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且缓行-如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思考

时间:2023-03-07 19:15:4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陌上花开,且缓行-如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思考

[摘要] 从教师教学实践中,找出弊端,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关键词] 情境,兴趣,习惯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高效的、师生有效合作的课堂。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发现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就越低。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有的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只是应付着学语文,从不积极的思考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还有的学生投机取巧,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因此大搞题海战术,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这样的教学,明显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那么,如何改变现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有效的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呢?
        一、从教师入手,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
  1、在课堂上创设合适的情境。
        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诗歌鉴赏课时,先从分析《月满西楼》,《但愿人长久》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又如,讲解文言文《鸿门宴》、《项羽之死》的人物形象时,我找到相关的影视资料,给学生以视觉刺激,从直观上认识书中的人物形象,再结合课文,分析其外貌与性格的关联。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如果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以逐渐消除,进而走向积极的状态,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
  2、避免课堂活动空洞热闹。
        在新课程实施中,有许多教师把关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理念片面地理解成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和活跃。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这些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虽然使语文课堂看起来生机盎然,但是实际上学生在热闹的课堂中收效甚微。
        这是一种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的课堂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其中的“一员”,导致讨论交流的泛滥化、肤浅化。事实上,这种“牧羊式”教学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使得语文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交往,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难以得到纠正和发展。
  因此,教师要适当的进行类似的活动,在实行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控制和把握课堂气氛,要作一个通观全局的指挥官,让学生真正从中受益,掌握和语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语文课堂,拂去繁华,回归本真,显得越来越有必要。
  3、既重视人文精神又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钱梦龙老师说:“语文教学,应该是因问悟道,因道悟文,最后求得文道统一。”我想,就语文教学而言,因道悟文相比因文悟道更为关键。那么,是不是“文”就可以忽略了?观摩老师们的课,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教师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楚,就跨过课文做了许多引申和发挥,做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在教师心理有这样一些想法:讲“双基”是不是违背了新课程的要求?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是就附和新课改的要求了?我认为,轻了文本的解读,轻了必要的双基,这只能让学了十几年语文的学生,最后连基本的语言关都过不了。果真那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成了水中月,镜中花了吗?
  4、正确使用多媒体。 
        随着各学校多媒体硬件设施的增多,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在许多语文课上,幻灯片、动画取代了学生的朗读、分析、理解,让学生失去了仔细品味课文语言文字的时间与精力。表面上看,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只记得看过的动画和电影了。
  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为中心,而不是相反。脱离了语言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功能。二、从学生入手,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1、纠正学生对语文认识的偏差。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嫌麻烦是学不好语文的。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讲、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成绩了,他们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作为教师,要经常把这些观点灌输给学生,如果有条件,教师要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这就要求师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多接触社会生活。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
        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我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名高中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语文水平。
  那么,教师要培养学生哪些好的习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其一,科学的记忆习惯。
  掌握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教师的测验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要告诉学生,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
  其二,广泛的读书习惯。
  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名著和伟人传记,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古人说“文以载道”,一点不为过。伟人有很强的感染力、教育力,当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看看那些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就的人,他们读的书,或者受某一个人的影响,都是从一些小事中来。欲成大事,必先做好小事。
  其三,勤奋的写作习惯。
  很多学生背诵了不少名人名言,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巧妇有米不会“炊”。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平常动手写作的习惯。现在的学生连写日记都认为是苦差事,更不用说写800字的作文了。可是,考试卷子却铁面无私,作文是必须写的。没有“台下十年功”,哪来“台上一分钟”啊!因此教师要在平时就要求学生写小作文,200字、400字直到800字,这样逐渐积累,学生自然就储备了许多材料,写多了就不愁写不出来了。
        一言而敝之,只有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一起入手,才能有效提高高中语文的学习效率。
  语文教学,系统而又散乱,集中而又分散,需要在不断品味,感悟中加以提高,语文学习,是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共同的提高,哪一方面,都决定了语文不会有速成的特点。
        陌上花开,缓缓而行。 

【陌上花开,且缓行-如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思考】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07-29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08-08

论职高生如何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论文04-12

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学习效率05-02

激发兴趣 提高英语学习效率05-28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08-22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探究05-11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10-21

实行自主性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