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剧《红梅赞》分析论文

时间:2022-04-02 09:58:1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现代舞剧《红梅赞》分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联想综合服务组实习证明现代舞剧《红梅赞》分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现代舞剧《红梅赞》分析论文

  【摘 要】历史,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这是众所周知的,历史给了艺术的灵感,而艺术则能重现历史。今天的艺术在重现昨天的历史时,它不仅仅只是给我们传播了过去历史中的事件,人物,精神!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了舞剧艺术给我们带来的视觉享受,给我们带来革命时期的红色浪漫,更让我们看到了不可能看到的一切----事件的发生,经过,人物的刻画,演绎,刑法的残酷,实施。虽离我们那么遥远,却又是如此接近,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现场!不得不让我们感叹!感叹艺术的创造力,感叹艺术的生命力!!!

  【关键词】历史,舞剧,人物,灯光,道具。

  Abstract history, and art, has a bond, which is well known for the artistic inspiration history, and art history is able to reproduce. Today in reproduction art history yesterday, it is not just to give us the history of the spread of the past events, people, spirit! More is to let us see the dance arts brought us visual enjoyment, brought us romantic red to revolution, made us see happen is impossible to see everything ---- events through the characters portrayed, interpretation, criminal cruelty implemented. Although so far away from us, and yet is so close, vivid, as if on the spot! Had to let us sigh! Sigh artistic creativity, artistic vitality sigh !!!

  Keywords history, ballet, characters, lighting, props.

  前言

  历史并不是早已被淡忘,早已被尘封的记忆。历史它本身就是一部舞剧,虽然缄默无语,但却给后人留下如歌般的旋律和立体的画面。即便是已经走过的昨天的历史,也没有停止用其独有的语汇与人对话。作为历史舞剧创做的人有的虽不能制造历史的事,但却能让我们演绎历史,见证历史!历史的目的在将过去的真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当代舞剧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展起来的!它是新演艺活动进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舞蹈艺术中,舞剧无疑是最适合表现浪漫主义题材的艺术品种,而在所有的浪漫主义中,革命浪漫主义无疑是凝聚着崇高、悲壮、博大、纯真之美的最动人的浪漫主义!!! 《红岩》是当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红岩英雄更是人民共和国的旗帜。这部由罗广斌、杨益言以亲身经历者为素材的小说的经典红色的小说,真实的描写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地下工作者在山城重庆,受到反动派的特务机关的残酷镇压和迫害,他们不畏强敌在狱中于之进行的不懈斗争的英雄事迹。

  一、赞的创作背景

  取材于小说《红岩》的现代舞剧《红梅赞》是空政歌舞团新版大型现代舞剧,该舞剧截取了小说中重庆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为创作背景。他从共产党人的艺术形象入手,塑造出了血肉丰满的革命先烈,倾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伟大精神。。。在剧目和人物身上,折射着一个国家诞生时伟大而艰辛的历程,张扬着那种单纯而至透明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也凝结着我国文艺创作在这类题材处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红梅赞》演绎了一个“现代舞剧”的概念。革命者的浩然正气,反动派的凶残暴戾,叛徒们的龌龊心虚,都通过新颖、生动的现代舞蹈语汇得到了入木三分的刻画。由一组铁栏,一排铁链、一扇铁门——这三个元素装置成的舞台也极其简洁,全剧的时空变化、情节更迭等被了无痕迹地链接起来,营造出了一场“装置参与表演的行为艺术”。应该说,是现代理念和手法让“老故事”呈现出了新的艺术质感。是作品穿越时空,激发本土观众心理认同的重要原因!

  比如剧中主要人物形象江姐等英烈的舞段设计,曾为捕捉一些真实和感人的狱中生活细节,并由此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进而达到由生活真实向艺术真实的迈进 演员们几番赴渣滓洞遗址体验生活,近乎字斟句酌的艺术锤炼,试图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艺术视角去打造红岩英烈的舞剧形象。体会到创演者的一片苦心,让后来者知道,今天的一切是那样来之不易!《红梅赞》始终坚持将中国文化中的“英雄叙事”和中国叙事艺术中“情”和“奇”的因素融入革命的主题中,让我们通过令人感动的故事进入对“新中国”的坚定信仰中。

