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提琴的发展历程及艺术魅力

时间:2022-03-18 08:47:4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析大提琴的发展历程及艺术魅力

  大提琴,为西洋乐器,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析大提琴的发展历程及艺术魅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析大提琴的发展历程及艺术魅力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数的音乐爱好者开始学习和欣赏大提琴作品。本文从大提琴的发展历程和艺术魅力进行阐述,从而为现实的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提琴;发展历程;艺术魅力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of our people, and countless music lovers began to learn and appreciate the cello works. Fro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cello and artistic charm elaborate, 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ality of study and practice.

  Keywords:

  cello; development process; artistic charm

  在中国,真正了解大提琴的人不是很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提琴在我国的文化舞台上表现的越来越活跃,无数的音乐爱好者开始学习和欣赏大提琴作品,很多人渐渐喜欢上它朴实醇厚,优美绝伦的音色。下面,我对大提琴做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

  一、大提琴的发展历程

  作为小提琴家族的低音乐器,大提琴的出现是和16世纪初小提琴在意大利的发展密不可分的。由于大提琴只作为低音乐器来使用,所以它在同一家族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17世纪初,大提琴在意大利歌剧中担任了独奏乐器,它的地位才有了一定的提高。当时,大提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各国对大提琴的称呼也不一样,直到1680年意大利确定了大提琴的名称“切罗”后,各国才开始正式使用和称呼它。

  起初大提琴的作品是零星的,不被人重视,只是作为众多乐器的一个陪衬而已。有关资料显示,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大量的大提琴作品才逐渐涌出,仅意大利这个国家,就有56个人为大提琴写出了较高水准的演奏作品。同时,大量大提琴作品的出现,也相应带动了演奏技术的提高。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博克尼尼先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那超一流的演奏技巧,尤其是在快速性的演奏和重音奏法上,即使在现代的高科技时代,也使很多艺术家们望尘莫及。

  从历史上看,法国的管乐队对大提琴事业上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丢胞尔的《21首大提琴曲练习曲》等,到现在仍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个练习曲最大的特点是把左手指的拇指把位运用了起来,提倡在琴弦上移动手指和手腕的自然性。从此,大提琴逐渐巩固了在器乐和家族中的演奏地位,很多大提琴的优秀作品也应运而生。尤其是是巴哈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发表,标志着大提琴发展过程中第一时期的结束。

  17世纪应是大提琴历史上非常特殊的时期,当时的乐器现在很难寻觅到踪影了,因为大部分的乐器都应经被改造和改良了。有关资料显示,当时的大提琴长度基本上都在73-75厘米,或者在79-80厘米。随着岁月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大提琴的尺寸也逐渐倾向于小型化发展。此外,琴弦的数目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4根的,有5根的,有6根的。为了“固定”大提琴的稳定性,还发明了琴支柱,大提琴的颈部也细了很多,提高了左手的灵活性,增强了琴弦的压力。通过对大提琴的一系列改良和改造,增大增强了大提琴的音色,使大提琴的音色更加明亮起来。

  18世纪以后,大提琴在音乐舞台上逐渐确立了地位,大提琴的技术和技巧革新也娴熟了很多。同时,大提琴在音乐形式的表现上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开始使用更高的音域,靠近了小提琴的演奏法。尤其是丢胞尔、隆贝鲁库等很多优秀演奏家的出现,使大提琴的演奏事业迎来了春天,揭开了大提琴发展的新时代,新篇章。

  对于大提琴何时传到中国,目前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大约在20世纪初,大提琴开始传入我国。起初学习大提琴的人并不多,可谓寥寥无几。大提琴最多是一些达官贵人和富商们的摆设品,人们只是把大提琴的拥有当作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以后,西方音乐文化迅速传入我国。辛亥革命后,我国思想文化界掀起了热烈探求“民主”与“科学”为标志的新思想和新知识热潮。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开始建立一大批新型的音乐社团和音乐教育机构。比如梅百器担任指挥的“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萧友梅担任指挥的“北大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等。随着这些新型管乐社团、乐队的发展,以大提琴为主要乐器的作品也随之而出现。比如萧友梅1930年创作的《秋思》,是我国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这首曲子旋律优美,在钢琴的伴奏下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爱国热情。音色舒缓平静,大提琴这种近似人声的西洋乐器把作品的内涵发挥的淋漓尽致。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的观念和思想也得到解放,大提琴才慢慢普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需求,很多学前班的孩子也开始接受专业的大提琴学习。目前,大提琴在我国的乐队中是使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它既可以担任独奏,也可以担任重奏,演奏风格独树一帜,影响力很大。除了交响乐队中使用,民乐队、戏曲乐队和中西混乐队也都在使用。

