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感化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新解

时间:2021-04-22 10:24:2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析情感化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新解

  论文关键词: 高等院校 情感化外语教学 理论依据 主要途径 遵循原则

  论文摘 要: 本文从情感及情感化外语教学入手,通过对情感外语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途径、遵循原则等几个方面阐述,旨在论述情感化外语教学在我国高等院校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情感化外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认为,情感对人的活动具有驱动作用,生物的内驱力只有经过情感的放大才能具有动机作用。情感本身可以在没有生物内驱力的情况下对人的活动起驱动作用。有些学生对某一问题或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和不懈追求,就是在兴趣和好奇等情感体验下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内容的内在力量、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教师个人的情感感染力,往往是吸引学生有效注意、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启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最佳手段。外语学习既是一种行为参与,又是一种情感心理体验。教与学不单是一个从知识到知识的单纯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并且认知的效果常常取决于情感的变化。外语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需要积极情感的指引和维持。教师应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氛围,设法使学生享受积极的情感体验,变苦学为乐学,教与学才可能具有持久的高效率。
  二、情感化外语教学的主要途径
  1.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情感交流的主阵地。第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第二,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营造教与学之间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2.课余外语活动的适当开展能进一步增进师生的相互了解和情感交流。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开展有趣的外语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如,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介绍一些外语阅读材料或者教一些外文歌曲、诗歌和散文。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到外语语言的美感,提高了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更主要的是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3.作业批改是教师对学生认知目标审阅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进行纸上情感交流的一个过程。要改变传统的作业批改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在后面写上个不冷不热的Good或机械地打上A、B、C和日期。我认为,应该在作业批改中注入更多的人情味,如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善意的玩笑或者画一张简笔画等,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要以为简笔画是小学或初高中教师的专利,紧张而有些枯燥的大学生活更需要适时地轻松一下。当学生紧张的神经被你这种善意的玩笑触动时,师生之间的距离就逐渐缩短了,学生会觉得你与他们很近,而且有共同语言。这种亲切的情感毫无疑问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

浅析情感化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新解


  三、情感化外语教学需遵循的原则
  1.平等性原则。在情感化外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遵循师生平等性原则。想学生之所想,走近学生,才会更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更了解影响他学习的方方面面,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现代化教育呼唤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才有可能进行顺利的情感交流,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2.主体性原则。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在情感交流过程中,同样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情感体验的主体者应该是学生,情感交流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因为教师的情感因素只有对学生产生感染作用时,才会对教学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
  3.欣赏性原则。情感因素分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才会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列宁说:“人类在研究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阻碍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如成就感、自信心等。唤起学生积极情感的.前提就是教师要欣赏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学生,不管学生的成绩是好是坏,做教师的应该努力挖掘连学生自己都可能不知道的闪光点,增强他的自信心,引发成就感。在教师欣赏的目光中,学生会更加健康地成长。
  四、情感化外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情感化外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教师应具有炽热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也来自对学生的热爱。教师要用这种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表露出对教学及本专业的情感,表露出对学生的关注和欣赏,以自己对专业对学生的真挚情感来感染学生。第三,外语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引起学生喜欢、羡慕等积极情感,进而产生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欲望。第四,情感化外语教学要求外语教师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只有工作热情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不足以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当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学效果不断增强。
  综上所述,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起他们的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所以,要对情感化外语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学校里的学习都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情感交流是心灵接触的桥梁,在高等院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与学生的积极情感交流,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也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外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