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时间:2022-04-08 11:41:3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精选6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精选6篇)

  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1

  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深入地了解和钻研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显性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核心,在教学中,始终紧扣“转化”这根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应把隐含在知识中的转化思想加以揭示和渗透,让学生明确转化思想的作用,体会运用转化思想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整体把握,注意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转化思想

  数学知识中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都是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发现、发掘教材中蕴含的转化思想。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系统的梳理,在理清知识网络的同时系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各阶段、各章节中的分布,例如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加法与减法的转化、乘法与除法的转化,分数与小数的转化,除法、分数与比的转化,二维空间(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三维空间(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二维与三维空间之间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等等。这样才能结合双基的教学,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逐步培养他们初步地掌握相关的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数学教学论告诉我们,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的载体,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要注意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把隐藏于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揭示出来,使之明朗化,这样才能通过知识传授过程达到思想方法教学之目的。因此一节课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考虑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老师都应有一个精心的设计和具体的要求。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可以设计如下相关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初步理解化归思想,掌握方法,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探索途径,在教学中灵活应用转化思想

  教学实践经验证明,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转化思想,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其关键在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探求相应的途径和方法,科学地归纳整理,不断加以完善。

  任何客观事物都具有特殊和一般两方面的属性,特殊性既寓于一般性之中,又从某些方面反映着一般性。

  运用转化思想,既可以实现一般向特殊转化,使需求解的具有一般性的问题转化为特殊形式来解决;也可以运用特殊向一般的转化,通过解决一般性问题而使得特殊问题得到解决。如,低年级数学中关于数的性质、简单四则运算法则等规律性知识的教学,常常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把问题转化为特殊的、个别的应用题或图形、算式研究,通过观察、计算、分析、比较,然后归纳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而关于图形认识的教学,一般都是通过对具体的、个别的图形的分析和研究而归纳出图形共同的本质属性。 整体与局部的转化是转化思想常见的形式之一。运用分解与组合的方法,可以将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问题来求解,这些解的组合便是原问题的解;也可以将原问题的局部或某些因数适当变换,转化为新问题来求解。这两种变换的目的都是用分解实现转化的。有时把待求解的数学问题与其他问题结合在一起作综合研究,或通过范围更广泛的问题的求解,以实现原问题的解决,这样的变换就是运用组合实现转化。分解与组合都是使所研究问题的关系或结构发生变换,以创设实现转化的条件。

  人的认识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运用高级向低级转化的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解方程所运用的消元、降次以及解决空间问题的降维等方法,都是高级向低级转化的方法。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也广泛运用了这种转化形式,使问题得到简化。如“乘法口诀”的教学,要根据乘法的意义,把乘法转化为相同加数求和,从而编出口诀。

  三、丰富体验,引导学生自觉应用转化思想

  通过平时的教学渗透,可以说学生对转化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认识是比较肤浅。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应用转化思想学习数学的优势,才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转化思想,并且有意识、自觉地加以应用,在其头脑中得以生根开花。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后,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并加深体会、运用转化思想,我及时设计了这样几道题:①2的4倍是多少?②6的8倍是多少?③4的1倍是多少?④9米的5倍是多少米?⑤3元的7倍是多少元?先请学生说说这些都是我们刚刚学到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知识,再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是如何学习新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进一步使学生明确: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时,可以转化为已有的知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即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会转化思想。最后启发引导学生用刚学的思想方法,解决上面五道题,增强了学生运用转化思想的意识,培养了自觉灵活运用转化思想的好品质。

  正如著名的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所云:“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许多人通过它而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转化思想及其它数学思想,把握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机会,增强学生主动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2

  小学是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的开始阶段,但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需要从最为基础的运算开始学习。因为最基础的知识点一般趣味性也较低,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数学教师应该发散自己的思维,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简化基础知识的难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学情境的设置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之一,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分析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和发展。小学数学知识点是深入学习数学的基础内容,也是最重要的内容。计算能力、解应用题能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正是因为小学数学知识点和生活实际相关联,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在讲解知识点时,搭配各种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入口,逐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情境设置的重要条件。笔者主要从这两方面出发,提出具体的方案来促进情境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精心设置课堂导入,完善教学内容

