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的课堂

时间:2020-11-02 13:07:5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的课堂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我们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忽视了学生的成长需要,显得过于成人化、政治化和模式化。所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源于生活
        《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如一位教师在上《保护环境》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前采集自己所居住的地区周围不同地方的水,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有的是从池塘里采来的,有的是从小溪里采来的,有的是从长江里采来的,有的是从清江河里采来的,还有的是同学们画画后的颜料水……其中,有一个同学采来的水引起了同学们的特别注意——从药厂附近排水沟里采来的。大家看了看,发现黑黄黑黄的;大家用鼻子一闻,直捏着鼻子说:“太臭了!”这时,老师提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如果这样的水流到了池塘里会怎么样,流到了田里会怎么样,流到了长江里会怎么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这样,让学生带着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走进课堂,通过了解我们周围的水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进而从心底里真正意识到了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课堂贴近生活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引进了课程内容。如一位老师在教《有益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保护有益动物的典型事例,上课时就充分利用这些典型事例加以引导。一位同学讲道,宜都市的清江河,由于高坝洲水电站工程蓄水后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星岛湖库区”,这几年有成群的大雁到南方过冬飞临这里。河边有一位姓廖的夫妇,多次在晚上赶走打鸟的人,其先进事迹上了湖北电视台。同学们还列举了本地个别餐馆违法将有益动物列为招览客人的“特色菜”而被举报查处的例子。同学们听后大受教育,认识到在我们的身边,伤害有益动物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需要我们每个人尽到自己的责任。 
        三、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让课堂走向生活
        教育“回归生活”,吸引了学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发了生活的教育价值。但是,这还不是教育“回归生活”的全部意义。教育“回归生活”的课程意义还在于:要高于生活,要以未来的视角引领生活,要帮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实现尊重儿童和积极引导的统一。        我校有许多学生中午都是在学校吃午饭的,而老师们发现学生把家长给的午饭钱没有进行合理地购买午餐,不是买了一些没多大营养的零食吃了,就是买玩具花了。针对这种实际情况,一位教师在教学《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模拟消费的情境实践活动:请你用2元钱给自己设计一份经济合理的午餐。接着老师出示了部分商品的价格表,如盒饭1元、汽水0.5元……由于活动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大家顿时兴趣盎然。有的说:“我买两个面包1元钱,一根火腿肠0.5元,再买一瓶汽水0.5元,正好2元钱。”面对诱人的食品,孩子精打细算,买了2个面包和一根火腿肠,显然,填饱肚子是没有问题了,而且还买了一瓶汽水来止渴,这当然是一份既经济又合理的购物计划清单。有的说:“我买2个烧饼1元钱,还买一杯牛奶1元钱,因为牛奶很有营养,我最爱喝。”真是太有意思了,不但吃饱了,还买到了1杯自己最爱喝的牛奶,既是自己想要的,又很有营养,也是一份不错的购物清单。还有的说:“我买一盒盒饭1元钱,这就已经吃饱了,水不买了,因为早晨我已经从家里带来了,还剩下1元钱,我准备买一本练习本0.3元。这样我可以节省0.7元,放进我的储蓄罐,留着以后用。”真是太棒了,不仅想到了从家里带水,还用余下的钱买了自己所需的练习本,甚至还知道节约一些钱储蓄。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有了储蓄的意识,真是了不起,这真是一份非常不错的购物清单。这样一次尝试购物活动,不但使学生进行了合理消费,而且帮助他们树立了健康的消费意识和经济意识,让我们的品德教育真正地走向了学生的生活,增强了品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另外,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导行环节中,我们还十分强调道德要求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实际和生活实际。只有合情合理,学生才能够接受,而且才能够乐于接受。我们不能脱离实际来拔高道德要求的层次。如在孝敬父母的教育中,我们常设计这样的题:“天气很热,你放学回家口很渴,拿起雪糕刚要吃,忽然看到妈妈正在厨房做饭,满头大汗,你会怎么做?”同学们可能会脱口而出:“立刻把雪糕给妈妈吃。”可是我们都可以扪心自问一下,在实际生活中是这样的吗?生活中很可能是孩子手举雪糕给妈妈吃,而妈妈却硬是不吃;或者是在孩子的执意坚持下吃一口,再让孩子自己吃。这时做妈妈的就已经感到很欣慰了,而绝不可能是妈妈自己吃而不给孩子。孩子能做到“先”让妈妈,这样做符合先人后己的道德行为就已经很好了。如果我们要求孩子完全不吃,似乎显得更为高尚,但这其实是完全脱离实际的,这种脱离实际的拔高只会是有害无益。 

【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的课堂】相关文章:

1.浅谈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育论文

2.高中的政治生活化课堂构建的有效措施论文

3.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与案例教学论文

4.高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探索论文

5.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简析论文

6.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研究

7.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中的应用论文

8.构建对话理念的课堂教学论文

9.初中的政治课堂构建方略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