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时间:2023-03-06 02:13:5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多年来,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初步形成了“定向导学、释疑探究、自主训练、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践行了“要尊重学生,特别是尊重后进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放弃一个学生”的教育精神,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一、模式的基本理念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学、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为本,因学定教,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的具体过程
        1.定向导学阶段
        “定向导学”是指课前的预习和课上的自学。教师课前下发“导学提纲”,明确了本节的学习内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并分层次设置了问题。学生根据导学提纲预习课本,尝试对知识进行理解,并完成提纲设置的问题,最后把自己会的、不太会的、不会的问题分别标记出来。这个阶段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探究,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完成对知识的初步认知。
        这个环节中强调的目标和问题依纲扣本,不过高要求,也不降低标准,体现层次性,保证“困难生学会,中等生学好,优等生学活”。此时,教师要监督了解“学情”,掌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清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做好“二次备课”,以便在释疑探究阶段加以灵活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为第二阶段的释疑探究做好了准备。
        2.释疑探究阶段
        (1)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同位两人一小组,成绩较好的为小师傅,前后位四人为一大组,成绩最好的为大师傅,其他为学友。
        (2)学生就导学中出现的问题:自学后一知半解或不懂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释疑程序:学友→小师傅→大师傅→教师。具体操作是:学友不会的问题小组讨论,请教小师傅;小师傅不会的问题大组讨论,请教大师傅;大师傅不会的问题反馈到老师。若仍有一定的难度,再提交全班交流解决,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
        (3)教师巡回指导,主动热情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探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适时给予分析、引导、点拨、评价、调控。
        (4)教师将学生探究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中心问题。特别是典型问题、共性问题教师要进行启发、精讲,总结归纳方法、规律。此外,对于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也要讲,对于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教师更要讲。
        (5)对知识的探究要有梯度,由易到难。在保证中下等学生学会学好的同时,使优等生学活,满足求知欲。
        (6)探究过程中不要就题论题,要引导学生掌握由常式到变式、由个别到一般、由知识到能力的变化规律。        由于遵循了以上几点,所以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热烈又有中心,激活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这更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尽可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这一过程中强调老师的精讲,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学生零散的知识点能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了师生的教学相长。
        3.自主训练阶段
        (1)训练内容:①针对性:针对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点进行训练。②典型性:例题、习题、案例设计要举一反三。③量力性:学生分层次“吃自助餐”。设计的训练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三种题型难度逐步升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2)训练目的:努力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3)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指导。
        (4)训练意义:这一阶段既可以让教师明确是否很好地落实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又可以让学生检测自己当堂课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是否学会了运用,以便以后的自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学方式,提高自学效率。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积累经验。通过自主训练,对于学习上存在惰性、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学生,教师要严厉而耐心地告诫他们,这种学习态度有百害而无一益,让他们感受周围同学的学习热情,选定合适的同学作为他们的学习伙伴,在你追我赶的比赛中,产生学习紧迫感。同时在今后的课堂中,给这部分同学多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跟上整体学习的步伐,让课堂成为了“培优补弱”的主阵地,“因材施教”的主阵地。
        4.当堂达标阶段
        每节课要进行目标检测,并及时解决达标检测中的问题。检测题的设置分为三层:A:简单的、基本的问题;B:有一定难度的问题;C: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能使后进生有收获,中等生学得懂,优等生学得好,同时找到自信。
        三、使用本模式时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层次的界定
        对学生进行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分层是个难点问题,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成绩、学习参与程度、学习习惯与学习心态、行为规范等诸多因素。
        2.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零散缺损,难以与新知识发生联系,因而无法被有效地唤起,以至于“学不下去”。无数次的学习失败之后,心理就会慢慢形成一种否定性的力量,在意识层就表现为某种失败的心态。
        总之,课堂上要摆脱“学生认为难学、教师认为难教”的现状,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切感知这些原以为抽象的知识其实就在自己身边。这就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的自主学习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创新精神。希望“定向导学、释疑探究、自主训练、当堂达标”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不再疲于从老师连篇话语中努力搜寻关键的内容,而是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研究者、主宰者,让学习成为其自身的需要。

【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相关文章:

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起点04-27

让学生走进生活 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08-30

让历史课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08-20

调动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08-19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08-25

组织有效的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05-20

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探讨高效课堂的构建06-11

让课外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一方“乐土”08-27

让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源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