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

时间:2023-03-15 22:22:4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

  摘要:胡适是新诗的积极提倡者,也是积极创作者;但是他对于诗歌的贡献,多数人都定位于“但开风气不为师”,因为他的诗歌通俗浅白。他的诗歌理念从他的创作和他对诗歌理论中看出。

  关键词:胡适;新诗;通俗浅白

  一

  胡适对于新诗,是“但开风气不为师”。讲求诗歌的浅白,是他创作时和评价诗歌所追求和提倡的。我们可以通过胡适的白话诗作品和对当时白话诗的评价,窥见胡适的新诗理念。

  精通某门学问或者知识才能发现这门学问或者知识的缺陷。对于胡适也是这样的,因为熟稔中国传统文学,他才能发现中国文学的弊端和改革的方法。这样也决定胡适在改革初期的文学创作也是有所变化的。胡适留学期间曾写下大量的文言诗,后来为了表示白话也能作诗,便将自己的文言旧诗结集为《去国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的《尝试集》是白话诗歌创作的实验之作品,这些作品艺术形式也是变化的。按照胡适对自己诗歌的分期,可以分为

  第一期,刷洗过的旧诗,其中《蝴蝶》、《他》为例外。至于《赠朱经农》、《中秋》、《江上》、《沁园春》、《生查子》等诗词,多只是字句为白话而已,形式则沿用旧调,毫无更改。

  第二期,自由变化的词调时期。这时期的诗虽然打破了五言七言的整齐句法,虽然改成长短不整齐的句子;但是初做的几首如《一念》、《新婚杂诗》、《四月二十五夜》,都还脱不了词曲的气味与音节,当然《老鸦》与《老洛伯》是两个例外。

  第三期,纯粹的新体《关不住了》那一首译品,胡适这是他新诗成立的纪元。《应该》、《你莫忘记》、《威权》、《乐观》、《上山》等,都极自由,极自然,胡适认为可算得他自己新诗进化的最高一步。

  因为是尝试,所以从幼稚到成熟是必须的;但是很多人却认为胡适的诗歌并不算成熟,一点诗味也没有,犹如“水晶球”一般。当然诗歌是平白如话并不是什么缺点,从文学风格的多样性来看是允许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胡适倒把这种风格作为诗风的自觉追求。胡适的“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的“诗体大解放”的要求就是这种诗风的宣言。

  二

  胡适对于诗歌的追求也可以从他删诗歌一事见得。1922年,胡适的《尝试集》第四版将出时,他找对该集子进行删削。其中删诗的朋友里有鲁迅,因为此时的鲁迅还和胡适关系比较好。在删诗的问题上大家意见是有不统一之处,如说《江上》这首诗,鲁迅和俞平伯都主张删,而胡适因为做这首诗时的印象太深,舍不得删去。我们有必要分析这几首大家意见不一致的诗歌。

  第一首诗,明显是留有旧体诗的痕迹。既然是白话诗创作,就肯定应该力脱旧体的风气,鲁迅的想法其实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胡适主张留下。第二首简直是大白话,没有境界和诗味。读过鲁迅写的旧体诗的人都知道鲁迅的诗歌意境深远的,后来自称是“打打擦边鼓”写的白话现代诗歌如《梦》、《他》等也是具有含蓄而隽永的风味。面对胡适这种直白的诗风,鲁迅的删诗也是难免的。胡适对此有自己的看法,认为这是发议论,却不是抽象的发议论。他的这个说法在《谈新诗》这篇文章中已经提出,并且是作为做新诗的方法加以提倡的。如果删去这首诗那就是胡适自己承认自己主张是有问题的。第三首诗,看起来是在讲哲理,然而不直白。俞平伯和康白情都是觉得可以,而胡适却觉得始终不满意。我们从胡适请朋友删诗的事情中可以发现胡适追求的是一种平白如话的诗风。对于含有哲学思想的诗歌,胡适认为作诗必用具体方法表现出来,这首诗显然是不符合这个要求的。

  胡适作诗如此,评新诗也是倾向于平白如话的理念。明显的例子就是评价康白情和俞平伯诗歌时的相反意见。胡适评价康白情的《草儿》是“在技术上,确能做到‘漂亮’的境界”。因为康白情的诗歌也是浅近直白的,是“自由吐出心里的东西”。这正好就是“诗体大解放”的最好验证。胡适认为,康白情的诗歌因为“受旧诗的影响不多,故中毒也不深”,所以他在写诗的时候,下意识里是没有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的动机的。俞平伯不同于康白情,俞的诗是“理智化”的诗,常常不容易一眼看懂,喜欢说理。俞平伯的《冬夜》诗集出版后,胡适在日记中记到:“平伯的诗不如白情的诗……他的诗不很好懂,也许是因为太雕琢的原故,也许是因为我们不能细心体会的原故。”

  胡适初期的诗歌几乎是以是否用白话为评价标准。后来才将意境营造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了。胡适在1936年讨论 “胡适体”的时候,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作诗主张,即说话要明白清楚,用材料要剪裁,意境要平实。胡适作诗基本是沿着这三个方向的。1960年《复彭君的信》中还重复提到这三点。这样的主张的变化,既是胡适对自己作诗的自我反省的结果,也是朋友和后起诗人以及朋友的影响结果。

  从艺术角度来讲,胡适的诗歌与后来的很多诗歌相比,只能算是鲁迅所谓的“进化链上的中间物”,然而胡适“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

  参考文献:

  [1]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试论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相关文章:

试论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自信03-21

试论图书馆现代管理模式的思考08-06

试论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问题论文04-24

谈中国民间美术的现代审美08-13

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现代性探寻论文(通用7篇)09-22

试论稳健原则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适用性及其实际应用04-20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关系论文04-29

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公民素质研究08-10

试论“尊重学生”论文04-28

试论高校课程自主改革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