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及电影字幕等效翻译

时间:2021-03-03 18:35:2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言语行为理论及电影字幕等效翻译

  【论文摘要】电影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字幕翻译在电影翻译中尤为重要.通过利用言语行为理论及语用等效的翻译观点,探讨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及意译、解释性翻译和文化替换等翻译方法.

言语行为理论及电影字幕等效翻译

   相关论文查阅:大学生论文工商财务论文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语用等效  字幕  翻译方法

  一、引言

  随着国内外观众对视听艺术的需求增大,影片字幕翻译数量越来越大,质量也在提高。电影字幕翻译是指电影在播放中。通常显示在屏幕下方,对片中人物的对白和其他相关信息的一种解释性的补充说明,它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量,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的发展,也有助于听力或智力有障碍的人能够看懂和理解电影的内容。电影字幕译文的服务对象是电影观众,因此,翻译必须适应观众的需要,为观众所接受。

  字幕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一种文化传输与移植的过程。电影具有文化传媒的特殊性,并决定了它对字幕译文有诸多特殊要求和限制。因此,字幕的译文在文体、语言风格上需尽量和原文风格保持一致。至少,字幕译文应传达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原文语言特症。为此,译者要以等效翻译为主要原则,考虑影片预设的效果和观众的期待,摆脱字面的束缚,呈现出令人满意的翻译作品,使目的语观众能够享有与原语观众相似的体会和感受。在翻译文本时应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遵循等效翻译的原则,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

  二、言语行为理论

  译者对原作的理解,翻译策略的选择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诸多语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作为语用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不仅是为说话而说话,或表达一种思想,而是通过说话来实现某种目的,即以言行事。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发展必然对翻译研究带来深远的影响。“言语行为”一词是英国哲学家、实用主义倡导者奥斯汀在《如何以话行事》一书中首先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其代表人物是约翰。朗肖,奥斯丁(J L.Autsi n)和塞尔(J.Searle)。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后来塞尔又发展了他的理论。使用语言就像人类许多其它社会活动一样是一种受规则制约的有意图的行为,人类交际和交往的最小单位不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单词或句子等语言单位,而是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意义就是句子意义的功能(塞尔,2001)。由此言语行为理论被哲学界和语言学界所普遍接受,以至于逻辑学家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周礼全,1994)奥斯汀认为所有的语句分为叙述句和施为句。奥斯丁发现这种区分的缺陷促使他区分出三种不同的言语行为:言之发(以言指事)、示言外之力(以言行事)、收言后之果(以言成事)(何自然,冉永平,2001)。即.“言语行为三分说”:言中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言中行为是通过语法、语音、句法、语义表达的话语的字面意义。通过话语,说话人希望使听话人认识到自己的目的.从而达到说话者希望产生的效果。这就是言外行为。言后行为即话语在听话人身上所产生的效果。有些效果是说话人希望之中的.而有些则是说话人意料之外的。当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理解相吻合时,那么言外行为一般能产生预期的言后行为。言语行为是以理解为目的的,而且言语行为本身就是理解的过程。理解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是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言语成为人们活动的条件,理解成为人们活动的目的。由于翻译就是用目的语来转达原文中的意思,因此,它也包括了言语行为三个层次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