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的五大“误区”

时间:2021-04-20 13:44:1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警惕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的五大“误区”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初中英语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英语课堂变“新”了,变“活”了,变“宽”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新理念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这无可置疑。但课改的新理念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总存在着一段距离,以致课堂上出现了许多“不正常,不正规”的形式主义现象,在我们的探索和实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使课堂教学改革走入了误区。
        一、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角色何在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对传统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利的消解和课堂“独语”的颠覆,但是在新课程英语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学生的主体性,以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切都是学生说了算,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就意味着教学放任自流、教师无所作为。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十分活跃,其实思维无序,浪费时间。老师也不敢进行引导讲解。有点谈讲色变。该讲不讲,该引不引,老师几乎成了课堂上的摆设。于是,自主学习演化成了自由学习,“自定学习目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成了英语课上的“流行风”。教师满足于做一旁观者,甚至觉得自己的介入是对学生主体的侵犯,完全忘记了自身的“在场”,课堂有限的时间在学生“放羊式”的活动和教师的观望中悄然流逝。这是一种典型的教师“不作为”的现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仍然是新课改英语课堂应该坚守的原则。老师仍然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要把握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什么时候放;什么时候收,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处理。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见困难的时候,走入误区的时候,认识浮浅的时候,老师就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加以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学生的学是关键,是内因;教师的“导”是引领,是外因。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就失去了生命的根基;但离开教师的“主导”,教学就容易步入盲目、肤浅、低效的境地,也可以说,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展开和实现的“催化剂”。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主导性”和“主体性”的和谐统一。
        二、 追求自主探索  教学目标何在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把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权利和机会交给学生,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但在频繁的运用中,我们似乎越来越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只是学生探究的问题越来越大、越来越难。那么一切知识都要学生亲自探究吗?教学过程当然应该是—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多变的过程,但这不等于教师完全顺其自然,对教学活动的运行和展开,教师还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无法想像,一个没有思路的教学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只是具体到我们的课堂上不能成为一种程式,而要循着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和情感的波澜,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随时调整教学环节。但是,在一些课堂里,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学失序现象,课堂教学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现象,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有些老师东一头,西—棒子,搞得学生思路散乱,不知道老师究竟想要让他们干什么,一堂课下来,留给学生的是散乱的印象和茫然的感受。
        教学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过程,教师要在认真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新旧知识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顺知识结构之序、学生思维发展之序,提出系列化的一个个相互关联的论题,形成清晰有序的教学框架。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三、 倡导合作交流 有效教学何在
        新课程实施以来,英语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参与”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肤浅和形式化倾向,学生的“参与”和“活动”只不过是一种“虚假的繁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浮于表面的自主。名义上是“自主”,实际上是“自流”,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表层的、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点拨和纠偏。(2)流于形式的合作。表面上学生之间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大组交流,但大多是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的被动式、应付式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碰撞:另外,有些教师把合作当成是课堂的一种形式,只是走过场,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合作时间,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兵,合作有名无实。(3)处于边缘的对话。对话语境缺场,价值话题缺少,对话规则缺失,对话调控缺位,对话成了师生言语上的简单的你问我答,成为一种“边缘的点缀”,因而,这种对话仅仅是言不由衷的'“假对话”和没有深度的“浅对话”、缺乏意义的“空对话”和形式主义的“伪对话”。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要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而实现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关键是要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要让学生从参与的边缘走向中心,从形式走向实质。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是实现学生有效参与的前提;拓宽参与的时空,是实现学生有效参与的关键。
        四、 提倡自由民主 课堂秩序何在
        传统的课堂纪律多为强迫纪律,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无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对学生进行强制规定和限制等。新课程的实施,打破了这种旧有的课堂规则,一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氛围洋溢在我们的英语课堂里,应该这是令人欣慰的,它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有利于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理放松、敢于质疑的空间,使学生真正享受生命成长的自由与快乐。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课堂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为:(1)喧闹过度,少了必要的安静;(2)松散过度,少了必要的专心;(3)放纵过度,少了必要的秩序。有些课堂上,学生随意下位,追逐奔跑,大声喧闹,甚至吃零食,有些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情:有些学生乐于凑热闹、只顾自我表现,不尊重甚至无视他人。而有些教师听之任之,不敢放手管理,不敢及时制止和调控,害怕戴“教学不民主”“违背课改精神”的帽子。课堂秩序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互动行为的规定性得以体现的状态和规则,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成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规范。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改所倡导的理想课堂,应该既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又体现教师对课堂的有效控制。真正做到“民主”与“秩序”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