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比较分析

时间:2020-10-25 15:10:4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比较分析

  摘 要:通过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教学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比较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 本科教育 中职教育 培养目标

  国家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文件进一步明确地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规定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010年8月,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纲要深刻指出,教育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其中也简明扼要地指出了中职、高职、本科等不同层次教育的培养目标。

  那么,怎样才能全面落实国家有关文件和纲要精神,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准确把握“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科学定位。

  本文拟通过对高职与本科、高职与中职不同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来了解国家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从而为准确理解“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涵义创造一个认识上的前提。

  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

  国家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明确规定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这种规范,应该是与高等教育(主要指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比较中做出来的。

  那么国家对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如何规定的呢?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由此可见,高职教育与高教中的本科教育其联系都是高等教育,都要求学生具有高素质,受到高等教育所给予的高教文化的熏陶。其区别,一是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上,本科要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课程设置的系统性,高职只要求够用;二是在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上,本科要求学生具备专业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高职要求学生具备专门的技术和技能;本科还承担着向研究院所输送研究性人才,从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而高职则以就业为导向,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直接就业为目标。

  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

  国家教育部2000年3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其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纲要则指出,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指出:“要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撑和人才贡献。”与高职比较,其要求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职业教育,都是为一线培养人才,都应具有高素质。

  而其区别,第一在于一个属于中等教育,一个属于高等教育,表现在文化教育方面,其基础知识,中职教育只要求达到或接近中学(高中)阶段水平即可,高职则应达到大学(实为原大专阶段)水平。第二,中职培养劳动者和初级技能人才,属人人都应接受的教育,承担着为国家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使命;而高职培养的是专门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目前只能做到部分人接受教育,它为国家承担的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技能人才的工作任务。

  问题在于,目前全国许多地市级的高职院校多属由几所中专(技工)学校联合组建而成。

  据笔者了解,这些院校在近年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常常被专家发现并严肃指出的就是:“你们的课堂不像大学,有中专的痕迹。你们从中职(专)升到高职,你们认为高职其高应体现在哪里?其高应高到何处?”本人认为,高职较之于中职,其高首先表现在高职为高等教育,属大学教育,生源为高中毕业生,由此出发我们的课堂特别是文化基础课教学延用过去中等学校上课的那一套不生动、不精彩,不能吸引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仍然局限在照本宣科,没有旁征博引,缺乏广度,没有剖析挖掘,缺乏深度。其高还表现在高职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更要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使其具备培养技能人才的条件,达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要求,并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一半教学课时投放在实践教学上。      三、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理解与教学程度的正确把握

  高职的“高”高到何处才是合适的呢?它比中职高,却不能高到本科,这里主要是指其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教学量上的一个规定,有一个大家比较认可的表述,叫“够用”。那么,什么叫“够用”?这个“够用”是否指所有课程?我认为,这个“够用”并非指所有课程。为什么呢?

  因为,在高职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中,一般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新的课程改革以来有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提法,与前面的模块相对应有“基本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素质拓展模块”等。其中公共课应该以“会用”为标度,专业基础课应该以“够用”为节度,专业技能课应该以“实用”为量度,选修课应该以“有用”为适度。

  本人把公共课拿“会用”来表述,其用意就在于公共课中,特别是其中的思政课和大学语文等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讲究理实结合、知行统一,能不能或者会不会把所学知识和理论运用于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它是指导人一生的东西,所谓“高职给技能,高教给文化”中的“给文化”,应该主要是指课程体系中的这部分课程。这部分课程在许多高职院校大概占到总课时的20%左右,即每个教学日均课时为一节课,这应该是最低的基本的不能再减少的课时了,否则将难以保证学生获得必要的人文教养。“因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一方面强调高技能,一方面强调高素质,前者主要靠专业技能教育来达成,后者主要靠人文素质教育来实现,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文素质教育可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当。”①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对于专业基础课,本人用了“够用”来表述,是因为这部分课程,我们所选用的教材相当一些仍然讲究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致使教科书内容过多,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占时量较大,跟国家对高职教育在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合,所以必须对内容进行压缩与精减,应该围绕专业和技能需要,达到“够用”作为规则要求即可。之所以对专业技能课用“实用”为量度,是因为技能课的重点在操作,在动手能力的训练,在努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上,所以必须突出一个“实”字。减少其课内课,加强其实践教学环节十分必要,这才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现在讲课程改革,讲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安排,有人误以为只要对那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减少其课时就行了,其实减少课时的主要对象包括专业基础课中那些过深过繁的学科知识内容,特别是专业课中课内的理论课教学。要把节省出来的课时投放到实践教学中来,这样才能保证达到国家对实践教学课总课时不低于所有课程的50%的要求。

  对于选修课,即所谓拓展课,笔者认为把素质拓展与技能拓展相结合方为最好。因为只有选择那些既适合对学生综合素质能进行有效补偿,又能够对学生职位甚或岗位群核心职业能力成长确有促进作用,从而达到能使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爱好得到有差异的发展,这不但能更好地落实胡锦涛对大学生所号召的“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②的殷切期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千万不可为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模块要求齐全其形式上的需要而设置选修课,也不可因为自己院校有什么样的师资而开设所谓的选修课,应该严格以对学生“有用”为原则。

  正如纲要强调的那样,我们的教育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恰恰就居于本科、高职、中职这三级层级分明的培养目标的中间环节上,它不仅满足了社会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并对国家整个教育体系发挥着上下关联的作用。对下的中职教育,它起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并为优秀中职生继续深造提供直接通道;而对上的本科教育却发挥着奠基和提供人才培养直接经验的作用。所以大力搞好高等职业教育,分析认识从而准确把握并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将对国家整个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①徐美燕 高职教学应多融入人文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6-6(10)。

  ②胡锦涛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1-4-6(3)。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比较分析】相关文章:

1.医患事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2.医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论文

3.孔子和柏拉图思想涵义比较分析论文

4.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教学分析论文

5.浅析云南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设计论文

6.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模式分析论文

7.刑事诉讼法与刑法比较分析

8.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探究

9.浅议医患事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