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唐四杰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2-03-23 18:33:3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析初唐四杰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初唐四杰及其诗歌艺术特色,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析初唐四杰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摘要:初唐诗坛“上官体”一度盛行,初唐四杰挺身而出,创作出大量与宫体诗风格截然不同的或清新雄放、或慷慨激昂的诗歌,展现自己广阔的眼界与心胸,抒发自己远大的志向与抱负。同时,他们的创作对之后五言律诗及七言古诗的发展定型也有很大的影响,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

  关键词:初唐四杰诗歌艺术特色五律古诗七言歌行影响

  引言:

  初唐的前五十年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初唐诗坛继承了齐梁诗风,逐步走向宫廷化。“上官体”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而初唐的后五十年则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先是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辟了健康的发展道路。在此,我主要对初唐四杰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正文:

  首先是初唐四杰。他们分别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类似的人生经历,杰出的创作才华,功力近似的诗文创作,令他们四位诗人的名字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被人称做“四杰”或者“四才子”,文学史上称他们为“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他们的诗歌创作,代表了矫正宫廷诗风的成就。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对他们的历史地位做出来很高的评价。

  一、王勃(649——676)

  王勃,字子安。多写抒情之作,辞藻华丽,风格清新雄放。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绝句,对五言格律诗渐趋成熟,甚有贡献。他最有名的,莫过于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从古至今,关于送别的作品大都逃不过一种悲伤凄凉、依依不舍的情感氛围,从中传达出的都是伤感的情绪。而王勃的这首诗虽为送别之作,伤感之情却不明显那个,更多透露出的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就从另一个方面为我们于送别之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没有依依不舍,没有伤感惆怅,有的全是真挚的友情和共勉,充满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英雄气概。同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王勃自身那充满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的一面。后来高适也有“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别韦参军》)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这些都与王勃之作一脉相承。

  二、杨炯(650——695?)

  杨炯,为人恃才倨傲,为政苛酷。其诗擅长五律,写边塞征战生活,寄寓功业抱负,气势昂扬,风格豪放。例如他的那首有名的写塞外征战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是一首描写塞外征战生活的诗,诗中描写了世人向往赴边立功的豪情。诗中间两联尤其精彩:对仗十分工整,运用边塞的典型事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边塞图景。另外,最后一联,诗人用“百夫长”和“一书生”来比较,从而明确地表明自己立功边塞的志向和慷慨情怀。从这当中,我们也可以瞥见当时初唐青年世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卢照邻(632?——695?)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其诗擅长七言歌行,词采富艳,韵致流转。例如他的七言歌行《长安古意》: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此诗题为“古意”,表示有效古之意。诗的前大部分,都是从各个角度细致地描绘出长安的繁华,例如有名的一句“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双燕”一连串作双成对的事物与后文“孤鸾”的对比,“何辞死”、“不羡仙”、“真可羡”、“好取”、“生憎”的果决反复的表态,极写出爱恋的狂热与痛苦。这些诗句通过对舞女心思的描写,从侧面反映出长安人们对于情爱的渴望。另外,诗中还选取了“金鞭”、“玉辇”、“画阁”等事物,充分表现出繁华之景,也透露出王侯贵戚的骄奢荒淫及互相倾轧。而在诗的最后一部分,也就是上面选取的那一段诗句,作者则笔锋一转,在上文今昔纵向对比的基础上,再作横向的对比,以穷愁著书的扬雄比喻自己,与长安豪华人物对照作结,抒发了诗人迥然不同的生活情趣中寄寓着对骄奢庸俗生活的批判,同时也带有不遇于时者的愤慨寂寥之感和自我宽解的意味。

  全诗气势宏大,辞藻华丽,语言流畅,详略得当,借对古都长安的描写,慨世道之变迁而伤一己之湮滞。

  四、骆宾王(627?——684?)

  骆宾王,字观光。长于七言歌行,对唐代七言古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五律亦有佳作。吴之器《骆丞列传》称其“五言气象雄杰,构思精沉,含初包盛,卓然鲜俪。七言缀锦贯珠,汪洋洪肆。”例如他的五言律诗《在狱咏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