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的“多一些”教学

时间:2020-10-12 12:21:3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品德与社会》课的“多一些”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同时,民主参与理念还要求学生不再是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的旁观者,而是实际的参与者;不再是教育过程中的配角,而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角。这就要求师生关系转变为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
可利用各种教学媒介物,努力创设生活情境,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创设师生之间宽松、融洽、民主的`课堂氛围,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应时时“以人为本”,处处“以学生为中心”,要敢于创设“多一些”的宽松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愿学、乐学,从而真正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游戏活动”多一些
        蒙台梭利曾说:“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重要。”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活动”无疑是提高教学效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那么,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游戏当然是最好的办法之一。游戏是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一种活动,通过游戏能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实践证明,让学生在游戏中明理,效果是很好的。比如《我上学啦》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游戏贯穿于整堂课,如:开心碰碰车,让开车碰到的小朋友互相用学会的方法介绍自己;小火车,让学生认识更多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猜猜我是谁,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朋友的性格、爱好、特长等。由个别参与发展到全体参与,整个过程中没有讲过一个大道理,而学生却在游戏中感受到了生活在新的朋友和集体中的愉快和温暖,并懂得了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同时又不能总是给他人添麻烦的道理。
        二、“自我表现”多一些
        唱唱跳跳可以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也是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上学生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必定涉及到音乐。音乐能陶冶人的心灵,并使人习惯于真正的愉快。一段轻快的音乐往往能使学生感到愉悦,并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情感。
如在《认识你,认识我》教学中,边唱边跳《找朋友》,去找老师、同学交朋友,然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和好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情景。课上,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痛快地舞蹈,身心得到了很大放松,同时也接受了一份美的教育。
        又如:在《一起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试试怎样做才是好习惯,这样做,活跃了学生思维,调节了课堂气氛,并且也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自主活动”多一些
        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我经常设计一些让学生自主活动的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如《拥抱秋天》,上课时,我减少了对学生的说教,而是让学生动动手。贴贴画画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动手形式,我就让学生在卡纸上画一画心目中的秋天是什么颜色;捡片树叶,让孩子们合作做树叶贴画,一枝独秀也好,繁“叶”似锦也罢,都是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我设立了“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合作奖”等,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获奖。——这些手段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同时也是对学生审美情趣、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让学生的手和脑从小一块动起来,最明显的改变是课堂气氛变了,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成了创造的天地。又如在《装扮我们的教室》中,学生们用自己的绘画、书法、纸工等不同作品来美化、布置教室,用自己的特长和本领为班级出力等等,这种激情的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班集体的凝聚力。课中,我们不拘泥于形式坚持不把学生的思维和双手束缚起来,学生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双赢。
        四、“激励措施”多一些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内在潜力的激发,有赖于一定的激励。为了使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始终处于积极定势,必须坚持激励性评价的教学原则。因此,在品德课上,我会对学生课堂上的不同表现、不同见解,尤其是不同的学习习惯都予以恰如其分的评价,使每位学生能有成功的体验,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也能从中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师生、生生间和谐、愉快的心态,达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如:“你真棒!”“连这你都知道,真不错!”“慢慢说,你行的!”同时,一些体态上的评价,如点点头、拍拍肩、竖竖大拇指、拍手、鼓鼓掌等也能起到口头语言难以表达的效果;还有通过适当的物化评价,如敲个章、发张粘纸等来肯定、激励学生……积极肯定的激励性评价,不仅推动了教学活动有序地开展,而且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去“寻找最佳最美的我”,相信“好学生”定然会越来越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多一些”的教学活动引入《品德与社会》课堂,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引领孩子们快乐而有意义地学习,会让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更加精彩!

【《品德与社会》课的“多一些”教学】相关文章: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创新教学初探论文

2.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品德的实践建构论文

3.品德与社会高效教学模式创建分析论文

4.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浅析的论文

5.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分析论文

6.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道德情感培育探析论文

7.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应用论文

8.快乐教学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应用论文

9.互动式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初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