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研究型大学中教师的转型问题

时间:2022-11-21 19:44:0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研究型大学中教师的转型问题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研究型大学成为新的建设目标,而研究型大学教师角色的转型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将肩负着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从而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体现现代大学教育的价值目标。

试论研究型大学中教师的转型问题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转型;教学;科研

  在当今经济、文化、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各国的教育重点集中到加强改革建设现代大学上来,争创国际一流大学、研究型大学,充分发挥大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而研究型大学作为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科技竞争能力的主要力量,在推进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实力的基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著名教育家柯南特说过:“一个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因此,研究型大学要求必须建设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而保障研究型大学的快速全面发展。但是,在社会快速变迁的形势之下,教育的意义与功能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面临着角色转变与适应的问题,经历新的重构将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研究型大学

  研究型大学的根源,最早当属发源于德国的柏林大学,它开创了大学“研究与教学的结合”的先河,最初的表现形式是,在大学内设立研究机构,把研究工作引入学校,使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后由德国学者把经验引入美国,在大学设立研究生院培养研究生,并积极推动科研工作,使教学与科研同时得到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研究型大学,1876年创建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被称为研究型大学诞生的里程碑。那究竟何谓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研究型大学应具有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和高质量的生源,中国的大学缺的就是“大师”,即在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名师才能出高徒,优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高质量生源的基本条件;除此之外充足的科研经费是保证研究型大学有效运转的保障,这样才能产出高层次的科研成果;通过承担前沿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研课题,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创新性人才,真正落实“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这三大功能。这样的研究型大学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研究型大学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在学校中一直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性教学方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迅速地“掌握”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尤为明显,因为有着升学的压力,学生姑且还能接受,然而,进入大学之后,身上的压力豁然一轻,课堂上教师的一味讲授却使得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反感情绪,教学效果明显下降。在近几年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已经意识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应起一个辅助、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在研究型大学中,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是一个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创新过程,由于一切都是未知的,并没有前人研究和掌握,因此教师也无法发挥“教”的作用,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其中起到指路人的角色,让学生自己在不断探索中学到新的知识。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责任和义务,创造推动人类进步的理论和技术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这就需要有丰富的人才储备,教师是大学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践者,担负着培养人才、课程设置、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的重任,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不仅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影响着一所大学的发展和水平,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自身角色需要相应转变,需要从传统的知识性教学向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转变,带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重视激发学生对某个研究领域的兴趣,而非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的书本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掌握和了解国内外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并把这些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带到课堂上去,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把学生带到科研中来,为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来促进教学。

  三、研究型大学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可行性

  在研究型大学中,为了吸引和激励教师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首先,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不仅是一种消费也是对人的内在生产能力的长期投资,并且一个高知识的人就应得到高报酬。然而,研究型大学中教师的工资水平与社会上其他行业的高知识人员的工资水平相比明显较低,其原因源于当前高校中实行的薪金制度,因此需要提高工资待遇,从而充分体现教师劳动的价值,确立劳有所值的津贴分配方式,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方针。其次,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个人在满足生理和安全这些基本需要后就会去追寻更高层次的东西。因此高校应为教师提供一个学术自由的空间,因为学术生产需要经历学习、吸收、积累和生产四个阶段,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沉积下来,并获得大家的认可。

  建立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学术创新科研团队。建立教学团队的目的首先是强调教学的基础地位,每个教师都必须参与教学活动,并能保证质量。学术创新科研团队与研究型大学的研究实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加强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在聘任和考核教师的过程中,综合考虑教学和科研成绩,寻找一个科学的衡量方法,加大对教学成果和科研创新的奖励力度。

  有压力才有动力,在保障教师能享受各种优厚待遇的同时,教师的责任和压力也是巨大的。可以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经验,实施 “非升即走”的淘汰机制,即明确规定教师晋升的时间,在每个任期的最后期限之前,如果还没有获得新的任命或提升,则意味着自己解除合同关系。在德克萨斯大学,有着“不发表即死亡”的说法,这是由社会学家诺根威尔逊提出来的,他认为研究型大学中必须将此作为信条,并以此来考核教师的学术能力和工作绩效,如果没有科研成果,任期届满后将很难获得续聘或晋升的机会。科研是一个枯燥乏味且漫长的过程,需要科研者坚韧不拔,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只有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下,才能使得教师以主人翁的心态去教学科研,才能确保教学科研的质量。

  四、研究型大学中教师角色转换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级教学名师郝吉明说:“大学教师要搞科研,但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意研究问题,教学的观念和内容一定是要密切结合实际的,一定是要有前性的。科研需要攀登高峰,教学也需要攀登高峰。教学、科研之间多的是一种互动、一种相互的支持。”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先生也曾说过:“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教学质量与科研成果是相长的,即科研能促进教学。

  然而,实际却容易发生一面倒的情况,并且特别容易向科研倾斜。因为在研究型大学的教师评定和考核中,科研成为重要的一项,这样使教师们认为教学不重要,因此投入到学生上的精力越来越少,教学这个核心任务反而被忽视了,不认真备课,教案也不及时更新,使得学生学习的都是陈旧过时的知识,或从网上下载配套的 PPT,对着幻灯片照本宣科,冗长枯燥乏味,从而导致了本科生的贬值,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妥善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致于“火了实验室,冷了教研室”的现象产生。而且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所占比重也大大超过了教学经费,这也使得教师在客观条件上重视科研活动而轻视了教学。无可否认,我们的身边的确有一大批学术与教学双肩挑的优秀大学教师,但“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不是每个大学教师都能做到的。但在目前的高校体制条件下,不断进行“学术生产”的教授,比“一味去将心事用在上好课”的大学讲师得到的评价要高得多,获得的经济利益要更丰厚。这种导向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投入精力比例严重失衡,这势必影响高校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前景和名誉,进而影响到生源,学校没有了学生更谈不上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了。

  表面上看,教学与科研确实是对立冲突的,因为教师的个人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时间用于科研方面,那么就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了。但实质上,它们在本质上又是统一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

  首先,教学能促进科研的发展。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播信息的一个过程,也是刺激科研灵感与发展科研能力的过程,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按教材上好每一堂课,因为满足不了当今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而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实践,在探索中学习知识;也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学相长,获得科研灵感。在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实验室挂着这样的标语:Tell me,I forget;Show me,I remember;Involve me,I understand。通过教学方法的新模式,可以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人才反过来又推动了科研的发展。因此,教学是科研的一个源头,不能忽视。

  其次,科研能提升教学的效果。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创新性人才,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仅在课堂上是学不到的,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具体实践中来,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中来,通过教师“领入门”,培养他们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将自己研究的新知识、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贯穿到教学中,使得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充实、思想深刻,学生也不会感到课程枯燥乏味;同时也能刺激教师的科研兴趣与热情,产生新的灵感。这种科学的教研结合的方法,对指导学生自觉发现、深度思考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早期的科研能力都有着直接的教育作用。

  五、结论

  我国的研究型大学还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而研究型大学教师的角色转换也需要一个过程,其成功的转换对切实抓好研究型大学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我们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提供不可缺少的保障。因此,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工作,而且还要进行科研工作,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发展才能推进高等教育发展,体现现代大学教育的价值目标。

【试论研究型大学中教师的转型问题】相关文章:

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5-06

试论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论文04-27

试论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04-22

试论都市报典型报道的转型特征及原因08-26

试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问题的研究08-28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与新思路08-09

试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问题的研究论文05-01

试论薪酬管理中的公平与激励04-18

试论高校散打教学中的表象训练08-10

浅析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文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