  二、大提琴的艺术魅力

  大提琴的音色或近或远,或强或弱,它华丽而又淳朴,委婉蜿蜒,旋律苍凉,任何形容词都不能代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大提琴那优美绝伦的音乐艺术所折服。

  首先,大提琴的音色是优美的、沉重的、苍凉的。虽然同是提琴家族的成员,但它不像小提琴那样外向而张扬。如果把小提琴比作一个热情优美的靓女,那大提琴就是一个稳重帅气的俊男。在演奏中,它犹如一颗珍珠,总会在需要的时候绽放出光芒,它就像国王身边的重要大臣,重要而又隐蔽。这个看似大而笨重的“外来货”,给中国的民族音乐特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激情。

  其次,大提琴是最具有人性化的乐器,它从外貌上看,是一件简单的乐器,但是从声音和音色角度上看却是一件复杂的乐器。它的音域和音色是最直接接近人色的,是包括了从花腔女高音到深沉男低音的全部音域的乐器,给人温暖、真挚、亲切和舒服。比如法国名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13段—天鹅。大提琴那优美的音色,完美的表现出了天鹅的纯洁与高雅,听起来让人心驰神往,不能自已。能让人想象出蔚蓝的湖面上碧波荡漾,清风徐徐,一只白天鹅安详舒缓的拨弄着清波,最后又在水天交接处消失,那意境充满了诗情画意。还有,中国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的作品《晚会》,也是由大提琴作为旋律伴奏的一部经典作品。此曲短少精悍,节奏欢快明朗,而且旋律流畅,给人一种欢欣鼓舞的感觉,营造出了浓厚的喜悦气氛。

  最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整体社会环境逐渐好转,随着文化的多元化需求,中国艺术家们多年的艺术积累以及思想的解放与活跃,大提琴的创作也进入了多元化趋势和正轨阶段,大提琴的创作作品也逐渐进入了高档次,作品从最初的感情色彩逐步进入到理性的稳定。艺术家们创造出很多具有艺术内涵的作品,从而开启了大提琴创作的新纪元。这些作品不仅题材丰富,而且结构更加严谨合理。比如《国殇》,就是用大提琴独特的音质酣畅淋漓的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高贵却不失亲和力,让观众拍案叫绝。

  结束语:

  总之,同欧洲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大提琴起步比较晚,在大提琴事业发展上还十分落后。虽然后期发展的比较快,但是大提琴事业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艺术家们长期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大提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与整个时代的背景是分不开的,虽然历经坎坷,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我们相信,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将有更多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来,带给人们更高的音乐享受。

  参考文献:

  [1]李纲.17至18世纪初大提琴的发展状况[J].现代乐器艺术.2008(4)

  [2]李娇娜.浅谈大提琴艺术[N].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11)

  [3]冯小桐.大提琴艺术发展历程与风格特征分析[C].乐器文化研究.2009(8)