  二、梅赞表现手法的创新

  一 蹈结构编创手法的创新

  红梅赞的主题虽有较强的政治性,但编导却大胆运用现代舞剧加以表现,不偱窠臼,大胆探索。这充分显示出创作者的艺术胆识呈现了鲜明的现代艺术理念!它与那些因得益于深厚传统而当选的精品剧目相比,有着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色,舞剧贵在故事情节的单纯,以更大的空间进行舞的展示,采用西方现代舞的编排技法,以时代艺术手段解构发生在昨天的故事。如舞剧《闪闪的红星》舞剧的下半场和上半场比较显得稍微单薄了一些,可以更进一步挖戏,比如母亲在牺牲后冬子趴在桌子上“梦中忆父母”一场,可以进一步“化开”延续,让情节更丰富更饱满些;其次如果在结尾的“勇斗胡汉三”那一片段中若在双人对阵中,添加一些群舞的穿插,或者用一些戏剧性灯光使之虚实互补,相互填充,处理得更含蓄和艺术性一些。另在战士舞和群舞处理的更个性些不要同于以前舞剧,在这一方面就显得司空见惯了。而舞剧《红梅赞》不去纠缠故事情节,将原本复杂的故事进行抽象和集中,抽取广为人知的具体历史内容,剪除过多的人物和情节枝蔓,扬长避短,精心选择细节,恣意挥洒情感,立体刻画人物,突显其具有更加普遍意义上的人性、人情、人道并加以歌赞和升华。另一方面它不以旁白与歌唱去演绎人物情节。即不从单一人物出发,而是通过展现红岩英烈群像来塑造人物,如,疯老头,江姐、老大哥、小萝卜头和她的妈妈等,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仍然坚贞不屈,誓为共产主义信仰和新中国诞生而献身的高大形象。另外一面却是与之形成反差的叛徒摇尾乞怜、为虎作伥的嘴脸及敌人纸醉金迷、凶残暴戾的反面形象。在反衬中使先烈英魂的描写达到一种情感的浓缩与艺术的抽象,形成整个舞剧在人物塑造、结构与剧情诸方面的简约。。舞剧正是以大量这样的对比揭示了共产党人、革命先烈为理想信念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积极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官兵和人民群众,高昂时代的主旋律,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在艺术创作上求新求异,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正是这种合于时代和今天人们的艺术视角与欣赏习惯的审美定位,使其作为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统一。 它用艺术实践印证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二 人物的设计别具一格

  在人物的设计上,表演上他运用了自己独到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将现代舞的语言风格转换为特定的人物形象,不拘一格,一反传统,追求个性,但又不失原味,非常准确的呈现了人物的特性与精神!使得舞剧整体艺术理念与具体的艺术语言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演出中,比如疯老头从一出场的跑不停, 就是属于自己的典型肢体动作造型,疯疯颠颠的步履和行为举止,谁能不认定他是一个十足的疯子,实乃塑造之经典! 江姐十指戳钎刚毅不动、充满激昂而坚贞人格的肢体语言动作,使技巧展现与人物性格塑造相得益彰。小萝卜头天真地穿越牢房铁栅“玩耍”、恋恋不舍地从饭桶旁边回到绝食志士身边,以及与孤身独囚的江姐的嬉戏把小孩子的那份天真烂漫灵性不灭表现的淋漓尽致!孕妇在轰鸣的炮声中生下孩子、昂然走向刑场毫不畏惧,把生命置之度外,只把新生的婴儿留了下来,这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婴儿从母腹中呱呱坠地,而是代表着新的中国将从大地母亲的肚子里诞生。。。这些看似并不怎么复杂的戏剧处理,恰恰是舞剧独擅其长之处。再如两个恋人完成在人间相拥相吻的甜甜恋情,然后走向远方。让我们感受到了纯美悲壮的红色浪漫!

