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知识社会与思维更新(3)

时间:2021-04-15 08:43:4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析知识社会与思维更新


   第二,社会需要劳动者的知识型与知识型的劳动者。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称其为知识。有关学术文化的东西也为知识。这些都是我们对知识的传统理解。现今西方学者把知识定义为“行动的能力”或者使某事“进行的”可能性。如果按这种新的界定,那么作为知识的科学与技术不是别的,首先是行动的能力。知识每时每刻都在给人们提供新的行动可能性。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型劳动者”的任务就是使科学知识变为“可以使用的知识”。这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大量工作岗位需要智力型劳动者,而对知识能力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的数量则会急剧减少。其结果是,从事物质生产和物资交流工作的人数大大减少,而从事精神方面包括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人数会大大增加,即使从事经济工作也往往是在从事非物质性的经济工作。

    第三,知识社会必然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更新。知识使社会制度变得越来越脆弱,意味着不仅所谓的强力机构对社会的“控制”更加困难,而且对社会发展的`预测也变得难以把握。此时,科学在人们头脑中的含义与以前有所不同。原来,我们在使用“科学”这一概念时,在政治领域往往是与“迷信”相对,而进人知识社会,科学不再仅仅是启蒙所需或揭开知知世界之谜的钥匙,而是代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识在各个领域日益成为人类行为的基础与准绳。识正在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从人的社会性的角度议论人类的共同生活,就是一切个体之间的关系原则上基于人类之间一定程度上的相互了解,而人们相互间的沟通在方式上正在发生着改变。如人与人之间在信息方面沟通之主要方式的演变可表示为:“捎口信”(或做姿态)~书信~电话(或电报)一传真、电脑(电子邮件),从有线(在线)发展到无线、遥控联系。人类的统治逐渐由依赖有形的权力统治让位于依赖于知识的优势地位的统治。社会的再生产不仅是有形的,对人类来说,也是文化的、精神的再生产,意识、观念的再生产,也就是知识的再生产。

    第四,知识是社会变动的不可控因素。未来科学知识将占优势,技术产物将处于统治地位,这就会大大冲击人类的天性和感情生活。人们往往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工作与交往,这样一来,集体观念被弱化、个人意志被强化,其后果必然带来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疏远。这就使人的行为之未知因素大大增加,从而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不可控状态。在知识社会里,可以自我产生机构和自行选定未来。因此,它也具备自我摧毁的能力。能自我构造就能自我摧毁,此理并不费解。知识在社会上的扩散以及与此相关的行动选择增多也带来了社会的不确定性。因为知识的扩展不仅带来“捉摸不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且也会带来“自由行动的失控”。如果整个社会管理机构的智能化跟进缺位,或者管理者在知识的制约方面大大落后于被管理者,那么社会不仅会充满大量的不可靠性,也容易出现出乎意料的倒退和惊人的效应。这就需要一流的知识人才充当管理者;同时需要对知识社会重新制定法律,提出新型的道德规范,加强对知识的监督与控制。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在政治领域中制定出适合发展的知识政策。知识政策将对快速增长着的新知识起着调整与规范作用,从而使知识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面对知识社会的到来,人类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特别要铲除那些以往看来是可行的“思维定势”,来一个思维上的革命或更新。思维是财富的源流,思维创新是知识的原动力,是个人得志的武器、社会进步不竭的精神支柱,也是科学研究的助产婆。唯命是从、“以人为据”、不加思索的服从式的思维可称之为“奴性思维”或“惰性思维”,这种“惰性思维”习惯与思维方式很难使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