  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时间控制在四十分钟,对于小学生而言,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既可能是漫长的,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关键在于数学教师的组织安排。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自然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感,而有趣的教学方式则会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开始的导入部分,精心设置课堂导入的内容,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或者是回顾上节课中知识点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第一种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将问题的内容设置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并且先以故事或者交谈的形式进行陈述,然后在最后顺着叙述的内容引出题目,启发学生思考,逐步将学生的思路引向本节课的知识点上。第二种以回顾上节课中知识点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这种方式对数学教师而言操作较为简单。教师可以点名几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公式的默写,例如在上节课中,数学教师教授学生乘法口诀表的背诵和应用,那么数学教师可以让三位学生分别到讲台上默写以1、2开头的公式、以3、4、5开头的公式以及6、7、8、9开头的公式。课堂导入结束之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得到充分的开发,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地展开情境的设置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增加课堂和课后的交流,建立友好关系

  数学教师在打造情境的过程中,会涉及与学生的语言交流以及肢体交流。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指挥学生进入到自己设置的情境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来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交流,第一种也就实施起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课堂互动。数学教师既可以通过组织游戏的方式来和学生进行互动,也可以通过肢体眼神的交流来实现互动。第二种方式是和学生进行课后的交流,谈话。数学教师可以在学期的开始制定一张计划表,每周选择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以及学习指导。这样在半学期内可以循环地进行多次沟通。单个人进行沟通可以提高沟通的效率,学生也会认真对待数学教师的问题,对数学教师产生信赖感。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在师生关系友好的状态下,数学教师可以高效地指挥学生完成指定的动作或者思考,很快进入到情境之中,提高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三、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设置精彩的情境环境

  数学教师需要通过改变外界的环境来营造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切身地体会到数字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教师可以讲述身边实际发生的事情来引发学生思考,也可以虚构一些故事,让故事情节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来活跃课堂氛围,构造符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情境。例如,当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加减法运算时,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暑假旅游的故事,将车票或者是景点门票价格设为题目的核心,将学生带入到暑假的情境之中,一边想象情境,一边计算情境中发生的数学关系。

  四、巧用多媒体设备,营造有趣的情境

  多媒体的功能多种多样,在数学教师进行情境设置的环节中,部分功能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但前提是数学教师需要对计算机的运用有着最基础的掌握,可以灵活地操作多媒体。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完成上述的任务,例如讲故事的任务,设计课堂导入的任务等。当然,数学教师务必要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合理挖掘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情境的其他作用。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视频功能来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播放动态的图片,或者是播放短小的视频来介绍一些生活问题,结合生活中人们的日常活动,来促进学生对数学关系以及数学公式的理解。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采用情境教学模式之前,数学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开阔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有效地融入教师所打造的教学情境之中。学生和教师的友好关系也是本文分析的重点,只有学生对数学教师产生认可和信赖感,才能更好地服从数学教师的指令,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情境,最终跟着教师的节奏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教师的教学灵感是源源不断的,在教师进行教学情境设置的同时,也会根据课堂的突发情况做出策略调整,从而不断衍生出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实现课堂情境的打造。

  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3

  概念图,是一种以一个节点代表具体知识点,用带有方向的线条连接表示相互关系的图形,将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用一种网络化的方式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概念图具有层次分明、概念明确、条理清晰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性记忆。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比较有限,这样的工具符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那么我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浅谈如何有效应用概念图。

  一、概念图在预习中的应用

  对于学生来说,为了在课堂上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常常会在课前进行预习,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缺乏预习的技巧,使得在这个环节中似乎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那么现在教师可以用概念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预习。就以“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这一章会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需要学生完成记忆。那么对于这些基础性的内容,教师则不需要在课堂上做过多的讲解,而让学生在课前来学习。于是教师可以将每个节点内容设计成为一个图形的相关知识,比如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将它们的相关性质与面积公式都列举一旁,随后再利用线条连接,搭建其中的关系,学生在课前可以有效地预习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不用再过多地强调了。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概念图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概念图在教学中的應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纷繁复杂,教师要进行教学的内容实在不少,如果单一地完成理论式灌输,很难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利用概念图则可以将知识有机连接,并且层次清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就以“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的教学为例,这一章要传授学生有关分数的知识,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时会感觉很茫然,教师要借助概念图提升学生的理解效率。教师将“分数”作为中间节点,以分数的基本知识作为分支发散出来,用箭头进行连接,比如“分数的概念”、“分数的性质”、“分数的运用”等知识点,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一网打尽,并且实现知识点的有效连接。同时在每个节点中,教师都将具体的实例补充在图圈内,实现直观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清晰地认识与理解知识点,实现理解性记忆,而不是过去的死记硬背,创造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概念图在解题中的应用

