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

时间:2021-04-19 11:47:3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

摘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要从教师职能、学生地位、研究目标、研究空间等方面展开。只有从多方面展开教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才可以落到实处。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模式;教师职能;主导作用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因为研究性学习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那么,语文研究性学习到底应以怎样的模式出现呢?
        一、教师职能:从传授到指导
        在传统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好多情况下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恶性循环”。而新课程理念中有一句话:“教师要做学生的伴游,而不仅仅是导游。”所谓“伴游”,就是要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习当中与学生同甘共苦;所谓“导游”,就是要指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排疑解难。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核心。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的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换句话说,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起主导作用呢?
        1.编导
        语文研究性课程虽然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也没有比较固定的教学活动模式可供借鉴,但绝不能自由放任,任其发展,必须根据课程计划的总要求,有计划地做好各个年级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基本安排。要使活动开展得异彩纷呈,富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活动之前的“编导”作用。
        2.引导
        教师在研究开始时要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程序之中,重在导趣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要贯穿于整个课堂:一是课端激疑。上课伊始,通过教师的作用,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方法很多,背景介绍式、故事引路式、悬念式等行之有效的课端激趣方法等,教学中可灵活运用,同时加以改造。二是课中持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自终兴趣盎然。三是课尾延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要注意诱导性,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的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
        3.开导
        在学生研究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主要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二、学生地位:从被动到主动
        主体性和主动性是语文课的核心。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的主动获取者。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语文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研究性课堂要在学生主动参与上下功夫。20世纪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他从经验主义出发,开展主张以学生主动活动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从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始,让学生积极地、多方位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以验证方案的正确与否作为阶段性认识活动的结束。设计主动学习的思路是:
        1.从语言问题开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2.强化自我意识,发展主动学习的态度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语文活动课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逐渐地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1)活动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2)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3)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采用交流方式,激励主动开拓的精神
  以往教学是个体之间孤立和封闭的学习活动,缺少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因而学习的主动性全凭个人自觉性和能力为基础,很容易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和放松。活动教学则不同,它强调群体间的经验交流,相互启发,产生更多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同伴之间的交流还使学生逐渐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养成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从而使谦虚和自信有机结合起来。
        三、研究目标:从单一到综合
        综合性是研究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语文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开设语文研究性课要与学校其他活动有机结合,发挥语文研究课的整体功能。通过语文活动课,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使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