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要读出文学味

时间:2020-08-03 14:55:0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试析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要读出文学味

  内容摘要:文学味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是指各类文学文本所特有的文本特征。本文中阅读鉴赏的文学类文本对象指的是高考试卷中的散文和小说文本,因此文中所论述的阅读鉴赏的主体是高中学生,阅读鉴赏的活动主要是指在考试中有限的时间内以答题为目的阅读鉴赏文本的活动,而非一般作用上文学专家研究者鉴赏文学文本的活动。

试析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要读出文学味

  关键词:阅读 鉴赏 文本特征 文学味

  在各地语文高考试卷中,阅读鉴赏分值占很大比重,例如,在江苏高考试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总分值是20分,而学生往往失分惨重,究其理由是什么呢?每年高三老师和学生都花了绝大工夫在上面,却仍然收效甚微,甚至忙到最后老师和学生会发现:复习训练过后依然没有提高甚至还没有复习训练前得分高,我们的教学是低效甚至无效的。笔者一直在深思这个理由,其实,我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花在了训练学生分清题型、如何审题、如何找准角度按步骤答题上,殊不知,很多学生早已在上述方面做好做够了,关键还是学生不会读文本、读不懂文本。不会读、读不懂,再熟悉题型、再会审题答题也如同搭建空中楼阁,都是枉然。

  那么,如何教学生会读文本、读懂文本呢?本文试图从文学文本的文本特征角度做一些探讨与尝试。文学类文本传统的分类,一般分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大类。每类文学文本都有其固有的文本特征,这些文本特征说得形象些,就是指这类文学文本所特有的“味道”。如果学生面对一个文本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地从这一类的文本特征入手,或许就找到了解读这个文本的钥匙。并且,试卷当中文本后的理由也大都从文本特征的角度来命制。这样,解读又迅速,又做到了有针对性的阅读。

  首先,来谈谈散文阅读。首先我们要明白散文的中心有任务是抒情或展现情与理的交融。散文何以称为“散文”,那是因为它相对于诗歌、小说、戏剧来说,缺乏明显的外部特征(魏国良《高中语文教材主要文本类型教学设计》),但这不是说散文就没有其特有的文本特征。散文的文本建构因素可能更多的是一些主导性的、特征性的建构因素,例如:物象、意象、意境、细节、线索等(魏国良《高中语文教材主要文本类型教学设计》)。并且,散文因其“散”,所以,我们要注意这样的理由:文本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一个看似无关的材料?安排这样的材料有何作用?还有,散文借助文字所创造的“美”,不仅是物象、意象之类带来的,还来源于语意学的某些方面,如语言的意味、意蕴、意趣等。散文文本的可咀嚼性,既是散文的标志,也是解读的抓手。我们在解读散文的时候,可以借助某些可观察、可把握的语言标识来品味散文的意味、意蕴、意趣。有人将散文称作“美文”,证明散文还有一个文本特征,那就是比其他文体更突出的审美追求。因此,在阅读散文时,要指导学生认识理解各种各样的“美”,文本造就“美”的方式、手法。以上这些都是散文具有的文本特征,如果教会学生在阅读时抓住物象、意象、意境、细节、线索等建构因素,抓住文本中具有可咀嚼性的语言标识,理解文本中各种各样“美”,解读文本的意味、意蕴和意趣。那么,在散文阅读方面,我们也就相应地有内容可读、有事情可做了。在高考试卷中,命题者也往往是从这些文本特征的角度来命题的。

  来看看2012年广东卷的散文阅读《荷叶》,初看标题,再看文本内容,我们即可发现,这篇散文是用中心物象“荷叶”来建构文本的,进一步读文本可看出这“荷叶”,作者赋予它不同的审美特征:残荷之凋零、新荷之清新、可用做包装食物用途的清香等,然后,作者对荷叶寄予怎样的复杂情感我们就可以把握了。文后的试题:17.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5分)18.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我”都见到了残荷,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6分)两题都是围绕上述方面来命题的。其次,文本写荷叶,为什么开头看似漫不经心的描写宏村的秋景?有何用意?这一点体现了散文“散”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初读文章就要考虑的理由。试题16.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4分)同样也是从这一方面设问的。湖北卷《耳边杜鹃啼》的试题同样是从散文的文本特征来命题的:17.文章用了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本题是从散文“散”的特征出发,材料安排的用意角度来命题的。18.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4分)则是从散文的文本建构因素及其作用来命题的,“杜鹃啼”是文本的中心意象,又是结构文本的线索,文本基于此才能做到“形散神不散”。19.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理由加深探究。(8分),是考察作者寄托在“杜鹃啼”这一意象上的审美追求的。

  其次,来谈谈小说阅读。小说的文本特征较明显,构成文本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人物、环境、情节。但是,我们解读小说,不能仅仅满足于人物的性格特征,环境描写的特点、作用及手法,以及基本情节。其实,小说的解读更要关注的恰恰是这三个相同要素在不同的小说文本中的不同组合、侧重、倾向中的个性化的设计。(注明出处)再具体点说,小说的“文学味”更多地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变化性、矛盾性上(分析这人物形象的三个特性需要把人物形象完整分析和人物的细部情感结合分析,即客观分析与主观体验结合),人物形象的特征与刻画手法的选择之间的关系,人物形象与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之间的关系,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最后,解读小说还要注意小说主题、主旨、以及审美作用的多元性。

  以2012年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邮差先生》(师陀)为例: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表面看这道题是考察环境描写的特征的,其实解决这道题,还是要从人物形象的特征和环境的关系入手,“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全部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这些内容可以反映出邮差先生是一个对人友善、内心悠然淡泊的形象,由此形象可以得出小城具有平靜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的特点。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此题不仅仅是考查学生对这句人物语言的理解,要解决这道题,需要从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与小说主旨之间关系综合考虑。因此这句话的含意可以理解为这个小城正是晴天下的小城;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很舒适很快乐,每天都有晴朗的好心情,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这一点是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得出的。小城里的生活很安详、静谧,没有人打扰,这点是从环境描写的特征得出的。而这句话在小说结尾,有象征意味,显然关乎小说主旨:即对战争背景下平靜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的小城存活状态的礼赞。再来看14题,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小说采用何种叙述方式是由人物形象、环境特征、小说主旨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可以得出以下答案:①叙述舒缓,表现出小城人们的生活之态,祥和与安宁;②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表现邮差先生常年如一日地这么工作这么送信,没有惊心动魄,以平凡的工作来表现他的人格美,表达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③展现在历史大背景(日本侵华战争)下的没有硝烟只有祥和与宁静的画面,表达作者对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不愿看到这种生活被打破的意图。

  综上所述,考试背景下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抓住各类文本所具有的不同特征,以这些文本特征为切入角度,迅速读出文本的“文学味”,以便有针对性地、有效地答题。

【试析文学类文本阅读鉴赏要读出文学味】相关文章:

1.文学类论文提纲怎么写

2.文学类论文答辩问题

3.文学类的毕业论文提纲

4.开题报告文本格式

5.试析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情况的调查教育理论论文

6.影视史学鉴赏论文提纲

7.试析会计信息与经济预测论文

8.试析我国电视电影艺术特色研究论文

9.试析保险学课程实践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