  拓展:世界十大著名大提琴曲

  1 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巴哈的六首无伴奏组曲是每一位大提琴家所追求的目标。它们是演奏曲目的基石,许多人都承认他们可以花上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并演奏这些组曲……。的确,自从卡萨尔斯的演奏与录音将这六首组曲复兴,它们如今已经成为每位大提琴家皆试图攀登的顶峰。巴哈这六首组曲应该是他在哥登(Cothen)担任宫廷乐师时期(1717-23)的作品,这六首曲子巴哈皆采六乐章型式写成--包括Ⅰ前奏曲、Ⅱ阿勒曼舞曲、Ⅲ库朗舞曲、Ⅳ萨拉邦德舞曲、Ⅴ小步舞曲(或布雷舞曲、嘉禾舞曲)以及Ⅵ吉格舞曲。由於原稿已经轶失,目前流传下来的无伴奏组曲抄本有二:一是由他的第二任妻子Anna Magdalena Bach於一七三○年写成,另一较少为人知的抄本则是巴哈弟子Johann Peter Kellner於一七二六年所完成的。由於抄本上有一些明显的错误与漏失,而且许多有关演奏弓法、装饰奏、速度等标示都付之阙如,所以现代大提琴家在演奏这六首组曲时,往往会以自己研究所得的「私房版本」演出。比方说,罗斯托波维奇对於这六首组曲是这麼描述的(从一到六号):G大调「明亮」、d小调「悲伤而强烈」、C大调「灿烂」、降E大调「庄严而不透明」、c小调「黑暗」、D大调「耀眼如阳光」。虽然在众多名家的诠释下,这六首组曲呈现出不同的魅力,但是相信它带给聆听者的感动,却是一致。

  一九七四年秋,卡萨尔斯过世后一年,六十八岁的傅尼叶应邀前往普拉德音乐节(Prades Festival,由卡萨尔斯创立)演奏巴哈的无伴奏组曲。San Michel de Cuxa教堂内挤满了聆听的人潮,独奏会后,没有掌声,听众在全场静默中缓缓起身……。这套著名的巴哈无伴奏录於一九六○年十二月,地点是汉诺瓦的贝多芬厅。傅尼叶是位自我要求甚严的艺术家,为了维持音乐的整体性,在灌录此套组曲时他偏好录一大段,而且常常是录完整乐章才停。整体而言,他的演奏从容、优雅、流畅,散发出典雅抒情的气质。

  2 鲍凯里尼: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九号

  1743年出生於义大利的鲍凯里尼,不仅是大提琴的祖师级作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他的这首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几乎是每个学大提琴的学生必学的曲目,即使是在今天都还是最常演奏的一首大提琴协奏曲。就连布朗咖啡的广告也拿来作为配乐,如今想起孙叔叔那句著名的:「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都会令人想起降B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一开始的附点音符,及大提琴流畅的快板。他对大提琴的技巧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左手方面。他提高了大提琴的把位、拓宽音域到降B;对拇指的要求很高、发展双音的技巧与快速音程。而这首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就是最好例子。但很讽刺的是,这首最受欢迎的协奏曲竟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大提琴家Gr?zmacher (1832-1903)所校订改编;话说回来,要不是Gr?zmacher,鲍凯里尼的作品可能就被埋没在音乐史的洪流下。事实上,他的作品无论在当时或是现在,都是可以和海顿相媲敌的。他不仅有莫札特的天赋;更有海顿的多产。正如当时法国知名的作曲家卡蒂尔(Jean Baptiste Cartier1765-1841)所说:「如果上帝要透过音乐与人类沟通,他会用海顿的大提琴协奏曲;但是,如果他想自己欣赏,他无疑会选择鲍凯里尼的音乐。」且不论他和海顿,谁的作品伟大;我想孙叔叔讲的也很有道理,「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推荐你听听这首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马友友、杜普蕾、哈诺伊所采用的鲍凯里尼降B大调协奏曲版本,都是Gr?zmacher修定版。实际上,这个修订并不损及鲍凯里尼的原创风貌,而且还保留了古典时期的精神。这首降B大调协奏曲充分显示马友友精致、细心的品味,他并没有像杜普蕾毫不保留地表达感情;而是用一种略带浪漫的语汇、优美温暖的音色,如歌般的演唱。你可以清楚感受到他在第一乐章里,活泼、生动的韵律;第二乐章开始的弱音揉弦、力度均匀的渐强;第三乐章里,和乐团答唱自如的美妙景象。小提琴家祖克曼指挥的圣保罗室内管弦乐团,像朝露般的清新自然,他和马友友合作演出的巴哈交响协奏也是相当杰出的搭配,录音、演奏都是上乘之选。

