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胡适对中国新文学的理论贡献

时间:2020-08-03 14:55:0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谈胡适对中国新文学的理论贡献

  【摘 要】二十世纪初,胡适作为新文学运动倡导者,为中国引入了一些西方先进的文学观念。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将历史的、经济的、悲剧的文学观念介绍到中国。历史的观念,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学;经济的观念,即做文学要讲求求真务实,不说空话,篇幅短而精;而悲剧的观念,则反对传统文学中大团圆的套路,用悲剧的手法来引起人们对现实的深思。

  【关键词】胡适;新文学运动;理论;贡献

  1916年秋天,胡适在给陈独秀的信中正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以及具体实行的八项主张。陈独秀将其在《新青年》上发表,并且称赞胡适的主张是“今日中国文界之雷音”。就这样,在陈独秀的促成下,《文学改良议》成了胡适提倡白话文学的一篇正式宣言。接着胡适又发表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论短篇小说》、《谈新诗——八年以来一件大事》等等一系列提倡文学革命的文章,由此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胡适关于文学改良的主张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提倡历史的观念;二是讲究文学要用经济的策略;第三是将悲剧的观念引入中国。

  一、历史的文学观

  为了阐明新文学诞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动摇封建旧文学的根基,胡适提出历史的文学观。所谓历史的文学观念,“一言以蔽之,曰: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1] 他早在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文学改良议》中就提出文学要随时代而变迁,“凡此诸时代,各因时势风会而变,各有其所长,吾辈以历史进化之眼光观之,决不可谓古人之文学皆胜于今人也。” [2]接着他在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的《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中又专门讲述了这一观点。

  在新文学的初创时期,胡适从白话文学的发展历史上切入,来说明白话文是文学发展的趋势:白话文早在唐代的小诗短词中就已经出现;到宋朝时,语录体大盛,很多诗词也都开始使用白话;一直到了明清时代白话小说兴盛。虽然白话文屡次被禁止,但是仍然能不断发展,这就说明白话文是我国文学的大趋势。

  如果只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文学语言的发展还不能使人信服,胡适又以历史的眼光分析了古代的文学家。当时的反对者们推崇“韩柳”,可是“韩柳”在他们的时代也曾提倡过文学革命:当时“韩柳”提倡废六朝骈俪之文,提倡合文法、近自然的文体。所以胡适一针见血地指出“韩柳”的文章在当时也算是种新文学。胡适用历史的文学观念具体分析了白话文学的历史必定性,用历史上文学的发展来反攻新文学反对者们的复古之心。可以说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为新文学运动起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在做新文学时,单靠吸收以前的传统文学中的白话文精华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革命者们引进西方先进的学说。在输入学说和思潮时,胡适也强调了历史的态度,这主要体现在胡适《四论理由与主义——论输入学理的策略》这篇文章中。首先,他指出在输入学说时要注意发生这种学说时的时势情形;其次,尽管当时的中国文艺界急需学习西方先进的理论成果,但是不排除一些盲目的引进者。所以胡适很有先见之明地提出警告:要防止全盘西化,这就要具体分析所引进学说所处的.具体环境以及它的具体来源。除了以上两点,在输入一种学说的时候还要注意考察它已经发生了的效果。这三点总结起来,就是以历史的态度对待输入学说。“凡对于每一种事物制度,都要想着找到他的前因后果,而不能说把它当作一种来无踪去无影的孤立的东西,这种态度是历史的态度。”[3]

  二、经济的文学观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整个西方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迅猛发展,文学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其存在和生产的方式也必须超越个人心灵的想象和独语的状态,走向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状况的社会化价值取向,文学要面向时代、介入生活、干预社会,才能实现它的独特价值。胡适曾留学美国,他见识到了西方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也见识到了适应这种发达经济的西方文学,它们与中国传统文学是完全不同的。胡适两相对比之后,将经济的观念引入中国文学,来作为他倡导文学革命的另一个有力的理论支撑。