  知识学习了之后更重要的就是运用,要运用好各个知识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过去的实践中,学生学懂了知识,但是在用的时候就不知道从何用起了。这时,教师要运用概念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习题。就以“追击问题”为例,例如在五年级教学中,有这样一个追击问题:小明家距学校2000米,小红家距学校1600千米,小明步行速度为50m/min,小红步行速度为40m/min,小明八点从家里出发到学校,问小红应该几点从家里出发才能刚好与小明同时到达学校。在这道题中明显饶了几个弯,迷惑了学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梳理题干中的逻辑关系。教师先将“同时到达学校”定为概念图的核心节点,随后从题目中挖掘主干内容作为次要节点,再代入题目中梳理,找到逻辑关系用线条连接,于是很快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通过这样的方式,运用概念图从体感出发,梳理逻辑关系,更容易找到解题的关键,提高解题效率。

  四、概念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复习是重温知识、深入探究的过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对于学生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基于学生复习状况不佳的情况,教师也可以用概念图来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就以“应用题”的教学为例,这类题型主要考察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复习的效果更加重要。于是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张有效的应用题复习概念图,教师将核心节点定为“应用题”随后发散出“工程类”、“利润类”、“牛吃草类”、“追击类”作为次级节点,将应用题的题型做好具体的分类,并且将经典的例题镶嵌在这些节点的内容中,让学生实现知识点与例题的结合,促使学生归纳总结解题的模型,提高复习的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复习概念图,有利于学生在课后加深与巩固,提升复习效果。

  五、概念图在探究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因为缺乏条理而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则可以实现绘制好概念图,让学生按照概念图的指示完成探究学习。就以“立方体的体积”的教学为例,这一节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求立方体体积的方法。于是教师可以将“立方体体积”作为核心节点,随后散发的次级节点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学生按照这样的联系利用教材进行探究,深入挖掘其中的内容。随后,学生将自主探究的成果补充在节点图中,将内容进行完善。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规律地进行探究,通过自主探究再来完善概念图,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利用这样的方式,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是认识知识构建数学思维的过程,机械的学习方式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而利用概念图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性记忆,更好地培养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并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概念图相比其他学习工具体现更强的运用优势。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概念图重大的运用优势,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地应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翟明花.概念图在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2):68-68,69.

  [2]崔灵灵.概念图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圆”概念的教学为例[D].河南大学,2014.(09).

  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4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运用是帮助学生准确、完整、灵活掌握和运用概念的有效手段;运用教具演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运用学具,加强操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教具直观教学,能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自制教具模型,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就是好玩、好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用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发展,而要给学生独立的空间和时间,做到不仅重视知识教学,还要重视能力培养。学生刚开始学习小学数学的时候对一些基础知识没有任何了解,所以难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茫然、无法理解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学具进行教学。学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课堂动手的机会,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堂,让学生通过学具更加透彻地了解了知识。

  一、运用学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堂上津津有味地讲解,学生就负责认真听讲,但是小学生的特点就是不喜欢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他们也想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学具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工具,学具的运用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了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跟上老师的步伐,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学具进行学习就好像在课堂上让学生做游戏一样,所以说学具这一教学工具一定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拼组》这个新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些纸片和剪刀。纸片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圆形,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用纸片做出自己想做的东西,这样学生一听说要动手做小东西肯定会很感兴趣。然后再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折叠、剪纸等步骤将纸片做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如果教学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圆纸片转变成正方形。这样在数学学习的时候学生就会抱着轻松、快乐的心理去学习,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喜欢上数学课堂和数学的学习。另外,在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这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都是很重要的。

  二、运用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小学生对数学并没有任何的了解,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对教材上的某些知识感到很抽象,不容易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是抽象的,但是学具却是形象的,教师可以利用学具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可以看到、摸到的直观、形象的事物,这样小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例如,在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时候,数字是小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在教学的时候如果只是给学生说1、2等数字,学生一定会不知道这些数字到底代表什么,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学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明白数字代表的含义。在数字认识和加减法学习的时候,小木棒是一种很好的学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小木棒的数量认识数字,又可以通过增加小木棒或是减少小木棒的形式让学生清晰地明白数字之间加减法的本质。小学阶段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一切对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抽象会让学生不知所措,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知识、看到知识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学具,让学具成为学生学习中最好的工具。

