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及教育反思(2)

时间:2017-12-26 我要投稿

    2诚信评价存在双重标准。对人与对己的评价标准不同,关系的亲疏远近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标准。据调查,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94.4%的学生十分看重或比较看重对方的诚信意识,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自己却不能做到时时事事讲诚信;在对周围同学和自己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价时,对自己诚信状况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周围同学的满意度;虽然绝大多数学生对他人的失信行为十分反感,但是在自己身边的同学或朋友发生不诚信行为时,有近三成的学生会“考虑到友情或亲情予以原谅”。对人与对己的两套评价体系,反映出大学生缺乏一种统一的诚信道德标准,对诚信也缺乏实质性的认同。

    3.利益关系成为决定诚信与否的一种尺度。“如果你要申请减免学费或困难补助,你会如实汇报你的家境吗?”58.2%的学生选择了“如实说”,38.1%的学生选择了“基本照实说,稍微渲染困难程度”,还有3.7%的学生选择的是“大肆渲染困难程度”。在我们所列的日常生活中最不诚信行为的选项中,回答结果显示依次是,“学校里检到钱包把钱花掉,把证件秘密的归还失主”、“论文大量摘抄他人成果,不注明出处”、“收到100元假币时,尽力把它用出去”以及“若无其事收下店主多找的钱”等。大学生对诚信行为的认识还较多的停留在生活习惯方面,并且在非正当利益垂手可得的时候,大家的诚信意识十分薄弱。

    4.诚信危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客观存在,并且由于道德自律的柔性机制和社会习惯的影响,失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制裁。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83.2%的学生认为诚信危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客观存在,仅有16.8%的学生认为不存在。在选择存在诚信危机的学生中,大家认为出现诚信危机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升学、考试、就业的压力和影响”、“个人不注重诚信道德的提高”、教书者只管“教书”不管“育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普遍缺失对大学生的冲击”以及“家庭教育中诚信教育的缺乏和落后”。67.4%的学生认为我们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不诚信行为“部分得到了应有的惩罚”4.5%的学生认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还有28.1%的学生认为“没有得到惩罚”。在问及没有得到惩罚的原因时,45.0%的学生认为“因为它是一种道德自觉,难以约束”,29.8%的学生认为原因在于“人们的惩罚意识薄弱,社会习惯如此”,14.9%的学生则认为是“友情、亲情等人际关系间的包庇”,另有8.8%的学生选择的是“因为缺乏法律制度的制约”。
   从上述对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中,社会环境和个人自身原因两方面都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有很大影响。一方面,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及教育形式表面化,使部分大学生盲目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效率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评价一切的尺度,因而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意识比较明显,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与此同时,由于长期缺乏一个完整的德育体系和框架,德育的系统性较差,缺乏有效衔接,德育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其收效甚微。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在世界观和人生观认识上存在局限性,而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由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局限性,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弱,在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诱导下,容易浮不定。

    二、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反思

    从大学生群体的诚信现状以及影响大学生诚信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出要树立大学生群体的诚信意识,改善目前大学生群体的诚信现状,从根本上讲必须在社会诚信建设这个大框架下,积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试析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及教育反思(2)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