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

时间:2021-04-22 10:23:4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

摘要:本文在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初中生的特点,以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为载体,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这一问题,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激发情感 培养情感 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个人需要的体验,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包括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我国文化传统和汉语的特性使语文有着它特殊的人文内涵,严格意义上讲,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学”。这种以人自身的体验与感受所构筑的学科,必然不可避免地充斥着人类无尽的情感。强调人文精神,重视人的情感,这是新课标的指向所在。在语文教学,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以课堂为主舞台,通过教师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培养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道德情操;或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明辨善恶的能力等积极情感。它的载体大致包括三个方面:1、教材的情感;2、教师的情感;3、学生的情感。
        第一、利用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
        文章是人情感的流露。刘在《文心雕龙》中说:“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即所谓有感而发。白居易讲得更明确,认为写文作诗要做到“声情俱美”、“情文并茂”,并强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文章都是“有情物”,是“文”与“情”的和谐统一。教材中的范文无不包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文情统一”的原则,充分利用文章自身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发与培养。
        1、走进教材,发挥作品的情感熏陶感染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走进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体现的优秀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品味诗词字里行间的韵味,感受语言潜含的情感。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学生欣赏领略山清水碧的壮丽美景;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验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宏伟抱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博大胸襟;杜甫《石壕吏》中“独与老翁别”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冰心的《纸船》中透出的生动细腻的念母情怀……,这些都能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深深的震撼。作者的思想境界、人文情操渐渐内化为学生的情操境界,启发学生思考,涵养学生情感,提高学生修养。
        2、钻研教材,抓住情感的触发点激发学生情感。
        初中语文教材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起着启蒙学生精神良知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十分注意把课文中那些富含情感的语句找出来,深入悟读,让学生体情揣意,发挥想象,感悟作品的人文价值,体验人类的情感因素,从而获得更高和更强烈的审美和情感。例如,著名诗人藏克家的《有的人》一诗中有这样几句话:“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几句话写两种不同阶级的人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其中“骑”和“俯”这两个动词用的十分生动、形象、准确。“骑”这个典型动作再加上“我多伟大”这个典型语言,二者连结起来,就非常形象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这个典型动作再加上“给人民当牛马”这个贴切的比喻,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两种人对人民态度不同,而人民对这两种人的态度也很鲜明,一个“摔垮”一个“记住”。通过对比研析,学生内心的情感自然被触发起来,是非自明: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将永远值得并得到尊重,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将是遗臭万年。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诵读教材,利用作品的怡情作用形成学生情感。
        叶圣陶说:“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领会什么是美。”这“美”包括了社会人生的美,自然山川的美以及艺术形象的美等等诸多种积极情感。作品的怡情作用是在诵读中体现出来的。诵读时要让学生通过语势的缓急、语调的抑扬、语气的强弱、停顿的长短等方面的变化,掌握适当的诵读技巧,准确充分地表情达意。如教《春》一文,首先让学生粗读课文,理清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然后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描写春天的五个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读前四幅图时可用轻柔、舒缓的语气,读出对春的喜爱之情;读第五幅图时,则要加重语气,读出春给人希望和力量。这样,学生以读入情,以读入境,以读会心,在多次有效的诵读中,感觉到江南春天的温柔,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教材中的《安塞腰鼓》、《山中访友》、《济南的冬天》等课文,都很适合反复诵读。
        4、开放教材,通过认知激发培养学生情感。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呈现出更大的开放性和多元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进了语文课堂。学生在教材中获得社会、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会激发起学生的某些情感。心理学家认为,认知与情感在认识过程中,同时存在,没有超出认知以外神秘的情感,更没有不带情感的认知。教材《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奇妙的克隆》、《喂—出来》等,同学们通过对它们的认识、了解的同时,更激发起自己的情感。在人类破坏植被、大肆捕杀野生动物、砍伐珍稀植物的同时,人类还在改造些动植物,如家畜、水果、树木等,未被选中的物品日益稀少,甚至灭绝。还有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这难道不是人类在灭绝自己的朋友,自己破坏自己的生存空间吗?自己毁灭自己,这才是人类最大的悲哀。以此唤起学生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
        第二、利用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