块,但它还是太重了,他决定将十字架再砍掉一大块。然后一直砍,这样一来,他一下子感到轻松了许多!于是,他毫不费力就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走着,走着,前边忽然出现了一个又深又矿的沟!沟上没有桥,周围也没有路,他应该怎么办呢?后边的人慢慢赶上来,他们用自己背负的十字架搭在沟上做成桥,从容不迫地跨越了沟壑。他的十字架之前已经被砍掉了长长的一大截,根本无法做成桥,帮助他跨越沟壑!他却只能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这个时候脑海里回荡着一句话:曾经有一块完整的十字架抗在我的肩上,我没有好好珍惜,到需要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这是第一件事,要让学生感悟。
        2.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多变。很多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如果第一个词是老师领读,第二个词也是,那么第三个就要请优秀的学生当回老师,第一遍读课文是齐读,第二三遍最好自由读,或者同桌之间互相读。读书、读词不要让学生扯着嗓子读。如果要求全班学生读单词,能不能声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那一定很有趣、很有意境。第一次第一组的学生和最后一组的学生背诵或朗读比赛,第二次让男生和女生比赛,第三次分寝室比赛,学生一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也是变化。第一次分角色朗读,全由学生参与,第二次教师如果参与进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有精神。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那个词则请他们以动作表示;这个词请学生用它说句话——在应用中理解,那个词请他们查查词典。
        3.多设计一些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的课堂。包括对高三学生也一样,他们应以独立思考为主,但老师每周至少要精心设计一到两堂让学生都有机会表现的课。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参与了、做了就理解了。可见“做”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新课改有关实践方面的要求目的在于强化“做”的训练,以使学生达到理解的学习境界。
    4.让学生学会承担。我们班上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后,有些同学很会“享福”,他们认为反正有人会为自己的组挣分,我可以不做任何事了。我采取了奖惩结合的方式,如每节课参与了的学生都会记录下来,参与课堂一次,画一笔,一月一小结,排名前十位的学生和前三名的小组给与表扬和一定的奖励政策(如照相,到老师家聊天、做客等);每次布置的作业,小组若有一个人无故未完成,则那组所有的同学都要受罚,未完成作业的同学心里必会愧疚。对于那些一直不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一定要单独找他们谈谈,这些学生往往是最需要关心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给他们定目标,如先定很小的目标:每周参与一次课堂,以后慢慢增加,并告诉他们在小组内应承担的责任。课前、课堂和课后应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让所有的学生都感觉到是“我”的班级,而不是“我们”的班级,责任具体到人了,所有的人才会行动起来。
        二、充分认识师生关系融洽的重要意义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学什么东西学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你跟这个东西的关系怎样,或者说你喜不喜欢它。你越是喜欢它,你就可能学得越好。”我们应该怎么使师生关系融洽呢?
        1.教师要乐于奉献,关心一切学生,关心学生的一切。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为了完成或提高升学率,一些教师只重点关照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甚至鄙视成绩差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从人格上讲,与成绩好的学生甚至教师都是平等的,教师在课堂上的不公正待遇必然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使他们走向教师的对立面,在课堂上想方设法与教师作对,制造事端,影响课堂教学。为此,教师必须弃这种做法,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2.教师要放下架子,弱化权威,做新新教师。要融洽师生关系必须做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尤其是现在这个信息时代,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网络……学生几乎被包围在各种各样的媒体之中,面对目不暇接的信息世界,他们常常是只能狼吞虎咽地去吸纳、去模仿,而来不及进行有理性的选择。他们的生活很忙很精彩,溜冰、踢足球、看NBA、玩跳舞机、上网聊天、参加生日PARTY、唱流行歌曲……他们很自豪地标榜自己是新新人类。相比之下,教师们接受信息的渠道少得多,他们会给学生讲知识就是力量,他们会说牛顿和鲁迅,当这样的老师走进学生圈子中,就像一个土著人走进外星智能的沙龙——他们对这个圈子的话题几乎一无所知,根本无法插嘴,又怎能对学生产生凝聚力和影响力,又怎样融洽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不一定是解题之道,“业”也不仅仅是作业,“惑”可以来自于所接触的任何一个领域。正因为如此,新世纪的老师难当,因为他们可以为学生之师的范围相对于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来源来说,正在渐渐缩小!这就导致了师生之间共同语言减少、心理距离拉开。而一旦心理上产生隔膜,学生对老师就会敬而远之,老师对学生也会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