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形象之我见

时间:2021-04-03 12:05:5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崔莺莺形象之我见

  摘要:王实甫是最优秀的元杂剧创作家之一,《西厢记》是最优秀的元杂剧之一,《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是前朝相国家的千金小姐,她出生书香门第,且高贵,自小受着传统封建文化的熏陶与管制,但是骨子里始终透着反对封建社会不合理规范制度的一面。崔莺莺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的人物,王实甫的成功,就是在于将这个复杂的人物刻画得如生,又那么的恰到好处。本文我主要讨论崔莺莺的软弱性与反抗性双重性格。

  关键词:王实甫 西厢记 崔莺莺 性格

  正文:《西厢记》所写的故事是发生在唐代贞元年间的,那时,虽然说唐朝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了,但是,封建社会的一整套礼仪和制度却还是根深蒂固的,丝毫没有产生动摇的。这些规范与旧习俗依然支配着人们的生活,门当户对,门第观念等旧思想依然很制约着人们的婚嫁生活,而且似乎比以前更加明显了。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中的。〈1〉

  首先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崔莺莺,关于崔莺莺的介绍,王实甫没有另外刻意花一个大的篇幅去特别介绍她,而是借用其他人物的语言,或是独白,把莺莺的出生,家庭,社会关系,身份地位以及外貌特征十分清晰地展示在了我们面前。如在剧本的第一本的楔子中,由老夫人刚上台的场白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崔莺莺是前朝相国家的独女,时年十九岁,不但针线刺绣样样精通,而且诗词书算无所不能,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大家闺秀。⑵在父亲相国大人死之前已经许配给了郑尚书的长子郑恒为妻。故事发生的时候,恰是莺莺在给父亲送葬的途中,因为路途有阻,所以只好在河中府曾经由父亲修造过的普救寺中停留。所以说,从剧本的一开始,王实甫就把崔莺莺安置在了给父亲送葬的这个特殊的带孝女位置上,这一特殊身份,对后面表现莺莺的叛逆显然是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的。而关于莺莺的美貌,作者是借用了张生的一句“十年不识君王面,恰信婵娟解误人”和孙飞虎欲抢莺莺为妻这件事情的始终,给我们刻画了一位姿态柔美,清丽脱俗,气质非凡,闭月羞花的闺中少女形象。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处于那样的环境里,莺莺从小就受着她那位严厉母亲的管教,连出闺房都要受到约束,必须得到母亲的批准才可以有自己那小范围的闺房淑女般的行动。没有办法,这样的生活不能怨谁,只能怨她自己的出生太高贵了。假如说,莺莺能够乖乖地按着母亲与已死去的父亲的安排,去嫁给郑恒的,按着封建礼仪去做自己规范之内应该的,可以做的事情的话,那么,莺莺也就无疑是那封建礼教牺牲品中的一粒小沙子,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王实甫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不仅赋予深沉、含蓄的崔莺莺外在的凝重,又使她拥有内在的激情,⑶他让处于这样的环境中的崔莺莺去触犯那些不合理的旧礼教,并努力争脱它们的束缚,最终达到“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得自己的幸福生活。

  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她的身份地位,从小所受的教养,加上所受的环境的影响,都使她的性格不得不留下封建女性固有的软弱性的一面,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她也是一个骨子里透着抗争个性的女性,她是一个有着双重复杂性格的大家闺秀。她的双重性格的研究,我们不能找一个单面去进行片面的了解,因为,双重的性格一般都是在一起起着作用,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着。

  在那样的一个社会大背景中,本来说父亲尸骨未寒,子女是不可以谈婚论嫁的,是不可以有男女之思的,否则会认为是大大的不孝的表现。而崔莺莺呢,在父亲的尸骨还没有送入泥土,尚停留在寺庙之中的时候就开始唱到“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样借伤春表达自伤、自悲、自怜的诗句,可见,她的内心是在渴望着爱情。也就难怪,在剧本第一折中,当莺莺第一眼看到了张生,看到了这个按我们现在的话所说的“对自己胃口”的男人之后,她居然回顾看了一眼张生,丝毫没有羞涩的表现。“(红云)那壁有人,咱家去来。(旦回顾觑末下)”。事实上,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去回顾一眼,留下自己的情思,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看是极其合情合理的,但是,对于处在特殊历史环境中的崔莺莺来说,那是不应当的,婚姻大事,父母做主,更何况,在剧本的`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她已经许配给人的,已经算是为人妻的人了。除此之外,莺莺的回顾,还有表现出了她对更多封建制度的抵触。第一,女人一见到男人就应该回避,然而她却频频地看着张生。第二,“夫男先乎女,固亦世之恒礼也。”——女人动心应当迟于男人,女人应当是被追求的,然而,她却先动了心,眼角传情,把张生引得风魔起来。第三,佛殿是庄严肃静之地,亵渎神灵在当时人们看来是要坠入阿鼻地狱的,然而她却在这里暗送秋波,后来,甚至在追荐先考的庄严道场中,赞美张生的青春年少。〈4〉崔莺莺她不是没有严格的家教,她不是一般人家的孩子,她上有一个严厉的老母,她的母亲十多年来一直用一套固有的封建礼仪思想来教育着她,规范着她,只是,这样的环境,莺莺深感窒息之痛,如她在后面还骂她的母亲“狠毒娘”,可见,母亲一直是压制着她的自由的。

  我说过崔莺莺是一个集软弱性与反抗性于一身,相互作用着的闺中女人,她一方面反抗着不合理制度对她追求自由爱情的压制,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按着社会的某些历来常规行走下去。这种矛盾表现得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她对爱情的追求,从第一眼看到张生开始,爱情之火就已经开始在她的心中燃起了,经历了孙飞虎事件后,本以为母亲应允了的婚事理所当然会成为事实,以为自己很快就可以跟自己爱的人在一起长相厮守了,所以,当红娘来说老夫人要她出来陪客的时候,本想推脱的她,当得知所要陪的客是张生的时候就说道:“若请张生,扶病也索走一遭。”可见,她对张生的一往情深是多么真切的情感啊,可是,当得知母亲宴请了张生却要变卦婚姻的时候,她只能在心里抱怨,而不能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与委屈,不能摔掉手里的酒盏,而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与张生拜为兄妹。因为她的背景,她教养与环境都决定了她必须这么做,这也正是她的聪敏的表现,试想,假如她也有红娘那泼辣的性格,在这样的时候跟母亲提出自己爱着张生的话,那么后面的故事当然直接是老夫人将张生赶出寺庙,将莺莺软禁起来,她将永远断绝与张生的联系,因为她清楚,她的母亲就是一位有这么严厉的母亲,有这么狠毒的老娘,她还不敢正面与其抗争。这种种的种种都决定了,崔莺莺不可能这样与威严的母亲发生冲突,她做决定的大前提还是要在母亲所能管束的范围之内行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