  3 海顿:D大调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

  文献记载海顿应该写有五首大提琴协奏曲,但是第三号找不到乐谱,第四、五号证据不足无法证明,因此一般认定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就是第一号C大调、第二号D大调两首。由年代久远,海顿大提琴协奏曲的乐谱几乎是在「考古」的情形下被挖出来的,其中第二号更是与舒曼、德弗札克的同类曲目并称为「三大大提琴协奏曲」。此曲是海顿五十一岁时作品,传说是为当时知名宫廷大提琴家安东.克拉夫特(Anton Kraft)所作。有趣的是这首曲子有将近一百年的创作者身分之争,因为克拉夫特之子质疑说:「此曲并非海顿所写,我的父亲才是真正的作曲者!」不少学者也同意,因为乐曲中用到的高把位、双弦奏法,都超出海顿当时的习惯用法。不过,到了五○年代海顿亲笔手稿在维也纳被找到后,再加上另一派拥海顿的学者找到一八○六年根据手稿出版印刷谱之后,这首作品的真正主人终於真相大白。该曲第一乐章是标准的协奏曲奏鸣曲式,精巧典雅是基本品味,声部的交替缓而不迟,有股浓厚的贵族气。第二乐章慢板是三段式的小轮旋曲,舒缓的主旋律让我们了解到海顿也是一位「旋律高手」。第三乐章是轻快的轮旋曲,气氛明亮、轻松愉悦,暨有巴洛克的明快又有古典的雅致。要将这首作品的兴味奏出,节奏感以及分句的简洁相当重要,主奏与协奏声部要有富流动性的韵律感。

  这首作品的经典名演个人推荐杜普蕾与巴毕罗里EMI版(企鹅三星),简洁的分句、深情的琴音,完全表现出海顿时期流畅明快,令人一听上瘾。最新发行的版本是哈诺伊,不过这并不是新录音,而是1983年的重发片,是哈诺伊选集中的第六集,收录海顿的两首大提琴奏鸣曲。从音色的丰润度来说,这张唱片表现杰出,大提琴琴身、琴版的共鸣细节清晰,多伦多室内管弦乐团与主奏的声音也相当融洽。哈诺伊的诠释一如他的装扮,亮丽的语法令人不忍把目光移开,充分展现女人妩媚的气质,是与众不同的「浪漫」海顿。哈诺伊为了争取更多表情细节,因此分句有拖曳的现象,因此在主协奏整齐度以及节奏感上就出现了搭配的难度,外乐章(一、三)快板时此情形更明显。不过您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荒腔走板」的演出,哈诺伊能有今天的名气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的音色「媚」力、雍容华贵的态势让我听到完全不同於杜普蕾的海顿。

  4 贝多芬:第三、五号大提琴奏鸣曲

  贝多芬一共写了五首大提琴奏鸣曲,在数量上或许比不上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但是在艺术成就上绝对不遑多让。这五首作品分别是作品5两首,作品69一首,作品102两首。分别具备贝多芬早期,中期,晚期的特色。在这五首作品中,以第三、五号最为出色闻名。第三号在创作时间与乐曲性格都介於作品5与102之间。写於1807-1808年,提献给大提琴家同时是贝多芬的好友Baron Iganz von Gleichenstein,他同时有点像他的经纪人。当时这两个人都爱上Malfatti姊妹,但是Gleichenstein抱得美人归,而贝多芬却失意情场,因此这首曲子充满泪水与悲伤。由一段完美的旋律大提琴独奏地拉出,展开了充满罗曼蒂克的第一乐章,该乐章中有两个重要的抒情的主题。诙谐曲的部份主题出现三次,分别再两次中段(trio)的前、中、后。第三乐章由慢而快,在如歌的慢板后紧接著明亮紧致的奏鸣曲式,而主要的主题与他的Rasoumovsky弦乐四重奏相同。第五号可说是五首中的巅峰之作,无论在技巧、和声、乐曲形式都有重大突破。他打破古典形式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缓慢序奏、终乐章以赋格开头的惯例。第一乐章就大胆奔放的由钢琴导入,开始精神抖数淖帏Q曲式。第二乐章情绪虽然感伤,音乐语句却恬静带有升华感,大提琴与钢琴的对话交织紧密,对位法充分被哂谩>o接著第二乐章不中断演奏的第三乐章的,复杂的双重赋格深深的影响到布拉姆斯的同类作品。跟贝多芬自己的交响曲比起来,他的大提琴奏鸣曲在气质上相当内省,寓意深远。