  三、运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对数学难题,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学具,让学生独立地去探究数学知识,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探索和创新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就会慢慢地发散,而且在通过学具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会更透彻,就会产生更多的想法,同时在数学问题上就会有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形式发现两种图形的不同,相信每一位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学生独立探索的过程就是通过学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通过实物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探索出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想象力强、抽象感差等特点可以看出运用学具进行数学教学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发现教材中和学具的联系点,然后在教学的时候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地运用学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投入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5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教育改革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过程的体验。数学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般选择忽视,或者只是轻描淡写的提过,并没有动手实践的环节。例如有的数学老师在讲对称时,只是让学生看几幅对称的图片,不到两分钟就讲对称与对称轴了,没有让小学生自己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的具体操作,没有交流与沟通思考的过程,这样学生只是学会了结论,对于自学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2.情境创设形式化,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些数学老师的创设情境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合理的设计情境,觉得情境可有可无,只是一句带过,甚至只是形象加习题,例如,老师说,同学们,今天熊大和我们一起上课,大家开心吗,正当学生兴趣高昂的准备听课时,老师展出的却是熊大头像加上节的复习知识,熊大的头像加今天的知识,整节课就是每张ppt上有个熊大的头像,这样不仅不会提起学生的兴趣,还会让学生觉得厌倦、乏味,学习的热情也会被打消。

  3.不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有的老师在讲案例或情境图时,直接告诉学生应该从哪个方面思考,这样学生得到的信息基本是一致的,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没有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课模式。老师应该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

  4.不注重合作学习。一些老师觉得合作学习浪费时间而且课堂秩序会打乱,合作学习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因此很少实施合作学习,或者只是在下课以前简略的提一下,让学生自己下课分组自己交流,下次上课也没有提及,学生下课根本不去实施,合做学习并没有得到实施,有些数学老师即使在课上进行合作学习,也没有很好的计划和研究,只是随性看时间还多,就进行一次,没有明确的分组与分工要求,提出合作题目之后就不管了,只在最后让学生回答结果,这样,一些学生为了偷懒或者学习不好,在合作学习中什么也没干,只是看着,享受小组成果,也没有过程记录,一般一个小组只是组长在忙碌,没有合作没有交流,老师在活动中没有巡视和维持秩序,学生把活动作为自己玩的时间,活动中一些问题老师也没有发现,更加没有结束之后的反思与总结,这样的合作学习除了浪费时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例如,在分一分环节中,学生用木棒分一分、看一看结果除了组长,其他的学生都在东张西望,还有学生一直盯着老师看,白白浪费时间。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生本教育提倡自主探索。生本理念下学生是在“做”数学,学生听见的、看见的一会就忘了,只有做到了,才会理解了,才会记住了,才会应用。看似浪费时间的实践事实上比讲了很多遍仍然记不住的效率要高。自主探索下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总结看到的、想到的,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讲长方体时,在上节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任务,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有哪些性质,在我们身边那些是长方体,在上课前,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成果,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长方体两个对立的面的面积一样,有的说我们的教室是长方体,有的说黑板是长方体,马上有学生反对说黑板是长方形。这样,小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对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在学习中总结的问题,在上课听讲时,更有侧重点,老师通过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了解,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以深入的讲解,对于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可以简略带过,这样,并没有因为课堂交流而浪费时间,反而对于效率得到提高。

  2.生本教育提倡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学习比较快,对于枯燥的知识不爱学习,一些数学不好的学生都反映数学很无聊,没意思,提高学生兴趣,首先,对于情境的设计要合理,要有吸引力。情境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生活化,不要让学生觉得数学是编写的,例如某老师在教学生“第几”时,设计的教学情境是动物赛跑,结果是小鸡第一,小狗第二,小猫第一,马上会有学生说,小狗跑的比小鸡快,虽然这是虚拟的情景,但最好还是实际的,否则,不了解的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学到虚假的知识。老师要在课下多与学生交流,搜集学生感兴趣的点,尽量在情景的设计上与学生的兴趣相关。另外,小学的年龄跨度比较大,老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六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的兴趣点是不一样的。

