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联

时间:2023-10-22 16:30:09 赛赛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联

  文化有雅俗之分,反映在语言上也使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雅俗之分,这是语言对人们的审美意识的反映,也是对文化的反映,这也说明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谈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联

  马林诺夫斯基说过:“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语言确实是人类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系统,包括文字符号系统和语音符号系统。语言又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说语言和语言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因此,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什么是文化,在我国,文化最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说的就是文化的体察世界和教化人类的作用。

  至今为止人们公认的对文化的定义最经典的是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英国新百科全书》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相互关联的模式,每一人类社会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又与其他社会文化系统有交叉之处。”

  本人以为的对文化的定义比较全面且详细的是1982年Bullock A和Styllybrass O在他们所编的词典The Fontana Dictionary of Mordern ThoughtLondon Fontana对文化下的定义:“文化是指对一个社群的‘社会继承’,包括整个物质的人工制品(工具、武器、房屋、工作、仪式,政府办公以及再生产的场所、艺术品等);也包括各种精神产品(符号、思想、信仰、审美知觉、价值等各种系统)还包括一个民族在特定生活条件下以及代代相传的不断发展的各种活动中所创造的特殊行为方式(制度、集团仪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等)。”

  综合以上对于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语言是一种知识,体察万物;语言是一种信仰,表达的冲动;语言是一种艺术,创造艺术;语言是一种“法律”,人人约定俗成的“法律”;语言是一种道德,“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一种风俗,每个地方,每一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且有自己独有的特色;语言是一种能力,说话是人类的本能,但掌握一种语言却是一种能力;语言是一种习惯,语言是在反复练习之后,化习惯为语言能力的;语言是一种“社会继承”,语言是在先辈的创造和积累而传授给下一代的,具有“社会继承”性;语言是一种行为,说话与表达;语言是一种符号,文字;语言是一种思想,思维模式和心理的反映;语言是一种审美知觉,对客观事物与主观感受的反映;语言是一种价值,思想价值。总而言之,语言就是一种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文化中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

  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表现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工具,有的学者注意到,人类的大多数文化遗产都是通过语言文字而被保存下来的;语言反映和影响文化,反过来文化对语言也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语言本就是一个向前发展的过程,不是固定僵化和永恒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自身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自我筛选和淘汰。现如今网络如此发达,而网络环境实在不敢恭维,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人们在这个虚拟社会中不断地伪装,又不断的暴露。道德在网络中趋近于无,有些人在网上散布谣言,进行人身攻击,诈骗等等,网络霸凌反映在现实中就是“集体无意识”的犯罪。

  个人认为,语言是很神圣的东西,本应该成为人们追求美的信仰,而当人们使其成为一种低俗的消遣、发泄的工具时,是对语言的亵渎和对整个社会人们心理的霸凌,以至于发生“集体无意识”的犯罪,虽然法不责众,但人们霸凌他人,使他人受到伤害的同时,有的人确实可以以为心安理得,因为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但他不能否认他是有罪的,是应该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谴责的。而当所有人都被“集体无意识”操控时,这个社会是可悲的。因此,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主动的对语言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筛选,是很有必要的,让语言随着时间的流逝,沉淀,漂浮,进化,发展,这样人类的文化才能朝着更加文明的道路前进,人类的文明也才能更上一层楼。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民族语言包括书面语言(文字)和口头语言,它们是民族独特文化的表现形式,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意识、生产方式等,都要通过本民族的语言来提炼、记录和整理。如果没有民族语言,民族文化也就失去了记载,储存和流传的物质条件。如:故事、神话、传说、寓言、诗歌、唱词、谜语、戏剧等各类民族文学艺术作品都要依靠民族语言来表现,其中积存和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因此可以说,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最为重要的载体与根基,是民族历史、文化、习俗的活化石和见证。

  二、做好民族语言教育工作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

  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特定的文化现象,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只有懂得民族语言才能正确认识这个民族以及由语言反映出来的该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等文化特征。同时很多民族文化的内容,只能通过本民族语言才能表达和传达,也只有本民族语言才能准确记录。如果不懂得民族语言,而用汉字注音的方式进行记录,结果根本无法还原,也不可能准确,毫无价值。因此,做好民族语言教育工作是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受教育者是本民族语言的传承者,他们对本民族语言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前途。只有做好民族语言的教育工作,让民族文化以书面的形式进入课堂,才能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发展、生产生活方式、民间文化艺术等人文知识,使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可以说,学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过程也是习得民族文化的过程,学一门语言是学一种文化,教一门语言也是教一种文化。民族语言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的教育保护与传承本民族独特的文化。

  三、加强民族语言教育,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则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民族语言教育的具体实施,关键在于政府,如果没有政府的领导和统筹,没有相关政策的保障,是无法实现的。政府部门应该认识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充分尊重他们的文化,帮助他们保护、发展自己文化与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改善物质生活水平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政府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民族语言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充分认识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关系,从思想上重视民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其次,对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一些能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传承和发展的、可操作性的具体的政策与法规,加大民族语言、文化的教育投资力度,从各项政策、措施、财力上倾斜照顾。

  (二)不断提高民族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汉语文是较先进的语文,是我国的通用文字,毫无疑问,各民族都应该学习好汉语文。但在民族地区,考虑当地的语言环境,充分尊重多数群众的意愿,一定要重视少数民族本民族语言的学习、使用和教育,即使在汉语基础比较好的地方,也绝不能以汉语文代替民族语文。

  学校可以通过对民族语言的教授、各种选修课程的设置、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让民族语言和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得以展现,激发他们对自己民族语言的情感,树立对本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这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根本动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由于历史、社会、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这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双语兼通、热爱本民族语言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民族语言教育质量的关键。为此,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为教师创造培训的机会,使教师能够更多地接触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息,从而使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每一种文化都是人类文化宝库的伟大财富,无论失去哪一种文化对于人类来说都是不可弥补的损失。我们要重视和加强民族语言教育,培养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的合格人才,才能使灿烂多姿的民族传统文化永放光芒。

【浅谈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联】相关文章:

浅谈外语文化教学05-02

浅谈中华文化及传统文化09-19

浅谈北京语言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02-28

浅谈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04-11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论文04-26

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特征04-11

浅谈文化认同与历史叙事的方法08-29

浅谈文化意识培养在外语教学中的问题和策略论文05-03

徘徊于理论和实践之间论文提纲06-14

浅谈王蒙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