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加强基层班组建设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时间:2023-02-20 08:23:4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论加强基层班组建设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摘要】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是企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特别是从事产品生产的一线班组,直接关系着企业的产品工期、质量、生产效率、成本消耗和安全等各项工作落实。人们常说“一般企业看高层,卓越企业看基层”,也就是说,基层班组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所以,要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就必须首先提高基层班组的管理水平,特别是一线班组管理水平。

  【关键词】班组;建设;管理;班组团队

  一、构建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班组模式是正常开展班组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人们常常习惯于按工种组建班组,以机械行业为例,如车工班、钳工班、铆工班、电焊班、起吊班等,这种习惯性的班组组建方式对于以单机或个体为主要作业方式的机械加工车间比较有利,班组成员之间属于同一工种,可比性强,便于工作交流和管理。但是,相对于以群体性、多工种配合为主要作业方式的装配车间却有诸多不便,存在着衔接难度大,不利于统一管理,效率低等理由。对此,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将主要生产工种按作业组方式进行综合配置,每个班组按3~5个作业组配备,班组人数制约在12~20人左右,最多不超过20人。除特殊情况,每个作业组均在班组内部组建,作业组组长由车间领导和班长共同商定,直接受班长领导,接受班委会成员的监督和检查。这样,不仅有利于班组日常管理,而且可以更好的提高班组的管理效能。

  二、建立规范的班组组织结构,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班组组织结构如同企业的组织结构一样,实质上也是一种职权与职责关系结构,在班组建设当中处于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建立规范的班组组织结构有利于班组管理的标准化和整体效能的发挥。

  建立班组组织结构实际上就是通过建立班委会的方式组建班组领导班子,通过发挥班组骨干成员作用,凝聚团队力量,带领班组成员顺利完成各项生产工作任务。一般情况下,一线班组最基本的组织结构设置至少应包含“三大员”,即班长、班组质量管理员和班组安全员。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不仅对班组的生产、安全、质量、成本制约、设备及现场管理负有组织和指挥的职责,而且还要做好班组制度落实、成员之间的思想工作协调、考核分配、以及文体活动等各方面工作;班组安全员主要是协助班组长抓好班组的安全教育、安防措施落实、日常监督检查、隐患排查和班组安全考核等;班组质量管理员主要是协助班组长抓好班组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组织班组质量小组活动,充当班组质量互检员等。

  同时,在此基础上,也可根据班组的大小及实际需要适当设置副班长、班组宣传员、班组文体委员等。班委会成员中除班组长外,其余人员可以兼任不同的职责,也可以兼任作业组长等,只要职责和分工明确、落实到位,就会保证班组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明确班组活动内容和要求是班组建设的核心

  班组活动是班组管理其中一项主要的表现形式,明确班组活动内容和要求,并做到制度化管理是加强班组建设、提高班组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制度化管理就是通过制度的方式把班组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固定下来,使之达到规范、统一和持久。班组活动至少应对班组会议和班组竞赛两个方面内容加以明确。

  1.班组会议:主要包括班前会、阶段性总结讲评会和随机性分析会。

  ——班前会要在每日上岗前进行,时间制约在10~15分钟,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班组长讲评上一日生产任务完成及现场情况,安排部署当日生产任务及要求,及时传达车间和公司有关工作部署及会议精神;二是班组安全员讲评上一日安全工作情况,提出当日安全生产注意事项及要求,及时传达车间和公司有关安全工作部署及会议精神;三是班组质量管理员讲评上一日质量情况,提出当日生产质量注意事项及要求;四是其他班委会成员及作业组长需要强调说明的有关事项。

  ——班组阶段性总结讲评会最好每月组织召开一次,集中总结讲评班组当月生产、安全、质量、成本消耗、现场管理、设备管理情况,以及班组内部竞赛、分配与奖惩和QC小组活动情况等。

  ——随机性分析会是指针对随机性发生的有关生产、安全、质量理由所召开的分析会议。此会议通过按照“三不放过”原则对理由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提高班组成员意识、改善工作、预防同类理由再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班组竞赛活动:通过组织以工期、质量、安全、成本消耗为基本内容的班组竞赛活动,有利于在班组内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较好的激发班组成员的荣誉感、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班组任务提供保障。开展班组竞赛活动首先要制订好竞赛活动方案,竞赛结果要与分配奖惩挂钩,并在班组阶段性总结讲评会公布,做到每月评比兑现。

  另外,班组在完成生产任务后,也可利用空余时间自行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或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聚会、登山、钓鱼、摄影比赛、爱心捐助等,不仅可以丰富班组活动内容和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组氛围,而且有助于推动班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了解,培养友善协作的关系,增强班组的凝聚力,提高班组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员工的道德观,展示员工的人性美。

  四、注重习惯养成,提高班组现场管理水平

  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企业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的形象标识。

  生产现场是一线班组的工作场所,一线班组是生产现场的“主人”,提高企业现场管理水平必须首先提高一线班组的现场管理水平,其关键在于班组成员的习惯性养成。据有关资料显示,人的一天行为,大约5%属于非习惯性,95%都是习惯性;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形成习惯,重复3个月以上就可以形成稳定的习惯。按照此理论,班组现场管理也应当有计划分阶段组织实施。

  首先是意识培养。目的在于提高班组成员对加强班组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的认知能力;二是强制推行。制订班组现场管理和考评制度,结合“6S”管理,规划现场责任区域,明确标准和要求,强化落实。此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无论公司、车间、还是班组都必须痛下决心、强力推行、铁面无私,否则就会半途而废或前功尽弃;三是巩固提高。目的就是把习惯变成稳定习惯,实现班组现场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常态化。

  五、建立班组激励长效机制,培育班组特色文化,打造持续高效的班组团队

  据说,一个人价值的实现,80%的能量不是靠克服缺点,而是靠发挥长处。这就提示我们,在班组建设上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去发现和激活班组每一个人长处的理由,实践证明,建立班组激励长效机制是解决这一理由的有效途径。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策略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使之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更好的激发其内在潜能。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其实现策略是奖励和惩罚并举,基本原则是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奖励是为了弘扬正气,惩罚是为了压制歪风邪气。建立班组激励长效机制只有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奖罚并举,才能相得益彰。

  班组建设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采取的方式策略必须与企业的生产特点和企业文化相结合,在实际工作当中只有为班组建设不断注入新的管理理念,持续创新,才能使班组管理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层班组管理,特别是一线班组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只有把管理的触角深入到每一个班组,不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简论加强基层班组建设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关文章:

加强基层石化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08-21

浅议加强石油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论文07-27

对于加强电力企业班组安全建设探究论文04-22

加强急诊科新护士培训提高整体救护水平05-02

提高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水平策略探析06-11

简论电力企业提高时间管理能力的途径08-23

简析加强基层工会财务管理水平的路径06-1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论文07-22

工商管理对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作用分析论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