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巴山背二歌的起源与发展分析

时间:2020-09-14 18:16:3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东北地区巴山背二歌的起源与发展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运输工具的普及和道路、隧道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巴山背二哥的这一职业也在逐渐地退出历史的舞台。同时,由于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外来艺术文化的冲击,伴随其共同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有本文的主人公――巴山背二歌这种艺术形式。本文主要描写了巴山背二歌的起源与发展至今的现状。

  【关键词】巴山背二歌;起源;发展;艺术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progress, the popularity of modern means of transport and roads, tunnels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the profession Bashan back brother is also gradually withdraw from the stage of history. Also, because people appreciate the impact of increasing levels of foreign art and culture, along with its joint exit the stage of history as well as the protagonist of this article - Bashan back two songs of this art form.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Bashan back two songs so far.

  Key words Bashan back two songs; origin; development; arts

  巴山背二歌是川东北地区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山歌,是巴山和米仓山南麓地区背运货物的人们所传唱的一种山歌。该地区北接陕西、东接湖北、南邻重庆,是几省市来往的交通枢纽。但该地区原来的交通极为不便,群山峻岭挡住了来往运送货物的车辆,因此便产生了用双腿穿梭于群山峻岭间来往运送货物的人――巴山背二哥,人们也管这些人叫背老二。这些背运货物穿梭于山间的背二哥们为了忘却疲劳与恐惧所演唱的歌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巴山背二歌。

  经过多年来对巴山背二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发现,巴山背二歌的起源并无准确的时间,我们只能依靠巴山背二哥这一职业的产生来猜测它的起源时间。早在秦汉时期巴中境内就有米仓古道供背二哥们行走运送货物。这也就足够说明早在秦汉时期以前人们需要货物流通而该地区道路又实为不便,这时巴山背二哥就已经应运而生了。米仓古道距离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那么这也就是说巴山背二哥这种靠背运的劳动方式的产生距离今天至少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今的陕西省长安县兴教寺慈恩塔院中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一幅宋代工匠仿造原来石碑图刻的《玄奘取经图》。石刻图中的'玄奘也就是唐僧背经书时所用的工具,与我们今天巴山背二哥们所背的“背架”一模一样,这也就说明早在唐朝以前,当地人们就开始使用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这种“背架”当作运输工具来背运货物了。

  以此为推理线索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当年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取真经的唐僧在取经的这段时间里充当了巴山背二哥的角色。然而,唐僧本人是个和尚对于背二哥这一职业的相关业务并不熟悉,便又找到了他的“徒弟们”以此来弥补自身对该业务的不足。再以此作为推理线索的话,我个人认为唐僧师徒四人实际上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种师徒关系,而应该是雇主关系才对。电视剧《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在此我们就用上述推理来重新讲解该剧情、梳理故事发展线索和人物关系。虽然取经路线没有经过巴山及米仓山一代,但是唐僧的这种背运行为却和巴山背二哥这种职业完全一样。因此,重新梳理该故事情节对本文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西游记的开头讲述的是玄奘(唐僧)受唐太宗李世民之托到“西方极乐世界――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去求法领取真经回来好建设大唐。然而,李世民怕唐僧途中有何变故,为使其能够死心塌地地为自己办事儿便和唐僧结为兄弟又叫拜把子。此举逼着唐僧为自己卖命同时又在此取经工程上节省开销成本。然而作为河南洛州氏县出生的、从小就涉足社会千锤百炼的唐僧哪能看不出这一点?因此,在刚刚踏上取经之路没有多远时就开始雇人同行并以团队的形式前往取经之路,以此来确保自身的安全。在唐僧雇佣的四个弟子中只有那匹白龙马没怎么人性化,因为它的原型就是一匹花钱买来托着唐僧前行的马,并没有太多的过人之处。而其他三人就大有不同了,看故事中三个人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大弟子孙悟空有着一身的武功和智慧,主要是负责团队安全问题;二弟子猪八戒看似不怎么样,武功平平、样貌又丑而且奸懒馋滑,但是人家可掌管着财政大权呢!虽然这财政大权是唐僧给他画的一张饼,但也只有像猪八戒这样的能够接这种活了;三弟子沙和尚就是一个挑夫,虽然有着一身的本领,但是毕竟和唐僧是同行受排挤啊,花钱雇用他就是怕那两位个性太强不听管教,适当的时候可以跟着唐僧一块儿说教。就这样,该团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花了十余年翻越十万八千里路取得真经终成正果,通俗点说就是唐僧完成任务付钱给他雇佣的那几个人罢了。

