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中国信仰危机问题

时间:2017-11-15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刺激人的物欲的膨胀,而精神世界却越加的萎靡,幸福感麻木。在中国,道德信仰缺失,社会主义信仰淡化,信仰危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等问题。

  论文关键词:信仰;信仰危机

  1什么是信仰

  信仰一词,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兴起,如陈独秀先生把科学作为一种真实的信仰。那么究竟什么是信仰。《辞海》认为信仰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为之行动的准则”。汉语大词典认为,信仰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这是从信仰是人们对某种宗教或者理论体系等的一种坚定不移的确信来说。

  从价值观角度来看,信仰是一种终极价值追求。荆学民教授认为,“信仰问题是一个价值和价值观念的问题,但不是一般的价值观念的问题,而是统摄整个价值观念的核心问题,因而也是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

  另外,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认为,信仰是通过人的思维达到的人的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促使我们坚定地去行动,并使我们的行动更加具有效率。

  还有的学者从人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信仰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与人密不可分。

  综合不同角度上的描述,我们认为,信仰是构成一个特定社会群体或者个人一定时期的文化,精神,意识等的相对稳定的东西,是人们基于理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对世界和人生终极发展状况的总体性把握。

  2信仰的基本特征

  2.1信仰是后天形成的,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一定的家庭背景中,一定个人的社会体验等的结果。信仰并不是人人都具有的东西,人与人的信仰也不一样,信仰是与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历程,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联系在一起的。

  2.2信仰是一种精神现象,具有精神升华性。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不但具有认识功能,而且还满足了人的情感需要和归属感的需要。人不仅是有物质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一定精神上的需求,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信仰后,他的精神是有所寄托,是不会在物欲的世界里迷失自己的。

  2.3信仰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一种极高的确信

  信仰一经形成,其核心原则很难轻易变动,信仰渗透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之中,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喜怒哀乐,影响人的做事方式,情感的体验。对于人的实践,信仰起到了精神指导作用,相比一般的认识,知识具有更加强烈的精神力量。

浅谈当代中国信仰危机问题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