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在大提琴演奏中的借鉴作用分析

时间:2020-09-03 17:20:2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声乐艺术在大提琴演奏中的借鉴作用分析

  摘 要 大提琴是最富于歌唱性的一门乐器,无论其音域还是音色都特别接近人声,连它富有曲线的外形也与人的身体相似;在演奏中的技巧,音乐表现力也与声乐有许多的相通之处。笔者希望借鉴声乐艺术中的气息运用,发音的振动与共鸣及舞台表演力,运用并启发于大提琴演奏中的演奏姿势、运弓技巧、左右手搭配、音色的表现力及肢体语言的运用,以便更好地促进大提琴艺术的演奏与表演。

声乐艺术在大提琴演奏中的借鉴作用分析

  关键词 大提琴 声乐 气息

  Abstract cello is the most full of singing a musical instrument, regardless of their range or timbre are particularly close to the human voice, even its shape is also full of curves and the human body similar; skills Playing music and vocal expressiveness also has many the similarities. The author hopes to learn vocal art in the use of breath, pronounce vibration and resonance and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force, the use of and inspired by the cello in playing position, bowing technique, right hand with the use of expressive tone and body language to more good to promote the art of cello playing and performing.

  Keywords cello vocal breath

  1气息的运用

  歌唱者悦耳的声音是建立在良好的气息运用基础上的。声带因受到气息的激动而发出声音。动听的声音必须依靠正常而适度的气息作为原动力。一切声音表现技巧都与呼吸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因此有气才有声,有声必有气,谈及声乐时,必须注意如何呼吸。大提琴演奏也是如此,许多人把大提琴的运弓比作歌唱的运气,琴弦比作声带或声唇。如何发出好听的音色,气息的使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左手按弦,与右手的运弓搭配发出美妙的音乐,在这里气息像是力量的源泉,推动着演奏与演唱。而如何保证通畅的气息,并且合理地使用气息,对演奏大提琴与声乐来说都是值得研究的。

  在声乐的练习与表演中常能听到用微笑的状态歌唱,笔者认为这点对于大提琴的演奏同样可以借鉴。虽然面部器官在演奏大提琴中不像唱歌的影响那样直接、明显,并且也许有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曲子情感状态都是欢快的,但这儿所说的主要是微笑的状态。往往有些人演奏中出现锁眉、咬唇、憋嘴等表情,其实都是过于紧张的一种表现,它反过来更加阻碍了呼吸的通畅,特别不利于长时间的演奏。而当人处于微笑状态时他的身心是对外开放着的,身心状态更为松驰, 气息也会更流通,更易抒发表现情感,同时也能带给演奏者更多的自信与更好的演奏风度。虽然演奏大提琴不是直接由呼吸产生音乐的,但它通过右手的运弓传送到琴弦上,由琴弓震动弦,与左手搭配产生音乐,右手运弓自然就承担声乐中气息的作用,当演奏者明确右手的运弓目的是像声乐中的气息震动声带那样震动琴弦,就会更有的放矢地去拉响大提琴,使肌肉更为松驰,力更到位通畅。这也要求演奏者不仅拥有正确的姿势,更需要顺畅、饱满的气息,良好的控制力"如能借鉴声乐中的呼吸方法来运弓,会产生持续的动力,使出来的音更富有生命力与歌唱性。

  2发声和共鸣

  大提琴的演奏是需要左右手的有效配合才能在简单的四条弦上发出不同音高的。因此,左右手的时间差极其重要,它对于发音的影响也是产生直接效果的,如果右手运弓发音时左手还未准备好在琴弦上按稳,它产生的声音不是虚的便是带有杂音。如果两手同时进行又容易造成流动性不强,肢体动作忙乱,协条性不强的问题。只有左手事先力沉底,放松到位的按好,配合正确的右手运弓时才能产生纯净明亮的声音,因此,左手始终要提前准备在右手前,这样不仅能使肢体动作更为协调,气力更为通畅,也才能做到音乐上的连贯与歌唱。而如何能让两手配合得当,指挥动作的头脑更是要警醒在前。在声乐中,歌唱者在发出一个音时,往往事前在思想上已经有了那个音的模型。有人把这种过程叫做“通过音的预想,对声音的控制作用”。就是说在实际发声前,歌唱者在思想上已具体想到将要发的那个音,同时使发声器官作出反应。就像大家常说的“先要心里有,才能嘴上有”。

  声带本身不发声,而是通过气息震动声带,在声门处震动,再通过共鸣室传至其它共鸣区的,然后才能将声音扩大。经过正确的'训练使音量宏亮、圆润。这好比大提琴的琴弦与琴箱的关系,在大提琴的发声中,是以弦的振动作为发声源,弦本身通过手或弓产生自由振动,其发出的音量并不大,当通过琴马传输给提琴的面板,引起面板按琴弦的频率来振动,这时面板的振动就是受迫振动,只有自由振动的频率同受迫振动体的固有频率相一致或十分接近时,振幅(音量)才会迅速达到它可能的最大值,产生共振,也就是声学上的共鸣。但如果自由振动的频率同受迫振动体的固有频率不一致,或相差很大,则振幅很小,甚至失音。因此如何让琴弦有效振动使琴身产生最好的共鸣,是发声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3表演

  表演是歌唱者与器乐演奏者艺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演奏者成为作曲家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为无声的乐谱灌入生命的声音,在表演中将内心的情感和对待周围事物的想法表达抒发出来,和听众们一起分享。如何更好地阐释作品、表现内容、使听众更好地理解音乐,成为每个表演者所追求的。声乐是一门表演性极强的艺术,为了使听众更好地感受作品往往配以恰当的肢体语言、考究的服饰,有的甚至与舞蹈结合,使音乐得到多方位的展示。器乐演奏者受乐器表演的限制,肢体语言不能像声乐那样的丰富,但如能有恰当、自然的肢体语言,能让听众更直观地了解音乐内容。笔者认为关键是看演奏者是否有愿意和观众交流的心意。相当长的时期内,器乐表演者只注重个人沉浸于音乐中、只追求内在的律动,与观众交流得并不多,台上台下两个世界,似乎隔着一个无形的屏障。然而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他们所追求的是视觉与听觉上的同步满足,他们希望通过演奏者的演奏,能听懂或看懂演奏者所要表现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达到视听和谐的美感享受,以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因此,不妨借鉴声乐艺术的表演特点,运用人体特殊的语言将琴体和人体合二为一,让琴成为人体的一部分。用琴说话,用琴歌唱,用琴与观众交流,就像一个演员,用他的整个身心在投入表演一样,那么,音乐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就变成可视的音乐和活动的雕塑了。同时恰当的肢体语言,对于演奏者的表演来说,常常能更有助于对作品技巧的把握。

【声乐艺术在大提琴演奏中的借鉴作用分析】相关文章:

1.分析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的论文

2.哲学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3.流行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促进作用论文

4.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分析论文

5.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发展分析论文

6.谈谈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7.声乐艺术中的音色审美探析论文

8.eda技术在电子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分析

9.机械设计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