  要选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经典版本,本片当然实至名归。其中第三、五号是最新日本三百名曲第一名,罗斯托波维契与李希特两大天王,光是名号就吓死人!而且两张平价CD将贝多芬五首大提琴奏鸣曲全部收录,在荷包考量下更是划算。罗斯托波维奇得诠释相当理性,没有加油添醋的肆虐,整体呈现自然无欲。最精彩的当然是两位大师在竞奏交叠、声部对位,所表现出来的张力,两个人的合作让充满抽象、绝对的奏鸣曲,浮现前所未有的思想纹路、心情脉络。罗斯托波维奇的确不辱他当代大提琴巨擘的名号。

  5 舒伯特:琶音琴奏鸣曲

  阿贝鸠奈奏鸣曲也叫做琶音琴奏鸣曲,原本是为琶音琴(Arpeggione)这种乐器而写。琶音琴或称吉他大提琴,这是一种六弦的古乐器,此乐器现在可说渐被遗忘,但是舒伯特此曲为琶音琴留下最好的历史文献,也可以说是唯一的。由於琶音琴几乎可说是失传,近代这首作品经常被改编成弦乐器主奏,例如小提琴、中提琴或是大提琴,受到乐迷极大的欢迎。舒伯特一八二四年写该曲时,正与艾斯特哈奇一家人在采里次避暑,心情相当愉悦快活。而且当时他与伯爵公主卡罗丽娜也有绯闻传出,在爱情的滋润下乐曲当然优美动听。另外,采里次当地充满浓厚的匈牙利风情,舒伯特也深深受到影响,喜欢上匈牙利风的音乐。在琶音琴奏鸣曲中,他在琶音琴这种又有吉他又有大提琴的乐器上,表现了奔放热烈的匈牙利音乐个性。整首曲子仅二十分钟,第一乐章由钢琴与大提琴轮翻奏出我们所熟悉的旋律,是带有羞涩与憧憬梦想的主题,充满著歌唱性。第二乐章是三段式的自由变奏曲风格,主题充分发挥歌唱性(舒伯特的专长),音乐听起来没有结构严谨的包袱,而另有一种疏通的自由。第三乐章大提琴做出琶音琴效果,应该是现代的改编曲模仿当时琶音琴,歌谣味浓厚的匈牙利音乐特质,可以清楚地听出来。时而豪放的匈牙利乐句会突然地插入优雅的主题中,虽然有些突兀,却表现了舒伯特难得一见轻快俏皮,可见他当时得心情一定是好到了极点。阳光、自由的呼吸、悠闲的生活步调,的确是作曲家创作灵感的充分条件。

  本曲的经典版本,我个人追随刘仁阳顾问的选择,推荐罗斯托波维奇Decca版。曾获得日本唱片艺术第一名的殊荣的唱片,前不久才发行CD。这张唱片中有著罗斯托波维契与布瑞顿的友谊吧!还有发烧级自然真实的录音!以及亲昵紧密的对话诠释!大提琴与钢琴表现出合作无间的亲昵感,堂音丰富、细节清晰。大提琴的声音不仅通透有甜味,弓毛与弦的摩擦质感高贵如天鹅绒一般滑顺,琴音变化相当丰富。连刘顾问都夸赞:「好久没有听道录得这麼有灵气的大提琴声音。」第二乐章的主题拉奏,让人不禁怀疑,到底舒伯特当初是为琶音琴还是大提琴写这首曲子?怎麼罗斯托波维奇的琴音表现与乐曲那麼契合。这绝对是一张音响迷必备的唱片!