  该团队干的活实际上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巴山背二哥们平时要干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巴山背二哥们要有很强的团队意识,不然在那艰苦的环境中是很难成事的,这也就是我们发现的背二哥们都会成群结队前行的主要原因。

  第二:巴山背二哥们要勇敢,遇到危险沉着冷静不蛮干,也就是说要胆大心细才行,不然在群山峻岭中很容易丧命。

  第三:巴山背二哥们要会“理财”,这里的财不单单是钱财还有体力、路程、食物和水等等,因为背二哥的路程一般都会很长,如果没有这个能耐就容易导致途中断粮断水或是体力不支等各种问题的出现。

  第四:巴山背二哥们要踏实肯干、能吃苦耐劳,因为背二哥的劳动都是重体力活儿,试问一个奸懒馋滑者如何能干好这份工作。

  第五:巴山背二哥们要有恒心、耐心和信心,不能因为路途远或是中间出现什么状况就失去信心无功而返。

  通过以上对巴山背二哥这一职业性质的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巴山背二哥实际就是个高危重体力职业。在工作过程中背二哥们实在是难以坚持时打杵休息的随性吟唱便是我们今天要重点保护的对象――巴山背二歌。

  作为2006年5月20日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巴山背二歌有着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魅力,它主要体现在歌词和音乐两大方面:

  歌词方面:“巴山背二歌”的歌词基本上都是二二三结构的七言格律诗,且多用赋比兴的手法。生动、形象并传神地表达出的那种意境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巴山背二歌”的衬词有虚词和实词两种,用实词来作衬词是“巴山背二歌”的一大显著特征。如:背二哥们唱自己的生活时他的衬词往往会有“情兄儿”、“贤友儿”等,指背二哥们相互打招呼。背二哥们唱自己的情人时所用的衬词会为“贤妹儿”、“情妹儿”或“情哥儿”等。下面我们来分析一首歌词以此让读者对巴山背二歌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拐扒子二尺八,上坡下坎离不得它,过河踩水探深浅,亲生儿子不如它。”短短四句话就把日夜陪在自己身边的打杵子写了个遍,特别是最后那句的“亲生儿子不如它”真是让人感慨万千。背二哥们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一步一杵地走下去,当承受不住劳累时把“打杵子”垫在身后支撑货物让自己得以片刻的休息;过河踩水时用“打杵子”探路,日夜兼行的那份苦与寂也就只有“打杵子”作伴。白擒于手夜置身旁,可想如没有“打杵子”背二哥还真是寸步难行。对背二哥而言还会有什么比“拐扒子”还亲切?因此唱出“亲生儿子不如它”来道出了背二哥此时的亲身感受和内心独白。原本极为普通的言语用在这里却让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并产生了极不平常和耐人寻味的美学效果。

  音乐方面:“巴山背二歌”的旋律优美、流畅且高亢,浸透着背二哥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在巴山的民歌中极具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地域特色。“巴山背二歌”的调式在笔者所搜集的所有资料中显示其全部为民族五声徵调式。这一音乐特征在巴山的民歌体系中极具典型意义。虽然“巴山背二歌”可划在劳动号子类歌曲范畴。但就其唱腔而言并不具有劳动号子的那种强烈节拍和有规律的节奏特性。它的旋律和唱腔都在“散板”中进行,行腔较为自由。看似散板但它的曲式大多又是以上下两个对答式乐句组成的单乐段歌曲。内在的节奏律动又是清晰可见的。这种行腔自由切有其节奏、律动的规律,就是“巴山背二歌”音乐的又一显著特色。

  随着时代的进步,老祖宗留下的这一宝贵的艺术瑰宝不能灭亡与你我之手,在此笔者呼吁我们所有的艺术工作者们能够对此艺术遗产加以继承和发展,同时相关的文化部门也能够出台相应政策来对此艺术文化加以大力宣传和保护,以此来确保巴山背二歌一文化之树长青。

  参考文献:

  [1]筝鸣.“巴山背二歌”的音乐美学特性探究[J].音乐探索,2008(1):10-12.

【东北地区巴山背二歌的起源与发展分析】相关文章:

1.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论文

2.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分析研究

3.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分析

4.分析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发展

5.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分析的论文

6.洪灾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与对策论文

7.语篇体裁分析与二语写作教学论文

8.传统声乐艺术的传承发展分析论文

9.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