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区别联系(3)

时间:2021-04-15 18:09:2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区别联系

    总结一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适用于简单商品经济下的小生产者为主行业的市场交换,不适用除此以外的状况。同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但是商品不仅包括劳动产品,也包括自然资源等。因此可以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其适用范围也是不包括自然资源等非劳动产品的。

    (二)效用价值论的适用性分析

    从效用价值论主要观点可以看出,它认为效用是一种主观心理评价,假定物品可以无限细分时,认为人能够清楚了解花费每一元钱能够消费的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物品效用,最终按照最后一元钱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决定不同商品的购买量,从而实现消费者总效用最大化实现消费者均衡。任何价格时购买者从商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对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价格。假定消费者的货币因素不变,从而货币的边际效用在某一消费时刻不变,因此可以说,任何价格状态时,边际效用决定价格。

    从表面上是认为价值或价格仅仅是一种主观心理评价,没有客观上的标准。仔细研究它的价值理论就会发现,这种价值论实际上是假定人是理性的掌握充分信息的,有能力区分消费不同物品给人带来的不同效用,认为人当然能够对比花费相同货币消费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物品的效用大小,这些假定显然过高估计了人的理性,过高估计了消费者所掌握的关于商品的信息的充分性,假定商品可以无限细分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但是在它的假定下,它的结论是成立的。面包和水的总效用很大,但消费者能够得到它的最后一单位的效用并不是不可或缺、决定生命能否继续,而是享受食物和水能够给人带来的快乐或者解决轻微的饥渴等,效用是很小的。消费者对最后一单位水或食物的效用和最后一单位的水或食物所需货币对他的效用,决定是否购买。如果最后他能够得到最后一单位的商品的效用大于所需货币的效用,他会继续购买,直到两者相等。假定商品可以无限细分,他会分配他的货币到所消费的商品中,使得最后一元钱获得的最后一单位的效用及边际效用相等,也和最后一元钱的效用相等。这样他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实现了从消费中获得的最大满足。

    对于较为贫穷的人来说,他拥有的货币较少,每一元钱对他的效用都是比较大的,因此他往往会用他的最后一元钱用于满足消费食物等较为重要的欲望。而对于非常富裕的人来说,他拥有的货币很多,每一元钱对他的效用较小,他可能用最后一元去满足较为次要的欲望,如用于购买奢侈的消费品,如钻石、宠物的衣服等。但是假定较为富裕的人突然变得较为贫穷,他绝不会继续原来的消费模式,而会按照较为贫穷的人的消费方式生存。钻石自然是那些钱多的,货币对他们边际效用小的人消费的,从消费的角度而言,贫穷的消费者是不会问津钻石的。并不是钻石的效用大于穷人的延续生命的面包的效用,而是对于富人,钻石的边际效用与富人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之比大于对于穷人面包的边际效用和货币的边际效用之比。因此钻石的价格高于面包,拥有不同数量货币的人的货币效用是无法比较的。但是所有的消费者无论贫富,在消费中都尽力通过使用分配自己的货币从而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尽管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掌握完全信息,但是消费者还是比较理性的,他们肯定明白自己不同的欲望的重要程度,大致能够判断出消费不同物品能够获得的效用。因此消费者的理性程度尽管和完全理性的假定有差别,但基本是吻合的。尽管商品并不能无限细分,消费者也不是完全理性,但消费者总在自身的理性范围内,尽可能地去调整货币在不同商品的分配,从消费中获得最大满足,这却是毋庸置疑的。
   每一种物品的消费量都是它在当前价格下所有愿意而且能够的购买量之和。若这时需求大于供给,价格提高,迫使愿意消费它的人重新对比消费它的边际效用和货币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不变,而货币需求量增加,消费该种商品的最后一元钱效用降低,从而有一部分消费退出。若需求小于供给,价格降低,愿意消费它的人重新对比消费它的边际效用和货币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不变,而货币需求量减少,消费该种商品的最后一元钱效用增加,从而对该种物品的消费量增加。均衡价格下,供给等于需求,供给方意愿的价格等于需求方意愿的价格。无论供需是否均横,任何价格时购买者都是通过对比商品的边际效用和货币的边际效用决定是否购买,任何价格时购买者从商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对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价格。假定消费者的货币因素不变,从而货币的边际效用在某一消费时刻不变,可以说,任何价格状态时,边际效用决定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