  6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这首a小调的'大提琴协奏曲是舒曼一生当中唯一的一首同类作品。一八五○年十月,舒曼接受了杜塞多夫市音乐总监一职,高兴地与家人前往履新,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以大约两个礼拜的时间迅速地写下了这首协奏曲。舒曼对大提琴的喜爱起码可以追溯到一八三二年,我们从他一八四二年的钢琴四重奏与五重奏,一八四九年的五首民歌风大提琴小品中可以窥见。这首协奏曲当时并未即刻出版,一八五四年,深受精神衰弱之苦的舒曼在病中藉由修改这首乐曲得到了慰藉。此曲於一八五四年出版,但直到一八六○年舒曼死后四年才举行世界首演。舒曼在这首曲子的原稿上注明了「Konzertst?k」(有管弦乐伴奏)的字样,正如他所标示的,此曲的管弦乐部份居於伴奏的角色,主要皆由主奏大提琴来发挥。第一乐章由木管与弦乐器拨奏奏出a小调和弦后,大提琴的第一主题随即进入,自此大提琴无论在发展部或再现部,始终居於主奏的要角,而乐团则居陪衬角色,几乎可说是衬底的背景。乐曲不间断地进入第二乐章,这是只有三十四小节长度的短小乐章。在弦乐的拨奏中,大提琴呢喃地奏出如歌的主题,乐团中的首席大提琴接著与之应合。不久,乐曲便进入「稍为活泼的」部分,接著在木管乐器的提示下,再现了首乐章第一主题的前半句,而后半句则转变成本乐章的主旋律(由大提琴奏出)。最后在独奏大提琴的一段短小乐句中,进入终乐章。第三乐章一开始,便由管弦乐以强有力的和弦与独奏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接下去可说都是属於这个主题的发展。接近尾声时,大提琴有一段精彩的装饰奏,然后乐团部份渐次加入,一起明快地结束全曲。

  斯塔克一九六二年七月曾在Mercury灌录舒曼大提琴协奏曲,那个版本展现出大师壮年时期凌厉的技巧,演奏锐气十足,展现出大开大阖、一夫当关的气势。这个RCA版录於九四年,史塔克已经七十高龄,年迈的他当然在体能状态上不复当年,但是呈现出来的却是较为圆熟的风格,在速度上也较慢,与年轻时期相比又是另一种不同的风味。指挥Dennis Russell Davies的伴奏相当好,乐团的各声部在他的棒下极为平衡,与独奏十分契合。片中另外收录亨德密特写於一九四○年的大提琴协奏曲(为了纪念一九九五年他百年诞辰),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二十世纪的作品就退避三舍,请听听那具俏皮、诙谐进行曲风的第三乐章,相信你一定会喜欢的。录音上乘,各声部清晰分明。

  7 布拉姆斯:第一、二号大提琴奏鸣曲

  我们麼都知道布拉姆斯与巴哈、贝多芬合称三B,他一生只写过两首大提琴奏鸣曲,第一号e小调作品38、第二号F大调作品99。这两首作品无疑是大提琴曲目中的经典作品。第一号完成於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即将完成时,当时布拉姆斯从克拉拉舒曼的别墅返回维也纳,耗费三年的时间才完成。经过二十一年后,布氏又写第二号。当时他已53岁虽青春不再但是音乐更加洗鍊,此曲与他的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差不多时间完成,当时他人旅居瑞士的托恩。第一号的三乐章中,第一乐章的重头戏就是仿效巴哈赋格与艺术、贝多芬第五号大提琴奏鸣曲终乐章的赋格,布拉姆斯将大提琴与钢琴的份量写得一样重,并没有刻意凸显大提琴而压抑钢琴的企图,因此与其叫大提琴奏鸣曲,不如叫钢琴、大提琴二重奏曲。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是本曲先完成的部分,在速度上第二乐章要求要近似小步舞曲,律动感要够但是又不能失去第二乐章该有的抒情婉约特质。第三乐章完成於1862年,不过当时缺乏结尾部分,一直到1865年才加上结尾部分。在第一号中,布拉姆斯为钢琴写了厚重复杂的和声,因此大提琴的拉奏必须相当具有力道,才能让声音不被钢琴淹没。原本写有慢板乐章,后舍弃不用。第二号热情的第一乐章开头令人印象深刻,相当具有震撼力。慢板时大提琴以布拉姆斯相当偏爱的拨奏出现,刻意地拨动听者的心弦。第三乐章六八拍的八分音符连奏,是十足别致的主题。第四乐章则是轮旋曲式,大提琴双弦的拉奏

