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历史专业本科生的研究型教学

时间:2021-03-06 09:18:1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大学历史专业本科生的研究型教学

  学历史有什么用?历史将来能干什么?作为历史教师,我们不得不无数次反复回答来自学生及其家长的此类提问。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上大学历史专业学不到什么专长,只是能比一般人多记些历史知识而已。其实,这是对历史专业的严重误解。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这种误解,我们在招生和一次就业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浅谈大学历史专业本科生的研究型教学

  面对这种尴尬,我们不能以“弃妇”心态去责怪社会,而应冷静地反躬自省。事实上,人们对历史专业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自身的不足。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被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典型的“灌输—接受”教学模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重知识、轻思维,重记忆、轻应用,重接受、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是其无法遮掩的缺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历史专业的本科生仍然像中、小学生那样被动地听课、做笔记、背知识点,将课堂笔记背熟即可获得高分,靠的只是记忆能力,思维、创新和应用能力则得不到显著提高。其结果是,学生虽然很用功,但四年学习结束后,脑子里填满了遥远时代的人名、地名、年号、事件(以及大而无当的历史原因、结果和意义),并不比民间说书艺人“专业”到哪里去。更严重的是,学生长期养成了唯师是依、唯书是从的惰性,可能导致他们在今后工作中仍然亦步亦趋,因循守旧,缺少主动性、创造性和应变能力,无法适应现代职场的竞争。这显然不是大学历史专业教学的初衷。

  历史专业教学要想摆脱上述尴尬,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所谓“创新精神”,是不唯书本、老师和先贤是从,而是大胆质疑、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超越前人;所谓“创新能力”,是指独立提出、自主探究问题和提出独特新见的能力。要想使学生真正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就必须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在目前情况下,特别要强化研究型教学,不能使学生只是记住一些专业基本知识,而是要进一步“由知而能”、“转识成智”,真正成为学有专长并能学以致用的专门人才。

  开展研究型教学,需要一套完整的新型教学体系,涉及到各个主要教学环节乃至教学管理工作,不能简单地采用一两种新的具体教学法。搞好研究型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转变师生关系和角色,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打破“教师讲,学生听,考试背笔记”的传统习惯,学生需要增强自主学习、独立研究意识,变被动接受教师的观点为大胆质疑、各抒新见;教师亦需改变以往“布道牧师”的角色,变灌输、说教为启发、诱导,当好学生创新研究的激励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对话者。

  研究型教学不论在课堂抑或在课外教学中都大有可为,应当多管齐下,多头并进。课堂教学无疑应以课程为中心,但教学目的不光是“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应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积极贯彻研究型教学的宗旨,以专门史、断代史为主体的选修课教学,尤应注重传授治学经验和心得,讲解基本的研究要领,强化创新思维与动手技能训练;即使是人门基础课(如两大通史系列),亦应改变强行灌输的“填鸭”方式,实行启发、诱导式教学。课外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研究性教学的实战演练场。应采取多种措施,创造各种条件,指导学生通过问题(课题)研究,从实践中得到系统的思维和技能训练,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并掌握相应的规程、技术和方法。

  近年来,历史学院在开展研究性教学方面作了不少有益尝试,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请学生上讲台”和“带学生进课题”。“请学生上讲台”是选修课教学的一种试验:教师设计问题,指定学生准备;学生经过课后独立研究,形成提纲或小论文,在课堂上登台发言;然后集体讨论,教师总结评点。通过这个方式,学生的文献搜集整理、史料解读分析以及文字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带学生进课题”则是课外研究型教学的一种尝试,教师除指导学生开展“百项创新”项目研究外,还将高年级同学吸引到自己的在研课题,布置他们查阅整理文献,带领他们开展实地调查,指导他们结合课题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

  为鼓励本科生开展创新研究的热情,历史学院设立了“全国史学新秀奖”、“全国文博新秀奖”、“五四论文奖”、“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奖”等多种奖项,资助学生自主编辑《春秋》、《纵横》等内部刊物,对组织参与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和获得学术奖项的学生予以多种政治鼓励,从而为学生自主开展学术研究搭建了良好的支持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

  不过,近年的实践告诉我们:研究型教学并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本科生教学中,仍不能放松对历史基础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开展研究型教学还需要把握好节奏,区分不同教学环节和专业、年级的重点与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逐渐由以教师讲解和传授为主(低年级),逐渐过渡到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研究为主(高年级)。一哄而上,盲目推进,很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