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语音节奏与民族文化心理

时间:2020-08-15 11:39:5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汉语语音节奏与民族文化心理

  摘要: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这一特点跟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关,也跟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关。

浅谈汉语语音节奏与民族文化心理

  关键词:语音节奏 双音节化 文化心理 汉语特点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常有学生问起这两句诗怎么读,因为他们感到前后两句读起来很不协调,这涉及到汉语的语音节奏问题。

  一个句子,诵读时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念,也不可能整个句子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如果读得慢一些就不难发现,它是可以分为一个个很小的语音单位的。这个很小的语音单位所包含的音节有多有少,但以双音节最为常见。例如“我是‖老师。”“妈妈‖刚从‖学校‖回来。”(“‖”代表可略作停顿处)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上是两个音节一顿。所以吕叔湘先生说:“在现代汉语的语句里,双音节是占优势的基本语音段落……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为了实现语句基本语音段落的双音节化,人们常常把单音节的补充成双音节,在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字,使单音节变为双音节,这个字没有意义,只起衬字作用。例如“鼻子、耳朵、老虎、顺着”;一些多于两个音节的词,常常减缩为双音节,例如:“豆沙包——豆包、第二中学——二中、空气调节器——空调”等。

  四音节的语音段落具有很强的双音节倾向,其中大量的可以从中间作语法切分,语音上也可以在这里略作停顿,这时其结构关系和语音停顿是一致的。例如:

  任重‖道远破釜‖沉舟异曲‖同工水落‖石出画蛇‖添足但是,也有不一致的情况,例如:

  一衣带水青出于蓝危在旦夕顾全大局三十六计

  按语法、语义切分为:一衣带‖水 危‖在旦夕顾‖全大局 三十六‖计

  按语音切分为:一衣‖带水危在‖旦夕顾全‖大局三十‖六计

  所以郭绍虞说:“汉语中四言词组即使在意义上不能看作两个双音词的结合,但在念的时候,还是可以不顾意义,读作两个二音步。”[2]

  语法结构关系和语音停顿不一致并不限于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在一般的'语句里也是存在的。例如:

  他把书包忘在公交车上了。

  语法切分为:他‖把书包‖忘‖在公交车上了。

  语音停顿为:他把‖书包‖忘在‖公交‖车上了。

  由此可见,两个音节之后能稍作停顿的地方,有时和语法结构关系很不一致。这说明双音节的确是现代汉语主要的节奏倾向。“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语音停顿应为“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样也就和第一句“苦恨‖年年‖压金线”语音停顿一致,读起来就顺口了。

  当然,所谓基本语音段落的双音节化,并不是要求写作时每一个节拍都安排两个音节。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事实上,一字一顿,三字一顿,乃至更多音节一顿的情况也是有的。但是每一个“顿歇”发音时持续时间的久暂大体相当,只是音节松紧的程度不一样。例如:

  狮子、老虎、鹿;邢台、邯郸、石家庄

  “狮子、老虎”、“邢台、邯郸”都是两个音节;而“鹿”是一个音节,“石家庄”,是三个音节,但发音时持续时间的久暂和双音节大致相同。只是双音节节奏适中,而单音节比较舒缓,音节可适当延长,多于两个音节读起来比较急促,因为音节被紧缩了。

  现代汉语之所以具有双音节化的节奏倾向,同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关,也跟现代汉语的特点有关。

  中国传统思维有一种朴素的辩证的观点,即用二元对立观点来看待、分析事物。均衡与对称,是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汉语修辞的原则之一。反应到汉语音节节奏上,就表现出强烈的双音节化倾向。《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条约五万多,其中有四万条左右属双音节词,汉民族对双音节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王希杰指出:“在历史上, 四六对偶曾被当作美的典范……直到今天,单双音节的对称搭配,对双音节的偏爱,依然有强大的势力,这反映了汉人的均衡美感,对称心理的强大优势和巨大生命力。”[3]而从汉语的基本特征看,无论音节的开头或结尾,都没有印欧语那样的两三个辅音联结在一起的现象,故音节结构形式比较整齐,音节的界线比较分明,易于形成双音节化的节奏。

【浅谈汉语语音节奏与民族文化心理】相关文章:

1.女性形象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论文

2.浅谈语音识别中计算机仿真的运用论文

3.浅谈动画叙事结构和分镜头的节奏论文范文

4.民族文化与汉字字体设计的融合论文

5.浅谈英语的全球化过程以及与汉语言文化的融合的论文

6.浅谈房地产市场营销中客户消费心理与营销策略

7.浅谈行政与行政法

8.浅谈科研的理解与认识

9.浅谈博弈学与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