  而在《闪闪的红星》中编导有些太过于注重人物动作上的可看性,在动作的编排上技巧运用的太多,虽然有一定的可看性,但是显得老套,缺少个性。且前一段舞蹈动作后一段在节奏上衔接的不是太紧,显得有些偏出,如下半场冬子舞蹈动作太过普通,简单明洁的动作虽显得干净但让观众久看似觉单调,缺少性格化。

  三 舞蹈美术的新颖之处

  在舞剧中道具的运用对该剧起到了间隔时空、演绎剧情的主要作用,编导巧妙的根据剧情人物来量体裁衣。全剧道具可谓简洁到了极至,一排铁链、一组铁栏、一扇铁门构成的三元素不仅把整个舞剧的时空变化、故事情节都衔接得“天衣无缝”,且内涵极为丰富。每一个场景的变化都是跟随着舞蹈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发展,这是与其它这类舞剧完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非常现代的一种理念。舞剧从一开始到结束都只用简洁两字来贯穿,仅只一道铁栅墙,演员们随着它的推出拉进、以及折转,使男牢、女牢、江姐的独牢以及先烈们牺牲前告别难友、英烈们在牢狱中与敌人的抗争等情节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如铁链构成的“大幕”突然间倾颓一角,鲜血随之绵绵流淌的象征笔法; 舞剧中的铁栏,它不仅隔绝了人与人,也在间隔时空上起了很好的作用。在剧中,他被推拉,折转,都让人感受到人物的愤慨之情。由其是在孕妇和小萝卜头赴刑的一段舞蹈中,一组铁栏的设置产生了特殊的舞台效果,更将这个元素用到了极至。铁栏不停地在舞台上转动,一边代表男牢、一边代表女牢,将狱友们对小萝卜头依依不舍的艰难送别,真是催人泪下。全剧最高潮处,一扇超大型铁门几乎占据了观众的全部视觉,这是在以往舞剧作品中从未见过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倾斜的,那种角度无论观众从哪里看都不免产生即将倒塌的错觉,它似乎告在诉观众敌人的力量虽然十分强大,但是他的命运必将走向死亡。当大屠杀展开,这扇金典的大铁门迅速的,闪电般的,轰然倒下,所有死难的烈士都冲到铁门之上,强烈的象征意向带给人极大的心灵冲击。

  三、灯光

  在舞剧《红梅赞》编导大胆的使用了大量的单纯白色灯光配以灰色和蓝色,整个给观众一种极冷的感觉,仿佛一个褪色的黑白电影一般。在剧中,灯光随着舞台装置的变化而演变出各种不同的效果,但是实际的灯光颜色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仅仅只是灯光的角度与强弱。这样做只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剧情切入的感悟和外化的情绪发展!在这里灯光是有语言的,它会随着剧情、音乐的节奏而变化,这看似笨拙常见的表现手法确与别的舞剧极为不同。不得不让我们佩服编导的智慧,不得不感叹他的才华!

  最后舞剧以扣人心弦的剧情、丰富新颖的舞蹈语汇、完美精湛的表演、气势恢宏的舞美,给观众带来一次震撼人心的艺术享受。观众面对英雄们无与伦比的崇高和忠诚,在观赏中不自觉地拷问和净化自己的灵魂。而舞剧中那种幻化的美丽蝴蝶,那想象中柔情万种的恋人相依,那映照天地的红旗与响彻云天的主题歌,那伴随着解放军攻占重庆的炮声同时响起的开国大典的礼炮,那忠魂起舞庆祝新春的红色浪漫之舞,竟如此恰到好处地感动着我们,让我们在美的张力和善恶的殊死搏斗中,领悟了《红 岩》精神的伟大!传奇!

  然而,上乘之作,需经打磨,期望该舞剧能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反复加工打磨,精益求精,创造出一部思想内涵深刻,又极富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世界精品力作。比如剧中江姐形象的进一步典型化,以肢体语言打造具有典型性的情节线,舞红旗的一段群舞如何在编排上摆脱一般化的设置等等。相信编导者孜孜以求的创新进取精神,一定会使这部舞剧更加完美更加经典。成果来自于辛勤的耕耘者。希望新一代舞蹈创作人能以《红梅赞》为范列在创作寻找自己独特优势和发展轨迹,同样也希望能以“红岩精神”作为创作的动力,在未来的舞台创作出更多的《红梅赞》。

  参考书籍:

