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价值自觉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1-04-16 17:24:0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大学生价值自觉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在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的背景下,大学生常常面临价值取向异化、价值冲突等问题,这不仅限制了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也给高校德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培养大学生价值自觉能力,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价值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对当代大学生自身能力发展及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价值多元;价值冲突;价值自觉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价值多元时代已经到来。全球化带来的多元价值并存与冲突已成为当前时代的特征。传统高校德育中的价值教育不再适应当前大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价值实践中各种价值观念的剧烈冲突导致了价值理解困难、价值标准失衡、价值选择焦虑等问题,不断暴露出原有的以盲目、被动、守旧为特征的价值自发状态的弊端。在高校德育改革过程中,培养大学生价值自觉能力是克服价值自发状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由之路。

  一、价值自觉:多元价值时代高校价值教育的必然选择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程反复证明,教育需要理性精神,更需要信仰和价值。一方面,需要科学理性加强科学教育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为了克服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更需要构建信仰与价值系统,培养崇高的精神追求,倡导价值教育。高校德育承担着价值教育的主要任务,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德育中的价值偏向问题使高校德育名重实轻,难以应对多元价值形势下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高校价值教育仍然停留在价值自发状态。
  价值自发是指价值主体缺乏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假思索、盲目地、被动地为某种价值所支配的状态,有本能决定的倾向,往往不能预见其活动后果,是价值追求的低级阶段。当前高校价值教育正处于价值自发状态,对全球化、多元价值与社会转型等时代环境和社会背景缺乏理性认识,教育活动中简单凭借感性认识盲目追求眼前的、局部的、形式的、功利性的目的,忽视长远的、整体的价值追求。由于缺少主动的了解和分析,对学生价值认识的困惑、理解的偏颇和选择的焦虑等情况错误估计和忽视,仍然坚持守旧的价值传统,单纯进行说教和灌输,导致价值教育方法陈旧、实效性低。高校价值教育的价值自发状态不但制约了学生的成长,还影响了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价值教育只有从价值自发状态走向价值自觉状态才能摆脱困境。
  价值自觉是指“人们在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基础上,积极、主动、深思熟虑和理性地追求功利与真善美的统一,追求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有利于人的健康、全面发展的价值”。价值自觉是在价值追求过程中建立在价值自发之上的必然发展,是综合各种价值关系和后果、权衡近期价值与长期价值、局部价值与全局价值、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等后,全面深刻地理解价值本质基础上的成熟的价值追求。
  价值自发状态使高校教育功能逐渐弱化,为了吸引生源、获取经济利益,拼命扩建校园,而不是将财力、物力投注于科研能力和教学条件上。同时,高校扩招以来,随着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高学历犯罪率也急剧攀升,高等教育的教育功能和本质价值受到了社会的质疑和责难。由于高校价值教育的缺失,导致许多大学生价值判断、选择等能力低下,使他们毕业之后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从而出现信仰失落、道德沦丧、生命意识淡漠等问题。而价值自觉不但能克服价值自发状态产生的消极影响,还能主动、灵活、创造性地实现价值主体的主体性和自由性。另外,高校价值自觉还能科学地预见某种价值观念对学校和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教育活动和危机干预积极应对。
  在多元价值时代,价值自觉是高校价值教育的应然追求,是突破价值自发的实然存在状态的必然选择。高校只有充分认识当前的社会背景,加强价值教育的理论研究,对价值教育进行准确定位,才能应对时代的挑战。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自觉教育的梗阻现象透视

  大学生价值自觉教育是高校价值教育的重要目标,但在开展过程中却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使教育自身被工具化、功利化,退化了其应有的教化价值。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透视大学生价值自觉教育中存在的梗阻现象。
  1.知识教育的价值遮蔽削弱价值理解
  我国将价值教育划入了道德教育之中,德育课程的独立将渗透于知识教育中的价值教育抽离出来,而知识教育的霸主地位导致了对价值的遮蔽。高校为了提升就业率,单纯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在传统的一元价值主导时代,价值领域强调统一性,知识教育培养的学生的价值取向易于趋同。但在多元价值时代,大学生在知识领域往往要面对多种不同的价值冲击。由于缺乏相应的价值教育,他们在评判同一事物是否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上可能大相径庭,当他们接受其中的某些价值观后,可能难以理解另外一些价值观,无法自觉理解不同价值的内涵。
  2.道德教育的价值失真阻碍价值判断
  我国高校价值教育中的课程知识是“国家主导型”,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而经济至上、科技理性的流行,使道德教育不重视个体的生存与生活价值,造成教育中人的价值失位。尽管高校历来重视道德教育,但以自上而下的价值灌输为主要形式的教育过分地突出政治价值而忽视对生存价值和生命价值的教育,导致道德教育的价值失真,从而使大学生遇事缺乏价值判断能力,或随波逐流,或漠视主流价值。同时,高校德育将道德品质与生活实际分离,忽视生活本身的价值,对价值标准盲目拔高,偏执地将道德与生命价值、物质财富对立起来,造成价值观与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高校德育的价值失真背离了价值教育的原初目的,阻碍了理性、合理和自主的价值判断,丧失了价值自觉判断功能。

试析大学生价值自觉能力的培养


  3.价值目标追求的失衡限制价值选择
  理想主义价值目标与现实功利主义价值目标之间的'矛盾导致价值目标追求的失衡。相对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也强调丰富精神世界和锻炼社会实践能力,使之毕业后能服务社会。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的泛滥,使受过高等教育熏陶的大学生在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面前过于偏向前者。价值目标的偏向使价值选择丧失多样性,从而限制价值选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