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价值观

时间:2021-02-28 17:56:5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价值观

  论文摘要:文化是一个体系,中国与西方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生活在这两种不同文化环境里的人,所持有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行为的道德规范等都不一样。要提高跨文化平等交际的功效,就应使交际双方能充分发出属于自己文化的声音,最大限度地相互接近和理解,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价值观;社团价值

  一、文化差异及其文化差异敏感性

  文化差异是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中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跨文化意识就是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对外语所反映的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的一种态度。它在外语学习和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跨文化意识是学生获得真正外语交际能力的体现,因为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并反映这一文化。而文化是一个体系,它涉及到一种民族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文化具有民族性——一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中国与西方由于在地域上相差甚远,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因此,我们要学好外语,首先要具备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汉威(R.G.Hanvey)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于表面的明显文化特征的识别,人们的反应通常是认为新奇、富有异国情调。第二阶段是对于细微而有意义的,与自己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特征的识别,反应通常是认为不可置信或难以接受。第三阶段是通过道理上的分析可以接受。第四阶段是能够做到从对方的立场出发来感受其文化。要真正实现Hanvey的这四个阶段是十分困难的,不过,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人“神入”,即第四阶段。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本文仅从价值观这个侧面来谈谈中西文化差异。

  二、东西方文化中价值观的差异

  北外朱维芳教授几年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中国学生对外籍教师课外言行有如下看法:

  1.违反好客常规:外籍教师对客人没能表示出应有的热情和关心。答卷者认为他们不尊重人际关系,无理,对他人缺少关心。另外一种解释认为他们尊重客人自己的选择。

  2.对陌生人有不必要的礼貌:这类案例表达了外国人对社会地位低的陌生人的关系和礼貌。学生的解释有:尊重个人权力,崇尚平等,有自控力。

  3.个性化的随心所欲:这类案例描述的是影响了外籍教师形象的不合身份的言行举止。学生解释为:不谦虚,缺乏尊严,也有的学生解释为对人性的自由追求。

  4.遵纪守法:这类案例描述了外籍教师对公共秩序和规章制度的严格遵守。学生解释为:有教养的文明之举,这些举动既保护了个人的权力又维护了他人的权力。

  5.自主独立以及个人空间的特殊需求:这类案例描述了外国人要求独立、自主和个人隐私。他们行为的界定是个性化的,而不是社团集体化的。学生们认为他们固执,任性。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独立自主的行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许多外籍教师对中国学生的过于谦虚感到难以忍受。这是因为,在我们传统的文化中,我们一直是用“自贬”来表示谦虚的。在校园里,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