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研究的现状综述

时间:2020-11-10 08:26:1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研究的现状综述

  一、引言

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研究的现状综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施战略规划和动态控制的方法和手段,是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管理机制。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和难以预料。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有效改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而且可以提高预算编制、控制、分析与考核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二、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概述

  1.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则是指在ERP系统平台上构建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子系统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等。它和以往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相比有着新的显著的特点和不同。

  2.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面对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和纵深发展,企业对于财务预算的要求也会愈来愈高,如何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预算以此来规划和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是对预算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一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做出整体有效的规划,同时提高企业危机管理的能力,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在预算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化指导可以使企业对经营过程做到及时控制,准确纠正存在的偏差,高效地保障了财务预算指标在实践中的落实。

  三、信息化条件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1.预算编制功能需求分析

  (1)预算编制方法

  时遇辉、苏选良(2005)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提倡编制“零基预算”消除预算水分。田芬(2007)在《关于ERP环境下预算管理系统的思考》指出,从预算方法上讲,它不但应该支持一般的零基预算、固定预算,而且应该支持滚动预算、弹性预算、概率预算等。陈丹凤、薛南枝(2011)在《信息化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构建》提出,在预算编制方法功能设计上,应给予企业选择的空间,在优化作业流程的基础上,编制预算可降低预算编制的人为操纵因素,比较容易与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并作为企业持续改进的依据,但采用作业预算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2)预算编制流程及审批

  辛(2013)在《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中写到,我们在基于信息化平台重新架构企业全面预算体系时,财务部门处于提供服务支持的位置,预算应由承担实现具体管理目标责任的责任主体负责编制,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应做的只是参谋、建议和协助工作。真正的数据来源是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分解,是企业每一个人的工作所需资源的汇总。从某种角度说,全面预算也是全员预算,如果每个人都关心预算,都支持预算,工作的开展就会有坚实的基础。

  (3)预算编制数据来源

  王惠颖(2009)分析了ERP系统的集成性对全面预算数据的优势,提到ERP可提供全面预算物料文件的A类数据、会计核算的B类数据、业务核算的C类数据,但没有提供政策性E类数据,未来调整和实际差异的F类数据,文本信息的G类数据。因此,将ERP与预算管理融合时,应增设数据录入功能,常规经济模型,并提供在不同预算版本间数据拷贝功能,以此来提高预算实时性和有效性。

  任宇雄(2011)认为预算数据可以从内部的ERP系统和财务系统直接获取,如会计核算数据、政策性数据等,也可以通过与外部企业合作伙伴的数据接口获取市场信息,如上游供应商的供应计划数据和下游批发商的销售数据等。

  由宝剑在《论现代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指出,预算编制中数据录入的工作量很大,对应不同预算编制方法,系统采用尽量简化的录入方式。尤为重要的是,系统必须提供检测预算平衡的功能,即各个部门的预算数与汇总数的平衡、年度预算与季度、月度预算之间的平衡等。从企业内部来看,预算管理系统应做好与各个ERP子系统的数据接口,以便直接从其他子系统获取需要的数据。

  2.预算控制和预算调整需求分析

  (1)完善的安全控制机制。由宝剑(2008)指出,系统应包含未来的战略规划,以及经营的核心数据,必须确保其保密性;还要考虑多人共同操作一套系统存在的权限控制问题。此外,系统提供完善的操作日志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从技术角度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胡稳安、及俊川、焦文彬(2010)研究了B/S模式的预算管理系统的实现,运用菜单控制和内容控制,特别显示了角色权限在安全控制机制中的作用。

  (2)预算控制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时遇辉、苏选良(2005)指出,在企业实施了ERP以后,为进行预算全过程控制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要加强事前和事中控制的力度,将控制的重点前移,以期达到更加主动控制预算资金的预算管理效果。

  高乐光(2009)指出,信息系统是使预算控制得以有效进行的手段。预算管理系统通过同其他子系统的集成应用,归集相关发生数据额,在业务系统进行处理时自动根据预警控制条件实时检查预算情况,如果超出或达到预算控制条件则予以提示,实现了预算的事前控制。

  陈丹凤、薛南枝(2011)提出在预算控制方面,控制模式应是一种双重形式,即实现一般业务的计算机自行控制与特殊业务的人工参与控制。在自行控制上,设置严格控制和非严格控制两层级别,输入环节是最为严格的控制。此外,系统还应设置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日常经营风险变化的预警机制。

  (3)预算系统应具有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控制的功能。田芬提出,预算特别是预算的控制,编制本身不是目的,控制才是目的,而且应该是一种适时控制。而适时控制需要有一个日常发生数据的采集问题,在ERP环境下,可以通过预算管理系统与ERP系统中各业务管理子系统集成运行的方式实现。

  3.预算差异需求分析

  田芬(2007)指出,预算分析首先需要调用业务管理系统中实际发生的业务数据,然后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表、结构分析表、回归分析模型、敏感性分析模型等,对预算数据与实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预算管理系统对预算的分解必须足够细致,具体到每一月份、每一地区、每一部门甚至每一员工,从而保证对预算数和实际数的差异原因的分析更加具体,从数据上挖掘差异产生的原因,与此同时,还应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从经营角度寻找产生差异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