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周作人散文艺术风格

时间:2022-03-11 11:58:3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论周作人散文艺术风格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周櫆寿,又名周奎绶,后改名周作人,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试论周作人散文艺术风格,欢迎阅读与收藏。

试论周作人散文艺术风格

  试论周作人散文艺术风格 篇1

  周作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之一。他一生的创作,除了三十几首新诗和二百来首旧体诗外,全部都是散文。它的散文有杂感、文艺短评、随笔等类。其中,影响较大,艺术成就较高,风格也较成熟的,还是他那些以冲淡平易见称于世的美文小品。他这些美文小品,不仅显示了散文大家周作人精湛的艺术造诣。同时,也形成了周作人独特而成熟的艺术风格。

  一

  周作人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冲淡平易。平淡自然、和平冲淡、闲适……这些说法都是前人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概括。周作人自己也曾说:“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境地。”①“平淡自然”,这是周作人给自己散文风格所作出的定位。“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②他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不仅如此,他给废名、俞平伯的作品写的序言中,也一再地强调、推崇冲淡平易的文学创作风格。由此可见,冲淡平易,不仅是周作人希望达到的境地。同时,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也形成了冲淡平易的艺术风格。

  周作人的散文,多写周围的日常生活,他常写一些人人都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或物。即使是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他也能以一个普通的见闻者、参与者的身份叙出。在他的作品中,他不故作高深地议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一些精辟的警句也很少见得到。他的散文,无论谈事、谈人、谈政治、谈文艺……,都象同友人拉家常,叙旧情。叙事状物,写景,他都能做到朴素、自然。发表感想或看法,没有长篇大论,而是舒徐不迫地絮絮而谈。比如他的《人的文学》这篇文章在他所有的散文中,篇幅算比较长的了。但是,他并未摆出一副宏论的架势,而是采取随笔那样的写法,把意思一层一层地、有条不紊地说清楚、说明白。关于“三一八”惨案,周作人写了好几篇散文,大多是如实的记事,虽也有内心的感情,却少激烈的议论。甚至有些记叙,让你感到惊人地客观和冷静。最激烈也不过是说一些这样的话:“凡青年夭折无不是可惜的,不过这回特别的可惜,因为病死还是天行,而现在的戕害则是人功。”③,“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两位老母倚闾,亲朋盼信。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④。周作人关于事件本身的态度也是鲜明的、感情也是真挚的。但是,周作人却能冷静沉着,通过平实的文字,表达出深邃的悲愤。这就是周作人散文的冲淡平易之处,他使人读他的散文,一点不觉得艰难,甚至觉得有些浅显。然而,正是这样,才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之中,在毫无戒备和疑问中,服服贴贴地接受他思想感情的影响。

  我们说周作人的散文是冲淡而不是平淡,还在于周作人的散文是有思想的,它并不让人觉得苍白贫乏。周作人虽然说不上是卓越的思想家,但对于许多事情他都有自己的看法。无论是与非、曲与直、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他都能判断分明,做到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对于有些问题的看法,其深刻性往往为一般人所不及。这也正是他的散文不显疲弱,比较耐读的主要原因。当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之后,社会各阶层对他有种种评价。其中不乏恶意的攻讦和指责。周作人即明确指出:孙中山不是“神人”,“也有缺点”,却应“整个地去看出他的伟大来。”⑤。他还指出,孙中山缔造的“中华民国”,只实现了“中华”二字,而下二字“民国”尚未实现,因为人民还并未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还 “习于为奴”。对于有些人把孙中山这位革命的先行者视为“乱党”,施以攻讦。周作人能站出来说:“我的意见则此刻还因特别注重民族主义,拔去国民的奴气惰性,百事才能进步。”⑥这在当时,虽然并非最先进的思想,所论也不能说就十分辩证全面,却也不得不承认其表现得相当深刻。

  周作人散文的冲淡平易,并非象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周作人喜欢客观的叙述,所以他的散文表现出平淡的风格。而事实恰恰相反,周作人的散文都是具有主观色彩的,都是周作人自我的表现。周作人的散文喜欢从自我出发,在平凡事物上谈出动人的天理物趣。从审美主体上来说,周作人所提倡的言志小品是西方随笔的自我表现与我国明人小品独抒性灵的融合。周作人所倡导的言志即是抒我之情,载己之道。而并非代他人之言,载他人之道。纵观周作人的散文,他都是以自己的见闻感思,生活琐事来进行创作的。其取材极其平凡而琐碎。诸如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喝茶、饮酒、鸟声、苍蝇、乌蓬船、白杨树、自己的初恋、爱女的病……,他都有兴观照。他写的野菜、茶食、茶、酒、苍蝇……都是他所见所闻、所读所感的,都蒙上了他自己的感情光泽。就是读书札记、序、跋之类的文章,周作人也离不开自我的感受,都有一个“我”贯穿其中。这成了周作人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周作人散文创作表现出的冲淡平易,决不是直露平庸,更不是淡而无味,其中充满了作者的感情。文学创作的生命在于有感情,这对于诗和散文尤其如此。问题是,周作人散文中感情的流露有其特有的方式,那就是抒情的淡化和节制。周作人的散文,总是喜欢把很在意的事说得似乎很不在意,把很有情的事写成似乎颇不经意。对于人和事,他不过多地渲染,而是用简练的笔墨把人或事的轮廓清晰地勾勒出来。如《故乡的野菜》,在艺术手法上可以说完全是采用“白描”的手法。用白描而能写出真挚的感情,只有周作人这样的散文大家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文章开头,周作人便声言他对于故乡没有什么特别的情份,只因为朝夕会面,逐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老邻居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到他。待我们读完全文,便会发现周作人对野菜的谈论,无一处不掩藏着他眷恋故乡的深情。

  二

  周作人散文在冲淡平易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那就是其中充满了涩味。这也是周作人最自负的一点,他认为文章必须有简单味和涩味,这才耐读。他的散文创作,也正体现了他这一主张。并且他怕世人不了解他文章的真味,还一再强调:“拙文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今以药味为题,不自讳言其苦。”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