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素材引入历史课堂的积极意义

时间:2020-10-13 14:24:4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文学素材引入历史课堂的积极意义

        历史学科独特的人文科学性质决定了它拥有异常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很大一部分并不是严谨而枯燥的史学论证,相反处处蕴藏着琅琅上口、回味无穷、意味深远的文学作品。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在历史课堂中大量文学作品的引入势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需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育的灵魂。历史教师在呈现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时候,注重创设历史情境和丰富情感体验,深入挖掘俯拾即是的能够涵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文学作品素材,就一定能够对他们的思想情感起着强烈的熏陶、感染和内化作用。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之《血肉筑长城》一目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作家光未然的《黄河颂》(《语文》七年级下册)来展现抗战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壮丽的山河和英勇的战士使诗人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在讲述《普法战争》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同上)来重现阿尔萨斯地区在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那种愤怒而沉痛的情形。这种有血有肉的文字描述能够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或欣喜愉悦或振奋鼓舞或悲壮凄凉的教学氛围之中,也一定能够使爱国主义这个主旋律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与历史老师一起产生强烈的震撼。
        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唐诗、宋词、元曲、对联、民谣、谚语、快板、成语等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艺术奇葩永远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例如,成语“风声鹤唳”和“草木皆兵”就生动描绘了水之战中前秦皇帝苻坚战败而仓皇逃跑的狼狈情景;“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首对仗工整的对联就生动描绘了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的豪情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壮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血迹斑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把文天祥舍生取义的精神刻画地淋漓尽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间谚语就深刻揭露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堕落。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在历史课堂中经常引经据典大量使用传统文学中的精华,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功莫大焉,对于培养大批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人也会功莫大焉。
        三、培养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的需要
        “学史可以明智”。文学语言极具风格的逻辑结构和极富想象的表达形式,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例如:“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两首诗对隋朝大运河作出完全不同的评价,很明显,这对于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全面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当然,学生在受到深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来重走长征路,并借助思维活动深刻记忆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爬雪山和三军会师等知识点。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强调运用文学作品,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并提高写作水平。文学作品的渗透也是当前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有效手段之一。当然,也只有具备这种求真求新求精的教学理念与实践行动,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无愧于时代对教育和教师的要求。 

【文学素材引入历史课堂的积极意义】相关文章:

1.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法探究

2.一个有积极意义的伪概念的文化论文

3.在中职学校引入茶文化课程的论文

4.研讨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艺术与实践

5.浅论将文化意识引入翻译教学论文

6.高校管理引入企业管理模式

7.高校学生演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论文

8.定向运动引入到高师体育教学中的效果探讨论文

9.思想政治引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