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

时间:2021-04-22 09:15:3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是我们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证。语文教学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以使年轻一代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这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让传统文化像春雨一样渗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
        一、在古诗文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了我们民族太多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作为语文老师,要把古诗文作为塑造学生的优秀素材,最大限度地弘扬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诗词教学中,注意整合吟咏自然山水的篇章,教会学生审美,在优美的文字与意境中吸取文化精髓。  
        1.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再现诗词画面,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绘出一幅“游子羁旅图”,单凭想象,对于多数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如果借用多媒体就能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一幅鲜活的古代生活画面,从而理解诗歌是意象和意境的浓缩和升华。这样不仅理解了这首诗,还能触类旁通,比如在描写花树时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看到柳树时,吟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心情畅快时,感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些形象性的体验,既让学生们感受到古典诗词的诗境之美,又能把传统的内容与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近古诗文,走进传统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淀传统文化,吸收经典营养。
        如每天课前五分钟的诗朗诵展示,一个学期,人人有展示的机会,人人有参与的意识,同时又是一种积累;每学期一次诗文朗诵比赛;每学期一册诗文成果展(摘录笔记、分类搜集、诗词鉴赏、背诵心得等)。  
        3.精心组织文言文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李白的“直挂云帆济沧海”、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廉者的“不受嗟来之食”……这些优美的篇章里,我们看到了一颗颗赤子之心,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而这些需要我们教师及时抓住文本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契机,触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传承。 
        文言文教学中,民族文化的精髓并非都是学生能自行体会到的,教师要利用文本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抓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探究,课后总结延伸等环节,让学生完成文本材料的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深层理解的过程。

        诸葛亮的“智”是每个学生都知道的,但他的高尚情操却并不为所有人赞同,对这方面的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下面以《出师表》教学为例,谈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完成这一过程。 
         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教学前,安排学生小组合作,了解诸葛亮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生活经历,历史上对诸葛亮功过是非的评价。让学生对文本人物有基本的了解。小组合作的形式既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又使学生的认知面尽可能扩大。为课堂上对文本内容的讨论探究打下了基础。        课堂学习探究整体把握:在每个学生都对文本人物诸葛亮的基本情况有了较为全面了解之后,课堂的学习探究就显现出参与的广度、深度和独特的角度。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就能克服文言语言障碍,追问诸葛亮之所以对刘禅提出三大建议的原因,从而体会到诸葛亮对于刘备、对于蜀国的一片忠心。 
        课后总结延伸深层理解:三国之中,蜀国最弱;三国风云人物,诸葛亮最名垂千古。是什么原因使诸葛亮坚持留在蜀国,帮助昏庸的后主“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呢?刘备又为什么有“白帝城托孤”呢?此时,让学生以刘备的口吻写一篇托孤辞,让学生通过写作进一步把握人物高尚的`精神境界:欲报知遇之恩有感恩之德;定要兴复汉室有慨然大志;尽力辅佐后主刘禅有以国家利益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精神。 
        以上三个环节,相信能让学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与作文教学中凸显传统文化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现任课本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还是校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可以看作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升华,都是我们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阵地,同时也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以实际行动传播传统文化,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一年一度对学生开展的“感恩”主题活动,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其良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还可以与其他教研组联合开展讲座、竞赛等多形式的活动,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如书画比赛,影展,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营造浓厚的人文教育氛围,让师生在审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走进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文道德素养。  
        三、在课堂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角度学习传统文化,积累知识,提高素养。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着将传统文化中的多种形式引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