  此曲的经典版本无疑是:杜普蕾/大提琴,巴伦波因/钢琴(EMI CDM 7 63298 2,科艺百代)两夫妻的合作,琴音深刻渗入脊髓、感人肺腑。目前最新发行的版本,则是Naxos的Maria Kliegel版。这位出生於德国曾获罗斯托波维契大奖的女大提琴家,吖?椒?、技巧扎实,称不上是舌灿莲花的光芒耀眼,道有田野隐士的平淡致远。在解读诠释这两首作品上,Kliegel不吝释放能量,充分展现布拉姆斯乐曲的内蕴力道,情绪也没有流於过激的沈溺。说实话,Kliegel分句上大刀阔斧的砍劈,不拘泥小节上的修饰,颇有大师朱铭的大型木雕气势,言简意骇、气势浑然,您甚至会误认为她是男性演奏家。虽然这两首作品的录音相当多,但是在杜普蕾与巴伦波因的经典版本之外,Naxos此版也属上乘丝毫没有廉价灌水之感。

  8 德弗札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4

  如果要从协奏曲的角度推荐一首入门曲,德弗札克的音乐有非常强的旋律性,建构在坚实的曲式架构上。近代乐派之的欧陆作曲家中,我最欣赏的两位:史梅塔纳与德弗札克,都对斯拉夫民族怀著深厚的情感,并勇於表现在他们的音乐中。於1895年完成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德弗札克晚期的作品,也是他应聘前往美国纽约国民音乐院(National Conservatory for Music)任院长职期间的创作之一,后回国转任布拉格音乐院院长,才将这阕协奏曲题献予本国的大提琴演奏家哈努雪.威汉(H. Wihan)。这首作品哪里好听?当然是旋律好听,第二乐章的主奏大提琴以丰润浑厚的音色,在中低音区里游走出故乡之爱。而协奏乐团在德弗札克的笔下,则已脱离传统协奏曲的陪衬角色,与主奏大提琴形成对等的地位。特别是乐团编制部份,更因为低音号与长号的加入,打破传统只有法国号、小号的二管编制,让整体的音响性有更壮观的表现。另外,德弗札克汲取在美任教三年的经验,将当地黑人灵歌的曲调结合波希米亚舞曲的节奏,成就出终乐章的回旋曲式。至於主奏大提琴呢?在德弗札克的安排下,除了灵活勇於向高音域的极限挑战(高音La, Si),克服双音把位在快速移动上的高难度挑战,展现出大提琴宽广音域上的丰富多变。整体来说,这首乐曲所拥有的活泼的节奏与浓烈的情感,在华丽的管弦技法安排下,仍然展现出浪漫乐派的特性。

  DG旗下有两位天王级的大提琴名家,一位是傅尼叶,另外一位是罗斯卓波维奇。这两位大师的德弗札克,光从演奏成就来说,均为世有定评的名盘。前者是日本三百名曲之一,后者更荣获企鹅的三星戴花。前者刚悍的曲风表现恢宏的张力,后者丰润纤细的音色,与乐团合作出圆融协调的默契。至於哪一版好呢?得视个人喜好而定。值得一提的是,录於六○年代的罗斯卓波维奇版,最近在DG精心策画下,以大花版传奇录音系列重发问世。不论就曲目的代表性(另有柴可夫斯基的罗可可主题变奏曲),演奏阵容与录音技术,都是值得珍藏的名盘。