  3.生本教育理念提倡拓展学生思维。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开拓学生思维,不要束缚其想象力,在讲解知识、进行提问时,尽量不要设定许多规矩,要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多角度解析,即使错的也有收获。例如,在讲梯形面积公式时,不要告诉学生可以补形,或分割,一旦告诉他们“补”“、割”,就固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说:这个四边形我们没学过,谁有办法可以求出它的面积吗”,这样学生在没有边界的范围内发挥想象力来求面积,无论是否可以得出答案,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发散,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4.生本教育注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交往能力,培养创新、竞争意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合作学习时,数学老师要注意把合作学习作为一件正式的课堂教学来进行,在课前做好计划,明确没组的人数及活动时间等等,在进行中进行巡视,及时观察活动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要求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尽量让每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可见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教学。

  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6

  电子书包是一种专门为学生开发的,学习课堂知识的软件,目前电子书包具有教室控制系统、测评系统、云端书柜系统、家庭联络簿平台这四项功能。简单地说,它就是一套应用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系统。

  一、应用电子书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数学概念,小学生有时很难迅速理解教师讲授的数学概念,这是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不能迅速理解抽象概念。数学教师可应用电子书包的直观性引导学生快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分一分》这节课为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里,数学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分类的要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要根据颜色、形状、功能给事物分类。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需要为学生准备大量的教学器具。无论应用以上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会花费很多教学时间,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电子书包学习,电子书包中的多媒体技术就会成为教学“道具”。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打开电子书包某个章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页,学生在这一页中能看到各种颜色的道具,于是理解了尝试用颜色分类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看下一页,下一页有各种形状的道具,于是学生理解了按形状分类的问题当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入综合学习的章节,这一章节中有一个模拟的真人房间,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房间中有哪些事物,应用哪种分类的方法最为妥当。小学数学一些知识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过于深奥,学生有时不能迅速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打开电子书包,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光效果、动画效果,它能用最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二、应用电子书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数学习题

  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会用做数学习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绝大多数的学生不爱做习题,他们会用消极的态度对待习题,这是数学教师教学的一个障碍。应用电子书包,教师就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做习题。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做两、三位数的加法为例,教师需要学生做海量的计算题以培养数学直觉性,让学生遇到不太复杂的加法运算时能迅速用心算解决数学问题,而不必借笔算解决数学问题。部分学生对这种作业有着强烈的排斥感,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计算技巧,为什么还要反复做习题。学生排斥做数学题,便不能通过持续练习训练出数学直觉。在遇到学生不愿意做数学习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打开电子书包。电子书包中有非常有趣的教学小游戏,比如有一款游戏叫“撒钱”,这款游戏是在一段时间内,屏幕会出现大量不同形状的“钱”,学生必须在“钱”落下以前点击形状相同的“钱币”数额,然后点击正确的计算结果。学生计算正确的数值越多,“捡”到的钱币就越多。比如,当天空出现35、47、84、95这几个方形的数字时,学生可优先选择95+84=179、35+47=82这两种计算方案,或者选择其他的计算方案。如果钱币撒下来直至落下,学生都没有点击,或者学生点击了但是没有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就等于学生没有“捡”到钱。学生找到最优的计算方案是最多的“钱币”,以便能够顺利完成游戏任务。这款游戏可重复玩,数字随机,有分数奖励。学生应用这款软件做数学题时,就像玩游戏一样开心,不会觉得做数学题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电子书包中有各类趣味习题,在学生不愿意做数学作业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电子书包做趣味习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应用电子书包引导学生主动拓展数学文化

  数学知识在形成过程中,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时时刻刻给予人们启示,它们是现代数学知识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有时难以完整地为学生讲述数学史,为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调用电子书包中的数学资料了解数学史。以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讲解圆周率的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难以为学生讲述圆周率在中国天文计算中的应用、张衡及刘徽等科学家对圆周率的认知、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过程,更难以详述圆周率在现代美术中的应用、对现代数学知识的启示。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电子书包中的资料来认知。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圆周率与连分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中存在的艺术美、逻辑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弱,教师如果引导学生看数学资料,需为学生选择图形较多、文字浅显生动的资料,要结合数学习题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数学资料,一边思考数学问题。比如,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圆周率的资料后,可让学生思考数学习题:现在有一个长32cm、宽20cm的长方形纸片,请问最多可用这张纸片剪出几张半径是2cm的圆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教师结合数学题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文化资料,可让学生自我检测自主学习成果。

【谈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

简谈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7-15

陶行知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9-01

金融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6-17

谈项目教学法在PLC课程中的应用论文07-15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电教多媒体的作用论文06-07

老子哲学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论文08-22

想象力在小学教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7-15

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8-06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研究论文02-01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互动教学的应用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