  中国传统的小说讲究历时性的叙述,注重情节的曲折,所以要想有好作品,就必须用大部头来表现。这与世界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快节奏的现实是不相符的。因为短篇小说的篇幅小,较之长篇小说更易于作者掌握,也方便读者阅读,所以它作为一种极具现实性和时代性的文体成为世界文学的潮流。并且短篇小说还能够比较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迅速地通过典型性格的塑造表现时代的脉搏,从而更有利于新的文化观念的传播。所以胡适提倡新文学要注重创作短篇小说,这其中就体现了他经济的文学观念。

  胡适说短篇小说 “就是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 [4]我们可以看到短篇小说中最重要的两个条件,一个是“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另一个是“最经济的手段”。

  文学创作要达到不可增减,不能涂饰,每个字句都恰到好处才能称得上是经济的。可以说整个世界文学的趋势都是由长到短,由繁多趋于简要的。世界上经济的发达带来竞争越来越激烈,时间越来越宝贵,文学也越来越讲究经济。文学自身的进步就与文学自身是否“经济”密切相关。胡适也在用他自己为数不多的小说作品实践着这种经济的观念。如在短篇小说《差不多先生传》中,他几乎忽略了故事情节,而仅仅选取差不多先生在几个不同理由上的回答,就简洁地概括了他混混沌沌就过完的一生。小说用夸大的笔法针砭了国民的一种凡事不求认真的精神状态或人生态度,由此表明了作者期望能启迪民智的民族责任感。

  胡适不只是通过提倡短篇小说的创作来阐释他经济的文学观念,他还在戏剧的改良上也要提倡文学的经济策略,具体体现在他《文学的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一文中。他指出,因为演戏的时间、做戏的人精力、看戏的人时间和兴趣、以及台上设备和布景的投资都是有限的,所以在创作戏剧时也必须注意到各项经济的策略:其一是时间的经济,要能在最简短的时间之内把一篇事实完全演出来。其二,人力的经济,要让演员不至于精疲力竭,使看戏的人不至于头昏眼花。其三,设备的经济。在戏中陈设布景和设备上不要超出戏院的能力。其四,事实的经济。戏剧的编写上要让所写到的都能在戏台上演出来,把一切演不出来的情节一概用间接法或补叙法演出来。在他看来,戏台上演不出来的事实,也没有必要将这种情节放在戏里。他提出学习西洋戏剧中的三一律,即一个地方、一个时间、一桩事实。他批评传统的戏剧创作不知什么叫做裁剪,什么叫戏剧的经济。指出补救中国这种笨拙的戏剧的策略,只有研究世界的戏剧文学,才能渐渐培养文学经济的观念。除了在小说和戏剧上提倡文学的经济观念,在诗歌上,胡适也偏重于写抒情短诗。胡适在1936年发表的《谈谈“胡适之体”的诗》中就说,新诗说话要明白清楚,运用材料的时候务必要有裁剪,“删除一切浮词凑句”,“抓住最扼要最精彩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 [5]。用经济的策略来作诗,从而达到传统诗歌中所缺乏的平实意境。

  三、悲剧的文学观

  戏剧理论家王季思先生说过:“我国古代文学论著中没有出现悲剧的概念,也没有系统地探讨过悲剧和戏剧的不同艺术特征。” [6]胡适尖锐地指出这是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剧惨剧,只图在纸上说个大快人心,是名副其实的说谎文学。“团圆快乐的文字人们读完了,至多不过能使人觉得一种满意的观念,却不能叫人有深沉的感动,决不能引人到彻底的觉悟。” [7]

  胡适认为悲剧的观念,首先在于承认人类最浓烈真挚、最深沉的感情,是在悲哀、不如意、无可奈何的时候;其次,它可以让观众在亲眼看见别人遭遇悲惨时,能产生一种至诚的同情,能把个人的悲欢暂时消融在这种至诚的同情中;其三,它能够让人承认这世界上悲惨伤心的事情从来都是存在的。只有让观众或者读者直接

【谈胡适对中国新文学的理论贡献】相关文章:

1.谈对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

2.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论文

3.谈中国哲学人生研究

4.谈科学哲学理论的转变

5.谈中国哲学的以自然为镜

6.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关键词解读论文

7.谈对会计道德的几点看法的论文

8.谈格式塔理论下视觉式样的营造论文

9.谈常见中药对肾功能的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