  《红岩》

  《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

  《舞蹈艺术通论》

  《舞蹈欣赏与创作》

  《不可不知的舞蹈》以及领舞网 爱舞蹈网论坛

  【拓展】舞剧《长恨歌》与三大悖论论文

  “国际标准舞”连同其前身“交际舞”在中国近、现、当代社会生活及艺术领域中的际遇扑朔迷离。所以,她既使人眩目又令人唏嘘,既让人审视更发人深思。

  限于篇幅,本文专从负面下笔,为该剧在今后的修改提供个人看法。

  一、 舞者的技术性崇拜

  剧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瑶和四个男人有暧昧关系,所有那些关系都同“交际舞”有关。从剧情上看她最钟情的是李主任,谁都看得出来,那家伙的舞跳得踢好了。也正因为只有和李主任共舞才能让王琦瑶体验到艺术的魅力与生存的价值,所以编导者们就让男女主人公以“交际舞”为媒介,为载体,在以深蓝色海洋为象征性符号的爱河中同登极乐并迅速生悲。

  按说此处的安排顺理成章,可是悖论就在这里。

  请问:作为一个把“交际舞”当饭吃当觉睡的女人,当你碰到一个超合适的男性共舞者的时候,你是应该冷静地把他限制在“最佳舞伴”的位置上呢?还是可以一舞忘情、一身相许,把“舞伴”当“伙伴”乃至于“老伴”呢?

  遗憾的是,舞剧《长恨歌》在这种老掉牙了的模式上毫无创意!想想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对戏剧冲突与审美取向的处理,就知道我们与经典之间有多大距离了。

  无奈。此恨如彼恨,绵绵无绝期。从当年十里洋场上的浮华梦,到今天立交桥下的“第三者”,同类的故事层出不穷。

  舞剧重抒情,情节要新鲜。作品须警世,点化后来人。

  君不见:与舞者之间的技术性崇拜同理,还有不胜枚举的片面性崇拜及其恶果在滋生与蔓延。譬如:车,譬如:房等等。其实绝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只是些小生活、纯艺术。但是我们却往往被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东西所迷惑,干出舍本求末、南辕北辙的蠢事。

  话说回来,学舞蹈当然要苦练技术,可是仅仅把本舞种那一点儿舞蹈跳好就万事大吉了吗?反言之,如果你连这一种舞蹈也跳不到齐志峰那么好又当如何?一个真正值得崇拜的舞者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一个真正的值得崇拜的舞者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这正是我们在“脱贫”与“去魅”三十年后的.今天,要用“学院派”的作品来自问自答的重大问题。

  二、舞种的表现性局限

  在舞剧《长恨歌》字样的面前有一个严格的限制,即:国际标准。言内之意只能是本剧都用“国标舞”来跳。但是我们却眼睁睁地看到了:民间舞、流行舞、古典舞、现代舞的东西。于是我们也只能得出下面的结论:如果光凭“国标舞”的语汇,那就不足以支撑这个作品。但是,在同时采用多舞种的东西之后其整体效果又如何呢?不理想。那一段“秧歌”太软。那一段“流行舞”太烂!那穿插其间的“古典舞”离皮离骨,而按捺不住的现代舞则时隐时现,而且峥嵘。

  请问:舞蹈的灵魂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风格。

  什么舞都敢编,什么舞都敢跳,什么角色都敢演,但是!在特定舞种的风格上你千万别乱来。因为风格的混淆直接导致灵魂的沦落!一旦沦落,再难回归。而《长恨歌》在编导方面的主要问题就是“风格”上的杂糅。

  显然这是一种悖论,即:舞种单一则语汇贫乏,拼贴各家却风格满拧。可是,在这种舞台现象中所反映出来的,正是我院在多次教改里都未能逾越的重大瓶颈,即:按舞种招学生,按舞种建学科,按舞种立系处,而各舞种之间却少有往来的老大难问题。

  王玫教授早有名言:我编东西从来不考虑舞种。壮哉此语!但是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认识上去并贯彻下去呢?我看首先要“通学”。而在“通学”上最近便也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社教系”当年的“中师班”的优良传统。再者就是得拿作品说事,要言之,我们的编导必须将舞种语汇化为人物语言,一定要呕心沥血地为塑造“这一个”绝无仅有的新形象而出思想并出动作。我认为这才算“创新”。如果无论什么题材、什么时代、什么人物、什么岁数都用课堂里那一套来应付,那还叫“编导”吗?那还算“表演”吗?

