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时间:2021-03-20 20:26:2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目前,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方式,它使幼儿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阻碍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绘画水平停滞不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一、美术教育的两大误区

  误区一:模仿固定的形式设定绘画的总体模式,过去强调基本功、技能技巧的训练,以临为主,一般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好范画,然后再让幼儿依葫芦画瓢。这种方式产生消极效果是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容易使幼儿在学画时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

  误区二:任其自由发展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放任自流,幼儿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至于主题思想、方式技巧,老师管的很少。这种方式产生的消极效果是可能导致幼儿绘画主题、绘画总体水平的停滞不前。这样的误区应如何解决呢?我认为,幼儿虽已初步具备认知、记忆、想象能力,但审美意识毕竟淡薄,绘画的表现内容主要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表现感受。重要的是教师千万不可用单一的、固定的形式,要加强启发和辅导。

  二、动设计思路要清楚

  1、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应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在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幼儿下一阶段能达到目标。虽然幼儿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由于受到直觉的限制,幼儿时期形成的概念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概念,所以,教师要避免把固定的形式作为目标,把画出某一具体的图象当作目标。教师应逐步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来创造不同的图像。当然,目标并不一定都是按老师的主观意愿制定,有时它是幼儿提出的,这是教学目标与幼儿的需要吻合。

  2、内容的选择幼儿美术主要表现造型能力和表现方法两个方面,教师应把握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及运用的机会,使幼儿不断变化、创造,习得各种表现方法。教师应选择那些有吸引力的内容进行加工,认真研究内容与技能的内在联系,把技能表现自然的融入内容中。

  3、教学过程安排通常幼儿美术教学过程由引起兴趣、出示范例、示范讲解、巡回指导和结束评价五个环节组成,这五个环节都以完成技能要求为目的。在实践中,将五个环节调整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鼓励独创和展示判断,这是以鼓励创新,激发创造为目的的。

  三、活动指导要有策略幼儿美术创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美术创作中,幼儿的创作是个体化的,教师应有策略的来指导。

  1、帮助幼儿提高创造力很多教师要求幼儿画的跟老师的一样,这样会阻碍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影响幼儿的创造力。所以,老师应提倡幼儿创新,使作品不同于教师的范例,不满足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自己想象的物体。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的成就感会成为幼儿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

  2、不断提出问题当幼儿经常采取某种形式表现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幼儿改变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画太阳时,教师可提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怎样的彩条才更象阳光呢?”幼儿可根据教师的提问,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创造力。

  3、站在幼儿角度上去理解画面幼儿对许多图像的理解都是与日常生活联系的,教师经常观察、学习幼儿的造型,善于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解释画面,只有这样才能和幼儿进行交流。

  4、鼓励幼儿大胆修改图像教师应鼓励幼儿,对画的不满的地方不对的地方大胆的修改,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的图像进行大胆想象,并用改变图像、添加特征等方法进行弥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5、展示作品,相互学习教师应及时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想象和创造。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应把幼儿作品全部拿来展览,引导幼儿观赏那些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在一些不太优秀的作品中发现指出优点。

  6、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创作力,超越教师教师应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应给幼儿留有较多的创造余地,以展示他们的才能。可以提供一些不完整和错误的图形启发思考,使幼儿有超越教师的机会。

  四、创设美工活动区为了减少局限性,让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尊重幼儿意愿,能吸吸引幼儿积极投入的活动。

  教师要创设美工区,在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美工活动区给幼儿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能获得更的乐趣和满足。在美工区的指导中,教师要进行这样一些探索。

  1、根据幼儿的兴趣随机教育教师应及时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抓住幼儿的兴奋点,因势利导。教师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来吸引幼儿进行活动,并在操作中练习基本技能。原本是教师的的准备活动,现在通过孩子们的参与,变成了美工区的活动内容。由于幼儿对活动感兴趣,所以他们会一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2、开放工具和材料,刺激幼儿的创作欲望在美工区中,所有的工具,都应放在较矮的架子上,幼儿可按需要随意取用。此外,还要收集种类繁多,可以用于美术作品制作的材料,让幼儿能发挥想象,尽情的使用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能发挥想象,尽情的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构图和塑造。教师应对幼儿做积极的肯定,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意愿。

  3、促进幼儿自我学习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应让幼儿通过看看、想想、做做进行知识技能的自我学习。让幼儿边观察边对比边操作,自我思考、自我纠正。在这种自我学习过程中,幼儿既有探索体验的机会,又不至于因尝试失败而丧失信心。在这些探索过程中,孩子不仅掌握了一定技能,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获得知识。

  4、美术活动的延伸幼儿在美工区的作品利用的好,可以培养幼儿大胆参与的精神,幼儿看到自己创造的价值,有成就感。如:幼儿用黄豆做的响铃,可以成为音乐活动的乐器。幼儿通过画画、剪贴而制成的手指木偶,可以在语言活动中讲故事。幼儿的美术作品极大的美化生活环境。它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使幼儿自由地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总之,对于美术活动教育,教师要起到启发和辅导的作用,给幼儿留出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拓展幼儿的思路,提高创作能力,并对他们做出鼓励性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能信心十足的走好艺术第一步。

 

  对幼儿学习绘画的几点思考

  幼儿美术活动不仅仅是为培养小艺术家技能技巧的训练,它完全超出本学科的领域,成为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拓性人才的基础工程之一。早在18世纪,法国启蒙学家卢梭就竭力主张教育要保持人的“本性”,要培养“自然人”,并提出“适应自然”的教育方法。适应自然,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他作为一个人基本的内在主体性。“适应自然”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幼儿美术教育,它可诱发幼儿自我表现意识,激活幼儿的创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以下笔者就幼儿学习绘画谈一点体会。

