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中侯方域的人物形象分析

时间:2021-04-03 16:19:2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于《桃花扇》中侯方域的人物形象分析

  清朝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向来被人们誉为清初剧坛的“双璧”。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号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是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任最著名的作品《桃花扇》是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南王朝兴亡的历史剧。作者在《桃花扇小引》中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这是一部有意创作的政治历史剧,而且此剧也比较重视历史的真实,然而《桃花扇》并非史书,而是通过人物形象和戏剧冲突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孔尚任对剧中人物有一个完整的设计,《桃花扇》的爱国主义,主要是通过它所塑造的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作品描绘了一系列具有正义感的正派人士形象,如史可法、侯方域、李香君等人,同时也谴责了导致南明亡国的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之流。这里,就对作品的男主人公侯方域作一点简单分析。

关于《桃花扇》中侯方域的人物形象分析

  总的来说,剧作家基本上勾勒出了一个具有正义感、忠于爱情、正直而又软弱的明末封建知识分子的形象。

  侯方域作为《桃花扇》中的男主人公,虽然较之女主人公李香君,是不够鲜明和生动的,他无论在政治、品德上都稍嫌逊色。但他有他的肯定之处。首先,他具有正义感,是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有一定的政治理想和才能。

  侯方域虽然性格淳厚,洒脱,是个城府不深的年轻人,但并不能说他很幼稚、毫无见解,他真正办起事情来的时候,也还有一定主见的。比如说,在“阻奸”一出戏中,凤阳督抚马士英和阮大等主张拥戴福王,而侯方域反对这个意见,提出了福王有“三大罪,五不可立”之说。又如在“争位”这出戏中写侯生对当前局势的看法比史可法还有先见些,文中这样描写:

  (见生介)世兄可知今日四镇齐集,共商大事,不日整师誓旅,雪君父之仇了。(生)如此甚妙!只有一件,高杰镇守扬、通,兵骄将傲,那黄、刘三镇,每发不平之恨,今日相见,大费调停,万一兄弟不和,岂不为敌人之利乎?

  此时史可法心中也许还不以为然,然事实果然不出侯生所料,四镇各不相下,争起座位来,史可法只好说:“候兄长才,只索凭你筹画了。”由此可见,侯生还是有一定的见解和政治才能的,在反对权奸的斗争中坚持了正义的立场。

  其次,侯方域在一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过而能改,从善如流的优点,也是应该肯定的。例如,侯生一开始糊里糊涂地接受了“助”,而李香君“却”之后,侯生说:“好!好!好!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向末介)老兄休怪,予非不领教,但恐为女子所笑耳。”侯生接受“助”确实糊涂了些,但在李香君的正气面前,他对自己的错误也有所意识,接受了李香君的劝说。他说:“这些箱笼,原是阮家之物,香君不用,留之无益,还求取去罢。”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侯方域作为明末封建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在坚持与阉党进行斗争的同时,时常表现出软弱和动摇。侯方域不是那种具有强烈斗争精神的人,与陈定生、吴次尾等人相比差得很多,他经不起暴风骤雨的袭击。在复社文人与阮士的斗争中,他往往采取一种调和的态度,总以某种善良的愿望来推测阮大这样的奸佞之徒。比如说在“却妆”这出戏中,当杨友龙明确告诉他阮大给香君妆,不过是交纳他的意思,他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原来如此,俺看圆海,情辞迫切,亦觉可怜,就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况罪有可原乎。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见即为分解。”如不是李香君的劝谏和果断的“却妆”举动,便可能造成政治上的失足,又如在“闹”这一出中陈定生、吴次尾对阮大要采取果断的行动,陈说:“好大胆奴才,这贡院之前,也许他来游耍么?”吴说:“待我走去采掉他胡子。”侯方域则加以劝止:“罢罢,他既回避,我们也不必为已甚之行。”侯方域在这场合跟其他人的态度大不一样,是拦住他们,固然,公子秀才们意气用事不一定正确,但憎恨奸人之心是强烈的,也是该有的',而侯生则没有这一点斗争性,不过是个“烂好人”而已。而且他这么做,并没有让阮大对他宽容,反而适得其反,在阮大东山再起之时便把诬陷之词首先加在他头上,并要置他于死地。在第十二出“辞院”开头,阮胡子是如此无中生有地陷害人的:

  (副净)老公祖不知,他与左良玉相交最密,常有私书往来,若不早除此人,将来必为内应。(净)说的有理,何惜一人,致陷满城之命乎?(外)这也是莫须有之事,况阮老先生,罢闲之人,国家大事也不可乱讲。(别介)请了,正是“邪人无正论,公议总私情。”

  而侯方域则没有坏心意,觉得他怎么会有那样害人的坏心肠?当杨友龙赶来告诉他“阮圆海对着大众说你与宁南有旧,常通私书,将为内应。那些当事诸公俱有拿你之意。”这时,他还书生气十足,说什么:“我与阮圆海素无深仇,为何下这毒手?”以己度人,终吃大亏,虽然这突出表现了侯生的善良淳厚,但也从中看出了他的软弱性。

  侯方域不可能斗争到底,他在斗争中受到挫折,处在逆境中时便会消沉下去。例如在“会狱”一出戏中,他被捕入狱后,在狱中的所见所闻,使他心灰意冷,毫无斗志,甚至可以说侯生是一个胆怯的知识分子,而不是一个革命家,至于他要“虚庭一步”,不过是书生的积习难忘,并非在困厄之境仍然好不畏惧,他觉得自己无故落难,独明月还来相照,不期然而然地产生感激的情怀,才想步月遣愁,然终因书生胆怯,仍然脸带愁容,感到凶多吉少,只是认为自己系司徒公的孙子,朝中不乏亲戚故旧,一定会有人设法营救,还不至于十分骇怕,但当他看到眼前凄惨的景象,便愁上加愁了,正如文中所描写的:

  [忒忒令]碧沉沉月满天,凄惨惨哭声一片,墙角新鬼带血来分辨。我与他死同仇,生同冤,黑狱里半夜作白眼。

  “独立多时,忽然毛发直竖,好怕人也!待俺唤醒陈、吴两兄,大家闲话”

  “毛发直竖,好怕人也!”由此两语足见侯生的胆子怯得很,一点也没有个革命志士那样置生死于度外,在第三十三出中看到主谋拥王而拒福王的周、雷寅乍被拖出去处死刑时,他甚至看呆了,这些都表现了侯生的怯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