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时间:2020-11-10 18:11:1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道德 教育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日常使用工具,其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深远。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不仅会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冷漠与信任危机,还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模糊与人格扭曲,延缓大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构建中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十分必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信息传播“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已经进人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当中来,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整个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同样互联网也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和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网络道德的失范值得引起高校内外从事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和部门的高度重视。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言:“计算机不再是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严重影响着其健康成长

    当今青少年的最新特点是“高”、“大”、“快”、“强”,“高”即开放程度高、“大”即信息量大、“快”即思想意识快、“强”即个体意识强。正因为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的一部分也具有这些特点,所以较容易受网络虚拟社会的诱发,在网络中出现不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是大肆地滥用自己权利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在大学生中网络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剽窃他人在网上公布的成果。如:下载网络文章当做课程作业上交老师,引用他人成果和文章不注明出处等现象在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的比例。此外,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下载他人电脑资料、在网上公布他人信息或隐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第二,网络诚信的态度较低。由于在网络社会里,人与人都是以“符号”形式存在的,其沟通也往往以“不在场”的身份进行的,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正是由于虚拟的网络社会中的这种特点,导致大学生对他人的网络信息给予较低的诚信评价。据调查发现,认为网络上公布的各种信息完全可信的占总数的5.3%,而52.9%的大学生对此问题持将信将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