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周作人散文的艺术取向

时间:2021-04-09 10:25:4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论周作人散文的艺术取向

  摘 要:学贯中西、声名显赫的大学者周作人,曾被冠之以“小品散文之王”,不仅其创作数量大,而且其小品散文有独特的风格:冲淡、平和、飘逸、灵动,有极强的审美价值。他往往信笔所至,而又融知识性、趣味性、抒情性于一体,充分显示了学者式散文的特点。本文拟就其小品散文的艺术特点作一些浅陋的探讨。

试论周作人散文的艺术取向

  关键词:周作人 散文 艺术取向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个颇有份量的名字。虽然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他的名字很少被提及。这里面有许多的无奈,抑或也是一种命定的神秘。岁月流转,世事沧桑,许多与他同时代的名人一个个如花凋谢了,而周作人却卓立于20世纪的中国文坛,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绕不开的存在。虽然,这个亮点也曾一度蒙尘,周作人晚节不保,仕官敌伪,作为“文化汉奸”被人嗤之以鼻,以至晚年寂寞,死后冷清,令人可悲可叹。但是,鲁迅二弟的身份,五四时“周氏兄弟”的显赫成就,他的品位与博学,都令同时代的人及其之后学者仰目以视。

  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家,周作人一生一直笔耕不辍,相当勤奋刻苦。他没有留下什么长篇巨制,早年令人称道的是以《人的文学》《贫民文学》为代表的理论建树,晚年从事翻译工作。成就最大的当推他创作的小品散文。作为一个优秀的散文大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周作人都作出了非凡的贡献,周作人提倡美文之创作,主张艺术地叙事和抒情,给散文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在当时被冠以“小品散文之王”的称号。数量上,他单独成集的有20余集,未成集的大约3000余篇散文,以1928年为界分为前后二期。前期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谈虎集》等;后期有《看云集》《风雨谈》《瓜豆集》《秉烛等》《苦茶随笔》《知堂文集》《知堂杂文》《知堂回想录》等。这些散文可大体分为二类:一类是悠然南山式的小品,信笔抒写,徐舒自在,格调淡远,常常把人引入一种空灵、超脱的意境;另一类有点金刚怒目的意思,触及时事,针砭现实,是一种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斗争性较强。

  作为现代小品文的开拓者,他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拓展了散文的取材范围,从社会批评、文明批评到生活琐事,古今中外无所不谈,这种取材的广泛性,打破了旧社会文以载道的旧规律,给小品散文开拓了广阔的天地,这是周作人为繁荣现代散文所作的重要贡献。

  有论者指出,奠定周作人在20世纪文学史上显赫地位的,不是他的小说家、翻译家和教育家的身份,而是他创造的独有的“美文”。他把学识、情趣、人生,都融于这一文体里,在体制的别样与境界的典雅上,可推为第一人。

  周作人极力推崇明代作家“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其小品散文的总体特点是平和、冲淡。他总是漫不经心,随意谈来,抓住生活和文学创作中的某种现象旁征博引,旁敲侧击,从而自然而然地传授了丰富有趣的知识或者抒发了一些个人的感慨,融知识性、趣味性、抒情性于一炉,充分显示了学者式散文的特点。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大多短小精悍,有人说玲珑剔透,有人说简洁老练。作为“小品散文之王”,周作人的小品散文的确可以称得上圆熟精粹,他的文章构思精巧,却又不露雕凿的痕迹,仿佛是随意散漫的信笔写来,却又能体现出一种朴实、古雅、含蓄、凝重的文风,对中国现代小品散文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特别的文风兼具极高的美学价值,值得仔细玩味。下面试从三方面加以论述。

  一、闲适冲淡的吉光灵片

  闲适冲淡是周作人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周作人的闲适是其对人生、社会的一种态度,周作人主张生活的艺术和艺术的生活。但现实是无奈的,甚至是残酷的。因此,他只有选择书斋,把对现实、人生的种种感慨、际遇化作纯美的文字。其间,跳动的是鲜活的灵魂,便也有了审美的愉悦和快慰。这是一种心情的释放,更是一种艺术的升华。没有大智,无法做到这些,没有博学,只能望洋兴叹。这是个性的张扬,但却冷静,是情感的渲泄,但却质朴。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超功利的。这受惠于他对古希腊文明的情有独钟和悉心研究,在审美的情境上,则靠拢于明清小品心态。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已经成为一种消遣,一种精神的放松和休息,惟其如此,才可以做到真正的闲适和冲淡,反过来说,也只有周作人这样博学机智而有追求个性的“文学贵族”才可以做得到。既使是写让人心荡神摇的人生《初恋》也能做到舒徐自在,信笔所至,与众不同。这里没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大开大合,没有卿卿我我的缠绵铺叙。有的只是一些相当冷静而简洁的文字,但是那轻妙纯真的感情波痕,读者还是感觉到了。开首一名“那时我十四岁,她大约是十三岁吧”径直地把初恋的双方推送到读者面前。一个“吧”字,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对遥远往事回忆的无奈和刻骨铭心。“她”是怎样一个女子,如此牵动作者的情怀呢?接着写了“她”的天真纯洁。“我”的对于人生初恋的妙不可言的感觉。“非意识地对于她很是感到亲近”,“引起我没有明了的性之概念”,“感着一种无所希求的迷蒙的喜悦”,“对于她的存在感到亲近喜悦,并且愿为她有所几尽力”。作者极其准确地把握了这种微妙的情感的“度”,尽管轻描淡写,但纯真的感情却毕现无遗。所以听到宋姨太对她的恶毒诅咒后,心中油然腾起一股阳刚之气。“她如果真流落做了,我必定去救她出来。”而当听说“她”死了时,我“觉得不快,想像她的悲惨的死相,但同时却似乎很是安静,仿佛心里有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了”,“不快”而又“安静”,说明毕竟是初恋,情淡情浅,而“仿佛一块大石头已经放下了”,看似平淡无奇,其实份量何止千斤,正说明初恋的刻骨铭心,是相思难以割舍的眷恋,也是一种淡淡的惆怅,淡淡的遗憾,也或者是一种心理的安慰吧。“她”死了,终于可以摆脱如宋姨太所诅咒的那样的命运,也了结了她的尘世之缘,岂不令人心安。笔致淡泊从容,感情率真自然,清浅动人,真纯可爱。

  二、玲珑剔透的.雅致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