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行为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对比

时间:2021-03-02 11:27:0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刺激行为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对比

   【论文摘要】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Bloomifeld)在(语言论>(1anguage),首次提出了刺激反应理论。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在(怎样以言行事)(HowtoDoThingswithWords)一书中,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在以言行事。通过对两种关于语言使用理论的联系和区别,来探讨语言使用问题。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刺激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语言使用

  1刺激反应理论

  l919年,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生的《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学》一书出版问世,行为心理学在美国兴起。布龙菲尔德也从冯德的构造派心理学的立场转到了瓦特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立场,并于1933年出版了其代表作《语言论》(王伟,2006)。布龙菲尔德把瓦特生的这一套“刺激一反应”学说全盘搬到语言学中来。在《语言论》中,布龙菲尔德把语言看成一连串刺激和反应的行为,为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用了一个现在十分著名的公式s一…·s—R(S代表一个人受的刺激,rs言语刺激的反应,R代表另一个人的反应)来阐述其观点。其具体分析如下:

  假设杰克和琪儿真沿着一条小路走去。琪儿饿了。她看见树上有个苹果。于是她用喉咙、舌头和嘴唇发出一个声音。杰克接着就跳过篱笆,爬上树,摘下苹果,把它带到琪儿那里,放到她手里。琪儿就这样吃到了这个苹果。这一连串的事项可以区分为两种:言语行为和实际事项,根据时间先后整个事情分为三个连续的部分:

  A言语行为之前的实际事项。s—r说话人的刺激琪儿饿了。光波从红色的苹果那里反射到她的眼睛里。她同时看到了杰克在她旁边。
  B.言语r……s语言可以在一个人受刺激是让另外一个人做出反应。
  B1琪儿受刺激后,及作实际反应,而去作发音动作,产生言语反应,即替代性反应s—r
  B2琪儿口腔里空气中的声波使周围的空气形成类似的波形振动。
  B3空气里的声波冲击杰克耳膜,杰克听到了言语。听到的话刺激了杰克。
  C.言语行为以后的实际事项s—R语言的替代性刺激听话入的反应杰克去摘苹果,并把苹果交给琪儿,琪儿把苹果吃了。
  R可能是两种刺激的结果:实际刺激s—R或者语言的替代性刺激s—R。可见,人类回答刺激有两种方式:无言语的反应和用言语作中介的反应,分别表示如下:无言语的反应:s—R和用言语作中介的反应:s一…-s—R。语言行为是一种手段,使sR在不同的人身上发生。布龙菲尔德认为,“作为研究语言的人,我们所关心的恰恰正是言语的事项(s……r),它本身虽然没有价值,但却是达到某种巨大目的的手段。”(布龙菲尔德,2000,P28)

  2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是从行为角度阐述人类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理论。自从英国牛津大学哲学教授奥斯汀的系列讲座《怎样以言行事》于1962年出版后,言语行为成了语用学上的重要课题。奥斯汀认为语言不仅仅是用来陈述和描述事物的,也可以用来实施某种行为。他认为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三种行为:即(1)叙事行为(以言行事、以言表意行为、elocutionaryact),即“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它大体与传统意义上的“意指”相同,指发出的语音、音节、说出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等;叙事行为表达的是字面意思;(2)施事行为(以言施事行为、语导行动、取效行为illocutionary),指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行为,即说话人通过字面意义所表.a达ct的.真实意rloeutionaryact),是指说话所产生的交际效果,即说话人所说的话在听话人或其他人的感情图;施事行为表达的是说话人的意图,也称言外之力;(3)成事行为(以言成事、以言取效行为pe、思想和行动上产生影响或效果。成事行为指行为意图一旦被受话人所领会而对其产生的影响或效果。(Austin,1975,P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