  一、重视兴趣培养,激发幼儿绘画的积极主动性

  绘画活动是幼儿意愿和已有经验的主动表现,而不应该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技法训练。首先应该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进一步创造,尤其是刚入园的幼儿,大多数还处于涂鸦阶段的后期。从教育的角度讲,在幼儿尚未达到一定成熟年龄时,要求其进行较高水平的小肌肉协调活动,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幼儿会因为训练的的单调枯燥而丧失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会因为训练的固定模式化而损害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激发幼儿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动机,要把对幼儿兴趣的培养,贯穿于他们注意、观察、想象、创造的全过程中,帮助幼儿在自我表现与所表现的事物之间建立起关系。

  如:幼儿学画直线活动时,讲一个凶猛的老虎和小动物的故事,让幼儿用直线“变”成铁笼子把老虎“关”起来。有的幼儿画的直线变成了斜线,或画得太稀,就提醒他:“铁笼子”这儿有个大洞,老虎要从这里逃出来了,快补上。幼儿“补”好铁笼,教师以小动物的口气感谢大家:“谢谢小朋友,帮我们捉到了凶猛的老虎,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地玩游戏了”。这样一来使学习过程不致于枯燥乏味而成为负担,刺激了幼儿的表现欲望,而不是停留在训练技能技巧上。幼儿对活动感兴趣,主动地拿起笔非常投入地把心中最想表达的东西表现出来,因此最容易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从而提高了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为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创造了机会。

  二、带动幼儿树立绘画的自信,挖掘幼儿艺术潜能

  自信心是人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一种心理品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于深入挖掘幼儿的潜力,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幼儿会以很快的速度临出线条图案,而进行意愿画时就面露难色,犹豫不决,甚至急得哭起来,这就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幼儿期自我评价能力差,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自信的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在上述情况下,千万不能妄加训斥、泼冷水,说一些诸如“笨!”、“没有灵气!”之类的话。而应该在活动中信任、尊重幼儿,经常以肯定的口气对孩子说:“你肯定行!”、“相信你能画好!”幼儿从成人肯定与信任中获得强大的动力,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对于幼儿创造性的火花,教师更应当鼓励,让幼儿张开想像的翅膀,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一次绘画活动中,一名幼儿的作品上出现许多看上去“乱糟糟”的“毛线团”,太阳也被“挂”在“地”底下。教师问:“太阳是挂在天上的,怎么到地底下来了呢?”孩子指着画面的“毛线团”说:“爸爸吸烟,太阳公公下山不敢上来了。”孩子的话语和作品很稚嫩,却寓意深刻,于是教师把她的作品挂在展览栏里,当别的小朋友来看她的画时,她总是很高兴,非常自信地向别人介绍她的作品。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就要放手让幼儿大胆想象和进行创造。

  三、创造力培养在前,技能训练在后

  往往有些成人看到一幅幼儿画就简单的用“像”或“不像”作为标准来衡量他的好坏,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幼儿绘画就应当是对客观对象的视觉描绘,将幼儿局限在成年人的概念之中。模仿和创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模仿单纯靠视觉处理事物,表达的往往是一种对简单物象的写。成人的偏见忽略了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感情流露,并意味着让幼儿放弃自我的创造意识,压抑了幼儿自我表现的进取精神。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教师不在黑板上示范,也不给他们看范例,而是让幼儿互相观察,让他们想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的人有什么不同,然后让他们画一个最喜欢的人。

  个别幼儿迟迟不动笔,他们自由创作的精神被成人所谓的“像”与“不像”的压力所破坏。“我知道你能画”教师摸着孩子的头肯定地说,并耐心地讲述各种人的特征等等,鼓励他拿起笔。任何孩子只要拿起笔,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纸上画出第一笔时,他的创造思维就开始启动了,不管他画得怎么样,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不久后,孩子们的“一个人”画好了,有的把嘴巴画得很夸张,身体却很小;有的衣服口袋画得比脸大;还有的则把手和脚画成了鸡爪。

  作业虽然稚嫩、拙朴,但每一个形象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创造。孩子们对于自己的随意创造很满意,有个小朋友骄傲地指着画面上的两根长线告诉教师:“这是妈妈的腿,我的妈妈很漂亮,跳芭蕾舞的,我以后也要学跳芭蕾舞。”面对这样的“作品”教师也很满意。不管是原始意象的遗存,还是儿童表象的再创或者是别的,只要能表达幼儿的思想和情感,就是好的幼儿画,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而且,作画的过程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情,并增加了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是非辨别能力。

  可见,幼儿绘画是一种自发的艺术创作活动,是幼儿思想情绪及艺术潜能的自由表现。要尊重幼儿艺术创造活动中的自我发动和自我表现,在指导幼儿去做的同时引导他们去想,去说,去模仿,去创造,并不断地向幼儿提出新的要求,形成新的刺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将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手法,即所谓的绘画技法。

  总之,幼儿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它强调思维活动的灵活和知识的迁移,是一个人的兴趣、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综合体现,对幼儿尽情抒发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的情感,培养良好个性,发展创造性和提高艺术品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相关文章:

浅谈幼儿家庭教育论文01-19

浅谈幼儿营养与合理膳食论文06-16

美术教育参考文献08-11

浅谈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论文04-01

浅谈幼儿园小帮手现象论文07-07

关于幼儿教育浅谈的论文范文02-04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与幼儿创造力培养论文12-26

浅谈幼儿园的英语教学探究论文10-20

浅谈幼儿语言障碍的有效方法论文07-10

浅谈在家庭教育中幼儿情商的培养学科论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