  三、舞剧的盲目性追求

  肖苏华教授最近强力发问:什么是舞剧?

  这个问题提得好!因为2009年的学院的舞剧有点热。由此联想到陈维亚早在十多年前就以自诘的语气提出:舞剧到底还是不是舞蹈艺术的最高体现?此语大有深意。

  可是我们至今仍然是不搞舞剧就不爽。

  也好。你搞你的,我评我的。

  《长恨歌》在编剧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它的背景及其故事都太长了,所以既不能深化,也不能细化;既看不出时代变迁与女主人公之间的因果关系,也看不清女主人公与四个男人之间的任务关系。所以很有些人认为:如果单搞一出旧社会上海舞女的悲剧那会简明得多,而舞剧只能简明。

  我却注意到编导者在“紫衣女”的身上有所寄寓。我猜那是一种类似于“舞蹈女神”般的灵魂性的坚守与张扬,坚持和呐喊!

  遗憾的是这一点传达得太弱且太错,因为“紫衣女”一出来就是在床上!所以观众无法把她再形而上到:以交际舞为宗教的那种既虔诚又灵动的“飞天般”的“圣女”的层次。

  这就是悖论。作为“国标舞”的第一部舞剧,它理应为“国标舞”塑标识,树形象,在“国标舞”的文化功能、社会价值与终极追求上把文章做足做大,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女主人公始终把自己的身心依附在那四个男性舞者的身上,完全自甘于那种被玩弄被遗弃且自悲自咎的贱位。

  这就是《长恨歌》全剧最大的失误,因为它没有提出甚至根本未曾意识到:就在这个舞女的故事里原本升华出一个震聋发聩的主题。

  那就是——“交际舞”的人类感!

  因为,艺术的主要功能就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交际舞”正是各舞种中最能实现这一功能的艺术形式。如是,“交际舞者”的身上就被赋予了一种极其古老、崇高、伟大的意义。据此,如果说是悲剧,那也不是王琦瑶个人的悲剧;如果说是正剧,那也不是王琦瑶个人的奋斗,而是那么多年那么多交际舞女的集体的璀璨与辉煌!

  就拿“交际舞”在中国的命运来说吧,百多年来,“交际舞”在这块比较封建的土地上时荣时辱,有盛有衰。时至今日,她的经历已经极其充分地证明了一条艺术的、学术的、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真理,那就是:凡属文明城市,必兴交际舞蹈。

  如是,以王琦瑶为代表的这一舞种、这一审美价值观、这一广大参与群体还会被歧视、被轻视、被无视吗?当然不会!因为她正是现代文明意义上的社区偶像、健身大使、舞蹈女神!

  我以为,这才是《长恨歌》这部舞剧所应当紧紧扣住,大抒特抒的核心概念。

  换言之,并不是“舞剧”这种形式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独、双、三、群”的舞段与舞美、服装之上,却漠视乃至于忘记了舞剧创作的出发点,亦即:自古以来的舞剧精神!

  没有精神,谈什么概念?没有概念,搞什么舞剧?如果我们长期找不到那种精神,那么无论搞多少舞剧也还是站不住,传不开,留不下。

  如果单就“国标舞”而言,最能说明问题的参照就是《燃烧的地板》。请问:以人家的实力和口碑,为什么还死抱着“国标舞”而不像我们这样也来搞一部舞剧呢?

  综上所述:王琦瑶的心中有恨:她恨的是自己的命,她恨不得与李主任比翼双飞千秋万世。“国标舞”的心中也有恨:它恨的是自己的学科还不够强势,自己所创作的舞剧还不够完美。我们的心中同样有恨——那是一种强烈地期望:“国标舞”乃至全院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百炼成钢!

【现代舞剧《红梅赞》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现代财务会计的基本程序分析论文07-13

现代设计中绘画语言的作用分析论文02-12

现代物流计算机信息管理分析论文07-27

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的重构论文07-09

现代管理学SWOT分析法研究论文06-22

仓库管理现代化分析07-30

哲学致思主题的后现代价值意义分析探究论文06-24

现代医院绩效管理分析研究08-09

现代英语教学论文10-03

计算机科学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