  9 圣桑:a小调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作品33 拉罗: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被奉为法国作曲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圣桑,其作品总带有一贯端正典雅的形式与乐思,弥漫著浓厚的古典主义风。这首写於1870年的a小调的大提琴协奏曲,在整体的架构上较其他的协奏曲来得小巧玲珑,三个乐章不间断的连续演奏,只须花得二十分钟左右便可奏完。其中第三乐章的主题还与第一乐章重复发展,事实上,也可以视为一首超大型的单章乐曲。此曲在恪遵古典作法下,在方正小格局之下,谨守主从地位,给予主奏乐器宽广的空间作技巧性的发挥。不过,从受限的架构,音响力度上的薄弱,与主题张力的不足各方面来看,常让这首乐曲陷入新鲜不足的诟病中。至於,拥有丰富独奏、室内乐合奏经验的拉罗,在作曲才能尚未能被肯定之前,就是一位弦乐器的演奏者。拉罗在这首曲子中,从开始的宣叙调,到恬美的间奏曲主题,再到哈巴奈拉舞曲快板节奏,充分撷取异国(西班牙)情调的素材。再者,拉罗对大提琴富抒情人声的音色也掌握得相当好,并借助管弦乐华彩丰富的配器,展现各个声部均衡下的力度与美感。

  这是一张以法国作品为主的专辑,除拉罗、圣桑的协奏曲外,另有马斯奈的「幻想曲」。对同是女性演奏家来说,苏菲.罗兰在掌握乐曲的行进上较哈诺伊来得好,而且她不仅能抓住大提琴抒情音色的特质,於造句间展现旖旎婉约的歌唱性,更在旋律线条的起伏上展现应有的力度,做好乐句间的联系工作。整体说来,就圣桑一曲,苏菲.罗兰以自然不造作的音调,让灵动浪漫的气质萦绕而生。如果你听过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就当知道该曲在异国情调与取材上的偏重,而这首d小调的大提琴协奏曲也是如此。苏菲.罗兰以扎实平稳的技巧与酣甜的句法,像是默契良好的多年老友般的与协奏乐团合作无间。

  10 艾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85

  作品编号85的大提琴协奏曲是艾尔加晚年之作(1918-1919年),这个时期的艾尔加,前有管弦乐曲「谜语变奏曲」名闻於世,在英国境内已是一位倍受尊崇的作曲家。原本就带有阴沈性格的小调,在e小调以悲哀激烈的引导下,先是唱起庄重严肃的宣叙调作为开场。继之发展的主题旋律又在大提琴抒情呢喃的中低音域里游走,如此强烈撼人的开场白,是这首作品最先吸引人的地方。再者,请聆者多多熟悉这首曲子,将会发现第一乐章的宣叙调是贯穿於整首作品的中心乐念,最后将会在第四乐章里有完整的收束。至於诙谐曲与终乐章里的花奏,则高度发挥技巧的精鍊度。而以和声对位取胜的慢板,在抒情的曲调中不时存有一缕灰色的浪漫。单就旋律上,虽不如德弗札克来得煽情华丽,却成功的在与协奏乐团的搭配合作上,赢得更深更浓更美的情感。这首作品在完成的同年就举行首演。另有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同为艾尔加具代表性的两首大型器乐曲的作品。

  老录音固然值得收藏,如艾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岂能对杜普蕾一版(EMI)失之交臂?但是站在世代交替的立场,不妨也试著关心一下市场上的新作。皇家爱乐系列之艾尔加大提琴作品,请到的是一位韩国男孩-Yoohong Lee,话说从小资赋优异的Yoohong,十岁与汉城爱乐管弦乐团合作登台首演,年纪轻轻便有不少与乐团合作演出的经验。Yoohong在这张录音中一一做到的成熟造句与洗练的技巧,是非常不容易的,遑论深刻优美的宣叙调,在他手中演来确能动人心弦。协奏的皇家爱乐,由小提琴手出身的曼纽因领军,酣畅淋漓的管弦乐线条,以收放自如的张力,亦步亦趋的追随主奏大提琴铺陈出深情的旋律。

【浅析大提琴的发展历程及艺术魅力】相关文章:

浅析MBA教育的创新设计及未来发展论文12-06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实践探究论文10-06

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魅力分析论文10-07

关于日本动漫音乐的艺术魅力的研究论文10-09

传统环境艺术设计中当代的继承及发展论文10-07

对于人的发展的理性思考与误区浅析10-27

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发展分析论文10-06

杨天问工笔花鸟画的艺术魅力探析论文10-04

论艺术理论的发展及其教育功能论文10-06

崂山道教音乐的艺术功能与发展的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