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劳动价值论创新与发展的方法论(3)

时间:2021-04-15 13:39:2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简析劳动价值论创新与发展的方法论

    同样,历史上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激烈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也有着改良资本主义社会的良好愿望,它们却不能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就是因为它具有主观性,不能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今天,深入研究和发展劳动价值论,最终目的仍然是要揭示当今时代已经发展了的客观经济关系及其规律,而不是为了对某种新情况做简单解释。马克思坚持历史辩证法,充分认识在商品经济关系中,即使最一般的价值关系也不是天然就有的,它也是遵循辩证法的规律,有其产生、发展、直到消亡的客观历史过程的。他研究人类社会商品交换和生产实践的演进阶段,从实践上分析商品出售与购买之间矛盾关系的发展及其不断得到解决的形式,从理论上阐释价值形式与商品价值本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不同历史阶段价值形式的主要特征,阐明了价值的商品形式、货币形式和资本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区别。重视价值关系的一般性和在历史发展进程不同阶段表现出的特殊性,这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方法论特征。恩格斯也曾说:“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就是把这个方法作基础的,这个方法的树立,我们认为是一个成果,就重要性就丝毫不次于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这一基本方法应始终贯彻在劳动价值论的创新与发展中

    从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呢?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任何一种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当社会实践已经发生变化时,不应让已经变化的实践去适应原来的理论,而应让原来的理论适应变化的实践,认识和实践应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以,我们不能把马克思的思想照搬过来解释已经发生变化的社会主义经济活动。如果这样的话,必定会发现有些现象是马克思经济理论所无法解释的.。我们的争论应该重视研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理论体系,如果忽视也就不了解他们所研究的某个争议中的问题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体系其他部分的联系。教条主义的理解,或记住其中的一部分论述,忘记其他大部分论述,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这就要误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创立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时期,社会生产的主要是物质产品,劳动的主要形式是体力劳动。而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社会劳动具体形式、劳动的主体结构、产业结构、科技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都与那时有很大差异;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收人分配形式也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社会主义有着差异。因此,我们应该在坚持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基本观点的前提下,坚持辩证方法,不断创造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并使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三、劳动价值论创新与发展的研究方法

    1.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在将劳动价值论的范围扩大到整个政治经济学(甚至更大)之后,为劳动价值论辩护的意见都强调了马克思运用的研究方法,暗示了这种方法至少在当前是不可超越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被马克思认为是政治经济学正确的研究方法。在《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序言” 中,马克思提到:“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区分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地再现。”。这种方法很难理解和掌握,有些马克思主义者也未能掌握这一方法。因此,列宁曾经慨叹:“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因此,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不全面地系统地研究《资本论》,就急于追求同现实问题的联系,一旦遇到困难,很容易得出否定劳动价值论的结论。马克思所说的第二条道路是在第一条道路的前提下开始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第二条道路的起点,而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却是第一条道路的结果,即:从抽象到具体过程的抽象起点来自于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马克思的方法论不是片面的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而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没有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就没有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马克思的抽象法与客观唯心主义抽象法的区别恰恰在于不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看作孤立的过程,不把抽象的概念当作先验的`逻辑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